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单独的常规蒸汽干燥、热泵(除湿)干燥以及二者联合干燥三种工况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以联合干燥能耗最低,热泵(除湿)干燥次之,常规蒸汽干燥能耗最高。文中还就相应干燥条件下蒸汽-热泵(除湿)联合干燥的匹配条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木材微波干燥的应用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木材微波干燥的机理和优点,介绍了国内外木材微波干燥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指出木材微波干燥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建议今后加强木材微波干燥理论、干燥设备、干燥工艺、微波联合干燥技术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热泵干燥木材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泵与常规热风干燥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干燥系统中空气为闭式循环,依靠制冷原理对空气降湿;后者为开式循环,依靠换气使空气降湿。对热泵干燥木材进行了节能分析,其节能率在40%~70%之间。文中介绍了热泵在木材干燥工业中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分析了热泵干燥的优点、局限性与适用范围,指出了今后热泵干燥木材的发展趋向是与常规能源联合干燥或作为二段干燥中的预干燥。同时还指出,热泵也宜推广用于干燥种子、水产品及热敏类化工原料等适于低温干燥的物料。  相似文献   

4.
木材干燥基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干燥基准是控制木材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参数表。介绍了木材干燥基准的重要意义、类别、制定方法、研究现状等方面内容,指出了未来干燥基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用木材干燥技术》由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主编,高建民、伊松林、周永东副主编。  相似文献   

6.
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应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我国木材干燥学术活动的情况和理论研究动态。指出以蒸汽为热源的常规干燥仍将占木材干燥的主导地位,约在80%以上;真空干燥、热泵除湿干燥、微波与高频干燥、高温干燥、加压干燥等其它干燥方法都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发展。木材的渗透性、木材干燥过程的水分迁移机理等有关木材干燥的传热传质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正在加强;高效节能的木材干燥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木材干燥技术正由经验型转向以干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相变储热在木材干燥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木材太阳能干燥间歇性的不足,在原有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多管道叉排石蜡相变储热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热系统管排数的增加(5、7、9、11排),其放热时间逐渐缩短,换热系数呈现增加趋势,平均值分别为17.8、22.1、24.7、26.4W/(m^2·℃);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当管排数不大于5时,储热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大,但当管排数大于11,储热系统显热储存的热量就不能够忽略;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风速的增加,换热系数呈现增长趋势,风速为1.0、1.5和2.0m/s时,放热速率的比值为0.89:0.94:1。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阻燃木材干燥问题,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选择,确定了阻燃木材干燥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ZKY-01型箱式木材真空干燥机的结构,采用浮压手段对榆木和酸枝木进行真空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ZKY-01型箱式木材真空干燥机的干燥效果与常规干燥相比,干燥速度大大提高,其干燥时间仅为常规干燥时间的15%左右;干燥质量好,没有发生端裂、表裂与变形等干燥缺陷;被干锯材的应力试片其齿条基本通直,应力指标为0.42%-0.76%。箱式木材真空干燥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木材干燥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常规蒸汽(热风)干燥、除湿(热泵)干燥、真空干燥、微波与高频干燥等各种木材干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介绍了国内外木材干燥的理论研究动态;指出了今后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香杉木粉和环氧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木材陶瓷,利用TGA对木粉、环氧树脂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技术对木材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研究了碳化温度对木材陶瓷得碳率、体积收缩率、耐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该工艺制备木材陶瓷的可行性,木材陶瓷是一种由木粉生成的无定形碳和环氧树脂生成的玻璃态碳组成的多孔碳素材料.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木材陶瓷结构越趋于有序化,得碳率降低,体积收缩率增大,耐磨性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木材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太阳能干燥木材的概况、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木材的特性和干燥木材的工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可以弥补太阳能或热泵单独供热的缺点。太阳能比联合干燥节能3.8%,而联合干燥比热泵干燥节能11.8%;联合干燥比太阳能干燥时间缩短了14.9%。从能耗及生产效率综合考虑。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8):1941-1945
由木材干燥设备的排气道通过吸附管和装有酚试剂的甲醛吸收瓶采集木材干燥过程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采用GC和GC-MS分析VOCs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木材干燥过程中排放的VOCs中醛类化合物浓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甲醛的浓度和总量相对较低,而正丙醛和正戊醛的浓度和总量相对较高。萜烯类化合物浓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但到干燥最后阶段又有增加,而苯的浓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α-蒎烯的浓度和总量相对较低,而莰烯和月桂烯的浓度和总量相对较高。VOCs成分总量与采样位置有关,从干燥室中间的排气道采样的总量比靠边的总量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木材干燥基准制定法——材性法。与常用的百度法相比,材性法更省时、简易、准确。采集简单易测的待干木材材性数据,如基本密度、厚度、初含水率等,材性法可以快速地制定出木材干燥基准。介绍了材性法的理论基础、制定方法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作用,着重列举了在木材加工过程中,如木材干燥、制材、木材防腐及人造板加工中废旧木材的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如何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森林的砍伐量,以实现木材加工过程的低碳经济。如果干燥量为10万米。的木材,原来降等损失是10%,改进木材干燥的设备和干燥工艺使降等损失减少5%,砍伐量将减少1.25万米。,那就可以多吸收2.29×10^4吨的二氧化碳,同时多放出2.02×10^4吨的氧气;制材工序若出材率提高12%,每年可以减少原木砍伐量700万m^3左右,可增加碳汇量1281万吨,多放出氧气可供1512万人所需的氧气。同样,提高我国木材防腐处理的比例、加大人造板加工中废旧木材的回收利用比例,都可以明显减少森林的砍伐量,对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木材干燥过程能耗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回热(self-heat recuperation,SHR)原理的木材干燥系统。通过能量分析方法对传统热风干燥过程与SHR干燥过程的耗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了空气流量、压缩机绝热效率、传热温差对自回热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干燥条件下,SHR干燥系统总耗能比传统干燥过程减少了80.1%,能量回收率为75.4%,而传统干燥过程的能量回收率仅为30.3%。对于SHR干燥系统,在干燥速率不变时,系统总能耗随着空气流量增大而升高,随着压缩机绝热效率增大而降低,最佳绝热效率为0.6~0.8。随着传热温差增大,系统总能耗增加,传热面积减小,最佳传热温差约为10℃。  相似文献   

17.
移动式相变储热木材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理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材太阳能干燥间歇性的不足以及传统太阳能储热采用混凝土、天然沸石等通过显热的方式储热体积大、热效率低的缺点,该文进行了移动式相变储热木材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实际研制过程。该装置主要包括热管真空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石蜡相变储热系统,干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四个部分。该设计不仅能为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后续实验得出的规律可为进一步开展太阳能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多孔陶瓷在制备过程中挂浆后,采用微波干燥工艺,通过控制微波功率密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干燥后产品含水率及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越高,产品最终含水率越低,但是产品的性能降低,当功率密度超过26W/g时,产品干燥后显微镜下可见明显裂纹,当功率密度低于26W/g时,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热泵对木材常规干燥窑进行废热回收装置的设备构成,计算了空气和制冷剂的各状态点参数,对冷热负荷和压缩机耗功进行了分析,提出并比较了废热回收的三种方案,为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和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多孔材料的超临界干燥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了超临界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凝胶超临界干燥操作的途径。讨论凝胶的超临界干燥操作步骤及时间。分析评述了高温超临界有机溶剂干燥、低温超临界CO2 干燥、低温超临界CO2 萃取干燥、惰性气体预加压超临界干燥和高温快速超临界反应干燥等几种新型超临界干燥操作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