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船用907A钢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示波冲击试验,对船用907A钢动态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小角度冲击标定法对裂纹动态起裂点进行了标定,并研究了裂纹几何等因素对幼态断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6):841-847
为研究20钢大应变高速冷滚打成形的流动规律,进行20钢常温准静态压缩实验和应变率为2 000~4 000 s-1、温度为100~400℃时的动态压缩实验,分析动态力学性能和应变率及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建立20钢JC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进行JC模型的修正。运用标准的统计参数方法,进行修正JC模型、标准JC模型及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JC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20钢流动应力与应变,应变率和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利用MTS材料试验机,在中等应速率(1/s)下,对玻璃布-环氧层板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一种较为可靠的复合材料拉伸试样设计方法,获得了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布-环氧层板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相关和温度效应。采用Johnson提出的温度、应变率相关的本构模型,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玻璃布-环氧层板材料的本构关系,分析表明该本构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4.
907A钢绝热剪切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压剪试样 ,采用Hopkinson压杆试验技术 ,研究了船用 90 7A钢在应变率 γ 2 .0 × 1 0 5s-1的条件下的绝热剪切行为 ,结果表明压剪试样韧带的变形是一个两端向中间传播的剪切变形过程 ;在该应变率条件下 ,该钢的绝热剪切带属于相变剪切带 .  相似文献   

5.
动态载荷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及有限元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应用于冲击和地震荷裁下的应变率和应变历史相关的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Perzyma的一般粘塑性理论和Bicanic的塑性间断面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在动态加裁条件下混凝土的塑性屈服面和极限面的变化规律来刻画材料的粘塑性响应。文中给出了动态粘塑性本构关系的详细阐述和有限元的实现方法。对于材料的不同拉压受力状态,本文使用两种不同的屈服准则—Druck-Prager准则和Mohr-Conlumb准则来描述材料进入屈服状态的力学性质,最后给出混凝土梁在三角裁荷下的非线性有限元算例。  相似文献   

6.
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响应特性及现有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表层干砂进行三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层干砂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即非线性弹性K-G模型。它较好的描述了表层干砂的力学特性,为车辆行走机构与表层干砂地面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应变率分别为0.001、0.100、1.000、10.000、100.000 s-1和200.000 s-1的条件下,测试了双相钢HC420/780DP的高速拉伸性能,研究了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流变应力以及断裂延伸率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升高,双相钢HC420/780DP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流变应力均有所升高,断裂延伸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另外,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并修正了双相钢HC420/780DP与动态应变率相关的塑性本构模型,并验证了修正后的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修正得到的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力波加载条件下 907A钢-20℃时的动态断裂与止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力波加载(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条件下,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907A钢在-20℃时的裂纹起裂、扩展、止裂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时,907A钢的动态裂纹扩展过程是一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其最大裂纹扩展速度V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粘弹性材料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提出了应用■义力学系统来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推导了复域、时域和频域的粘弹性本构方程,■由频域粘弹性本构方程入手分析了粘弹性材料的阻尼损耗能。最后介绍了用于测试粘弹性材料动态特性的系统识别法及设计的微机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1.
锈蚀疲劳后混凝土中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锈蚀疲劳后混凝土中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破坏后取出的梁内主筋进行轴向拉伸试验,结合试验得到的锈蚀疲劳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定量化地提出了锈蚀疲劳后混凝土中钢筋的本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未锈蚀钢筋在疲劳循环200万次后表现出与原状钢筋相同较好的延性破坏特征,疲劳作用对未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没有实质影响;锈蚀疲劳后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生了显著变化:屈服台阶特征改变、延伸率减小、屈服强度降低,变化幅度的大小与锈蚀疲劳程度有关,软钢不同程度地硬化;疲劳裂纹的出现使得钢筋在极低的延伸率下即突然拉断破坏,强度大幅降低,延性几乎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冻融损伤对混凝土重复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完成了两种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的快速冻融及重复受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损伤混凝土重复受压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动力本构特征曲线也发生改变,包络线及再加载曲线在峰值应力之前因存在明显压实效应而表现出下凹形态,卸载曲线应变滞后现象严重且曲线逐渐趋于重合.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冻融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及本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冻融损伤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动力特性,设计制作了一榀单跨、两开间、8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方法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得到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同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8.1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结构的振型和频率.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较好,此项研究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at temperatures from 1 273 to 1 423 K and strain rates from 0.1 to 10 s-1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behaviors of Q420qE steel.Stress-strain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tests we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was incorporat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train on material constants Q,n,α,and ln 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stress curves are dependent on the strain,strain rate and deformation temperature.They disp...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性盐雾环境下不同腐蚀程度钢板的滞回性能变化规律,通过人工喷洒盐雾加速腐蚀方法,获得了不同腐蚀程度下钢板试件;然后对每组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并得到滞回曲线,分析其滞回性能;同时采用Ramberg-Osgood模型拟合钢材的循环骨架曲线,并分析其系数变化规律;最后基于首次加载准则,卸载准则,循环骨架准则,再加载曲线准则等建立了钢材滞回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钢材出现循环硬化、峰值点指向效应等现象;应用Ramberg-Osgood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随着腐蚀程度增加,钢材各力学性能指标均出现下降,延性劣化加重,且钢材循环强化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而循环强化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验和有限单元法对冷弯薄壁型钢房屋体系楼盖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塑性壳单元,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影响,拉铆钉连接采用耦合模型.首先对代表性楼盖梁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进行全面比较,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分析楼盖梁的受力性能.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了不同高度、跨度楼盖梁的受力性能.最后给出了各种规格的楼盖梁极限均布线荷载,供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简单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中内嵌H型钢,形成新型组合结构柱,为研究新型组合结构柱的受力性能,对其进行纯弯、压弯、扭弯、压弯扭4个工况的试验研究。为满足试验过程中的加载需要,设计制作了一套适用于多工况模拟的加载装置。在复杂荷载加载中,对于有轴压参与的工况,控制轴压比为0.24;对于有扭弯的工况,控制扭弯比为0.34。通过对4个试件的加载试验,分析其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弯矩-位移滞回曲线、扭矩-扭转角骨架、弯矩-位移骨架、力学特征及刚度退化等指标,对结果及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荷载作用下,该新型组合结构柱受力性能良好。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在工程实际中使用该新型结构柱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结现有的砼本构关系,经过试验和理论分析,修定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砼本构关系;确定了四参数强度准则的参数,使之适合于自应力钢管轻骨料砼的核心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T型钢PEC梁抗剪性能,对其进行试验,并用有限元模型与试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剪跨比下破坏模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箍筋间距对T型钢PE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剪跨比为1和剪跨比为1.5时,均呈斜压破坏,剪跨比为2时,呈剪压破坏,3个试件均具较好延性;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对抗剪有一定影响,可取混凝土等级为C30~C50;箍筋间距对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可取规范最大间距;相对于箍筋,型钢腹板承担较大的剪力。  相似文献   

20.
B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plain concrete suffered high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200℃ to 600℃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large-scale dynamic-static tri-axial concrete test system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with designated stress ratios of 0, 0.25, 0.5, 0.75 and 1,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d strength and strain were reported and the changes in both biaxial compressive failure envelopes and strains at peak stresses were analyzed. The regressive equation of initial elastic modulus in the biggest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direction was derived from test results. With the published results from previous biaxial tension-compression experiments, a three-parameter failure criterion has been proposed. A biaxial nonlinear elastic incremental constitutive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ss directions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uniaxial strain values deduced from test results.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biaxial constitutive model achie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