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甲酸、过氧化氢和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过氧化氢浓度、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滴加时间以及过氧化氢用量对环氧化产品环氧值和碘值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甲酸用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6%,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 h,过氧化氢滴加时间30 min,50%过氧化氢用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32%。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条件降低了甲酸用量,提高了过氧化氢浓度与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过氧化氢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冬龄 《无机盐工业》2013,45(9):1-4,23
介绍了中国近年来随着过氧化氢应用市场发展的需求,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规模迅速增长的现状。通过中外技术的对比,阐述了国内外过氧化氢生产技术的差距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中国高纯过氧化氢的生产现状、生产方法以及发展趋势。指出,今后中国将会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使过氧化氢投资项目高速发展,这将会对中国延用几十年的陈旧的过氧化氢生产工艺有所改进和提高,中国将会出现一个过氧化氢高技术、高产能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针铁矿、赤铁矿和高岭石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可以激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岭石抑制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赤铁矿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不明显;加入了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培养液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pH值和对照酶相比均发生改变,且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内外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所用溶剂体系的基本状况,测定了四丁基脲溶剂的各方面使用性能,考核了溶剂对工作液基本性能(黏度、密度、过氧化氢分配系数、蒽醌及氢蒽醌溶解度)、钯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和萃取过程的影响,对含四丁基脲工作液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磷酸三辛酯相比,应用于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中四丁基脲优势比较明显,可提高过氧化氢生产能力和萃取液过氧化氢含量,降低萃余液过氧化氢含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食品分析、制药、生物、工业、临床控制和环境保护上对过氧化氢的检测要求的提高,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高效快速检测、高灵敏度及低成本,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的含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重点及研究重点。本文对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此外,明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所以也介绍了明胶在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氯化钠的加入量、硫酸钠加入量对硫酸钠-过氧化氢 -氯化钠加合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产品的析 出。以25mL过氧化氢为基准,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氯化钠加人量4g,硫酸钠加入量32-34g,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288-293K。用7×7×1网络建立了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 物的产量与氯化钠和硫酸钠加入量、反应温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18组预测值的最 大相对误差为3.42%,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产品硫酸钠-过氧化氢-化钠加合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相转移催化氧化体系在燃料油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过氧化氢为氧化荆的相转移催化氧化脱硫研究现状.对过氧化氢/有机酸/季铵盐体系、过氧化氢/杂多酸/季铵盐体系和过氧化氢/合成相转移催化剂体系在脱除燃料油中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综述.指出了过氧化氢/合成相转移催化剂体系是燃料油深度脱硫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固、液两相无机离子或无机沉淀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及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过氧化氢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液相中新疆地区地下水对90%过氧化氢稳定性的影响,测试了不溶性砂土对30%和90%过氧化氢的分解效应,定性实验了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对CaCO3的溶解能力,对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分析纯过氧化氢的用量日益增加。为此我们研究了用减压法从30%工业过氧化氢生产分析纯过氧化氢的工艺过程和设备。一、提纯过氧化氢的技术关键从30%工业过氧化氢生产分析纯过氧化氢的技术关键是防止提纯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极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例如,90%的过氧化氢,50℃每小时仅分解0.001%,但若加热到153℃以上,将发生猛烈分解:  相似文献   

10.
傅骐 《无机盐工业》2005,37(9):1-4,43
介绍了中国过氧化氢技术发展的沿革以及现有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国内外过氧化氢技术现状进行了对比。详细阐述了过氧化氢生产中几个关键工序(氢化、氧化、萃取和后处理)的作用及易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对过氧化氢产品的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作了描述,提出了中国今后过氧化氢技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08,59(4):1028-1031
引言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又名2,4-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1],应用历史较长,是我国主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用量也比较大。2,4-D属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一种,可有效去除阔叶杂草,目前仍广泛用于农作物除草和草坪养护[2]。2,4-D的水溶性较高,挥发性较低,在自然界中难以生物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氢氧化法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钨酸盐、过氧杂多化合物、杂多酸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氧化法合成己二酸。详细介绍了该法的最新进展 ,认为过氧化氢工艺的开发和研究是己二酸清洁合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D-氨基酸氧化酶D1AAO转化头孢菌素C(CPC)为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Gl-7-ACA)的反应中,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同时与CPC和Gl-7-ACA发生的氧化副反应是造成目标产物收率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联用溶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测定了DAAO转化CPC为Gl-7-ACA的反应体系内溶氧浓度与相应的过氧化氢浓度的变化曲线,测知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浓度积累最高可达5 mmol·L-1.模拟该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氧化反应可知,在过氧化氢浓度较低时,溶液的酸性可加速该氧化反应.在中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浓度为5 mmol·L-1时,反应1h后,CPC的氧化损失为2%,Gl-7-ACA的氧化损失为3%.通过改进氧气分布器、搅拌转速和并调控氧气流量以控制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来适度地降低物系中过氧化氢积累浓度,使反应收率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4.
林倩  耿建铭  江燕斌  钱宇 《化工进展》2006,25(9):1031-1035
介绍了超纯过氧化氢的应用及其生产技术。论述了活性炭的吸附净化机理、工业过氧化氢中有机杂质的产生、危害以及常用的净化除杂技术。在对各种净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吸附净化技术工艺简单、净化效果好。同时指出了采用活性炭吸附净化技术脱除工业过氧化氢中有机杂质的关键及存在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5.
管永川  李韡  张金利 《化工进展》2012,31(8):1641-1646,1655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由氢气和氧气直接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一种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但是该方法的工业化应用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反应过程相关的活性催化组分Pd、双金属Pd-Au、固体酸类载体、膜反应器和微通道等新型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性能;基于过程集成与强化的角度,提出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与其它特定生产工艺相集成,减少不必要的提浓、运输和稀释等环节,以实现安全、环保的过氧化氢绿色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分析其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议氯碱企业用富氢资源生产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7.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from hydrogen peroxide in alkaline solution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bleaching of pulp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is catalyzed by redox processes involving transition metal ion species.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by one-electron re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his process is believed to be catalyzed primarily by mononuclear transition metal ion complexes, polynuclear species being far less efficient in this respect. It was found that a certain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during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bleaching of pulp may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final brightness. This finding is ascribed to the cleavage of crosslinks in the rigid lignin matrix which facilitates penetration of the bleaching reagent(s). Silicate does not appreciably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in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The stabilizing effect of this additive is probably due to deactivation of finely dispersed colloidal particles of metal hydroxides and hydrated oxides which decompose hydrogen peroxide to give mainly molecular oxygen and water.  相似文献   

18.
木素醌型发色基团与过氧化氢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木素醌型发色基团与过氧化氢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木素中醌型发色基团,特别是邻醌结构是高得率浆颜色的主要来源,只要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破坏木素中醌型发色基团的效率,就能得到高白度的高得率浆,降低高得率浆过氧化氢漂白成本。建议利用木素模型物与过氧化氢反应,并研究其反应特性,为高得率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应用研究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elect suitable activated carbon (AC)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organic impurities from industrial aqueous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to produce ultra-pure hydrogen peroxide. The textural parameters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four kinds of AC sampl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tatic and dynamic equilibrium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C on organic impurities adsorption and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The effects of AC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n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impuri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fitt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i.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AC dosage,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 adsorption capacity on organic impurities from industrial aqueous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micropore structure of AC, as well as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The pore size of 1–3 nm is most effective for adsorption of organic impurit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rganic impurities in industrial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could be reduced effectively to meet the standard of ultra-pure hydrogen peroxide of SEMI-C8 level with the proposed AC and adsorp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