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环丁砜—氯仿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相酸度、相接触时间、相比及萃取剂浓度诸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3~4.6、Vo/Vw=1∶1,萃取率可达97%以上。在负载Au(Ⅲ)的有机相中,加入[NaOH]=0.5mol·L~(-1)和[Na_2SO_3]=1.0mol·L~(-1)的混合溶液进行反萃取,调到pH=2.0时,反萃取率可达98%左右。根据分配比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AuCl_3·THSDO。由此可见,环丁砜—氯仿溶液对盐酸介质中的Au(Ⅲ)萃取能力强、速度快、稳定性好、反萃容易,可望用于实际工艺中。  相似文献   

2.
石油亚砜从酸性硫脲浸金液中萃取Au(Ⅰ)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探讨了各种主要因素对石油亚砜从酸性硫脲浸金液中萃取Au(Ⅰ)的影响、用亚硫酸钠溶液从萃Au(Ⅰ)有机相中反萃Au(Ⅰ)的可能性,以及在酸性硫脲介质中亚砜萃取Au(Ⅰ)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环状亚砜衍生物α-十二烷基-四氢噻吩亚砜(dtmso)与Au(Ⅲ)萃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应用斜率法、饱和浓度法讨论了萃合物中亚砜的配位数,得知在高酸度下介质中,亚砜离子缔合机理萃取金,亚砜的配位数为3,形成的萃合物的组成为[H(dtmso)3(AuCl4)]。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萃合物的结构及其变化,发现萃合物内部发生内配位转变,Au(Ⅲ)与亚砜基团中的氧原子产生配位键,在萃合物中存在trans-[AuCl4(dtmso-O)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膦氧化物Cyanex92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Au(Ⅲ)的萃取率与各种参数如平衡时间、温度、有机相稀释剂、金属和萃取剂浓度的函数关系,以及水溶液中非有机盐的存在对Au(Ⅲ)萃取率的影响。在20℃和70℃下,分别获得了Au(Ⅲ)的平衡萃取和反萃取等温线。用计算机程序LETAGROP-DISTB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可以通过假定萃取物在有机相中呈HAuCl4L2形式来解释,其中L代表有机萃取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 ( PONPEs)萃取金时 ,Au( )在盐酸介质和氯化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平衡。根据下述化学方程式确定了平衡常数 :Au Cl- H PONPE HAu Cl4 PONPE萃取常数随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对稀释剂而言 ,其影响顺序为三氯甲烷 <二氯甲烷 <二氯乙烷。相对于某些重金属 ( Pd( )、Pt( )、Zn( )、Cu( )和 Fe( )来说 ,可以满意地实现 Au( )的选择性萃取。用水作反萃剂可实现从负载有机溶剂中反萃取 Au( )。用实例说明了该萃取体系对印刷线路板金浸出液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酸性萃取剂负载的Cr(Ⅲ)高酸难反萃、反萃不完全的问题,根据不同酸度条件下Cr(Ⅲ)与OH-络合形态的差别,进行了碱作为反萃取剂从负载Cr(Ⅲ)的酸性萃取剂中回收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反萃取P204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0.5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1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3 %;碱反萃取P507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2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2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8 %.   相似文献   

7.
用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萃取砷(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对砷(Ⅲ)具有优良的萃取和反萃特性。本文对这种萃取剂从硫酸水溶液中萃取砷(Ⅲ)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饱和法、连续变化法、以及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了 D2EHDTPA 的萃砷(Ⅲ)机理。同时对实际生产中的含砷(Ⅲ)溶液进  相似文献   

8.
BHA和OPHA萃取RE(Ⅲ)和Fe(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新型螯合剂—异羟肟酸的异辛醇—磺化煤油溶液从硝酸体系中萃取RE(Ⅲ)和Fe(Ⅲ)。重点确定了用苯甲酰异羟肟酸(BHA)和邻苯二甲酰异羟肟酸(OPHA)对钇(Ⅲ)、混合稀土和铁的萃取反应以及影响萃取率的一些参数。这些参数是:萃取剂浓度、水相酸度、平衡时间、溶液中被萃元素的含量和反萃取液—HCI的浓度等。还找到了从混合稀土中除去铁(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PSO-ⅢA(3)亚砜萃取金的性能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石油亚砜(PSO-Ⅱ型)中的组分PSO-Ⅲ(3)萃取Au(Ⅲ)时,稀释剂、酸度和亚砜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元素分析法、斜率法测出萃合物组成为HAuCl_4·3PSO。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认为萃取机理与水相酸度有关:在低酸度下为氧配位溶剂化机理,在高酸度下为酸性缔合机理。  相似文献   

10.
硫代硫酸盐提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非氰提金方法,但高效回收金浸出液中的金尚待进一步研究。以甲基三辛基氯化铵(TOMAC)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条件(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时间)及金浸出液性质(pH、硫代硫酸盐浓度、初始Au(I)浓度)对TOMAC萃取Au(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TOMAC为萃取剂能从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高效萃取Au(Ⅰ)。当A/O=1、pH=9、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L、TOMAC浓度1.8 g/L时,对低浓度金(0~25 mg/L)几乎能完全萃取;采用1 mol/L NaCl能有效反萃出TOMAC有机相中的Au(Ⅰ)。TOMAC萃取Au(Ⅰ)的机制为:TOMAC通过其表面的Cl-与溶液中的Au(Ⅰ)发生离子交换,形成[C25H54N]3[Au(S2O3)2]络合物。TOMAC对Au(S2O3)23-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可实现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Au(I)的高效回收,具有对硫代硫酸提金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仲胺醇 N2125萃取与反萃取 Tl(Ⅲ)的性能研究,并用饱和法与等摩尔系列法测定萃合物的组成为(N2125)HTlCl_4,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探讨了萃取 Tl(Ⅲ)的机理为离子缔合,氮原子主要参与配位,而-OH 中的氧原子不发生配位作用,其存在有利于形成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12.
MishraB.Y.等将Cyanex921(一种中性萃取剂)用于从碱性介质中萃取Be(Ⅱ),并且在有Al(Ⅲ)存在时用它分离Be(Ⅱ)。在pH=8.0~10.0和pH=4.5~5.5的范围内,采用经环己烷稀释的Cyanex921萃取B3(Ⅱ)和Al(Ⅲ)。在pH=8.0~10.0范围内,对Be(Ⅱ)的选择性高于对Al(Ⅲ)的选择性。被萃取的Be(Ⅱ)用0.5mol/LNaOH反萃取,配位体没有任何明显的损失;而负载的Al(Ⅲ)可用2mol/LHCl反萃取。分别研究了Be(Ⅱ)和Al(Ⅲ)的可萃性与pH、温度、平衡时间的函数关系和NaOH、KOH、HCl、HNO3、H2SO4及HClO4的反萃…  相似文献   

13.
(PMAP+TTA+DMHMP)三元萃取剂协同萃取Lu(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啉酮-5(PMAP或H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或HA′)和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DMHMP或B)三元萃取剂的甲苯溶液从高氯酸钠底液中萃取Lu(Ⅲ),发现有明显的三元协萃效应。用斜率法测得两种三元协萃络合物,其组成分别为LuA_2A′B及LuAA′_2B,其三元协萃平衡常数分别为K_(A_2 A′B)=2.32及K_(AA′_2B=0.35(25℃),同时还测定了PMAP单独萃取Lu(Ⅲ)的萃合物组成为LuA_3,其萃取平衡常数K_A=1.68×10~(-4)(25℃);PMAP与DMHMP协萃Lu(Ⅲ)的二元协萃络合物组成为LuA_3B,其二元协萃平衡常数K_(AB)=0.97(25℃)。  相似文献   

14.
三-正辛胺萃取金(Ⅲ)和金的反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正辛胺(商品名N-235或Alamine-336)萃取金(Ⅲ)时水相中盐酸浓度、金的起始浓度和有机相萃取剂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分配比D的影响.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一种机理来说明萃取过程,认为在有机相形成了(C_8H_(17))_3NH~+AuCl_4~-离子缔合物.有机相萃合物可以用亚硫酸氢钠、水合肼或硫脲的水溶液反萃.  相似文献   

15.
用二苯基磷酸盐一甲醛树脂同四乙烯五氨络合族的含磷螯合树脂在100~140℃反应4h而制备了一种新的螯合树脂。这种螯合树脂对Au(Ⅲ)和Pt(Ⅳ)的吸附容量为每克干树脂约2.3mmol,其吸附率很高,能有效地使溶液通过树脂床。在pH1.6~6.O内该螯合树脂对Au(Ⅲ)和Pt(Ⅳ)有极好的吸附能力,因而从二或三价其它金属离子的盐酸溶液中选择分离Au(Ⅲ)和pt(Ⅳ)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TAB-182、NTAB-182和TOA对T1(Ⅲ)的萃取。比较了三种萃取剂对T1(Ⅲ)的不同萃取性能及萃合物的结构,得出三种萃取剂在酸性体系中有较高的萃取率及T1(Ⅲ)与Ga(Ⅲ)、In(Ⅲ)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皂化的P204+磺化煤油体系共萃铬、铁,选择性反萃分离铬、铁工艺,从电镀污泥硫酸浸出液中回收富集铬.考察皂化率、P204浓度、料液初始pH值、萃取时间、温度、相比等因素对于萃取效果的影响,考察反萃剂组成、浓度、相比等因素对反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204皂化率及浓度是影响铬的萃取率重要因素.在萃取有机相组成为30 %P204+70 %磺化煤油,皂化率为70 %,料液pH=2.42,VO/VA=1/1,萃取温度28 ℃,振荡时间5 min条件下,经6级逆流萃取达到平衡之后,出口水相铬浓度为0.9 mg/L左右,铬萃取率为99.99 %.采用2段反萃工序有效的分离铬铁:采用2 mol/L硫酸反萃,相比VO/VA=5/1,温度32 ℃,振荡时间5 min,经过3级逆流反萃,铬反萃率为97.5 %,铬浓度富集到29.5 g/L,铁浓度为10 mg/L;反萃铬后负载有机相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反萃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Au(Ⅲ)的方法。在浓度分别为0.1M的乙二胺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乙二胺聚合物修饰电极,将该电极用阴汲溶出伏安法测定了痕量Au(Ⅲ),溶出峰高与Au(Ⅲ)浓度在1~5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ng/ml。用该法测定金银首饰品厂电解废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型萃取剂CA-12 萃取镓(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新型萃取剂 CA-12 在盐酸体系中萃取镓(Ⅲ)的最佳萃取条件和性能,考察了各种条件对萃取的影响.用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及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 GaA3*HA.利用红外光谱考察了萃合物的成键特征,并提出了酸性条件下的萃取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PMBP与DPSO的甲苯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对Yb(Ⅲ)的协同萃取,测得了协萃络合物的组成为YbA_3B及YbA_3B_2。在298K时各协萃反应的协萃平衡常数及各热力学函数的增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