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油和沉积岩中,广泛存在着类异戊二烯烷烃。它们是一种生物标记化合物,是异构烷烃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油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依据。由于成油环境及其生油母质的差异,原油和沉积岩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布特征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目前主要应用于油源对比1)和成油环境的探讨[1]。在我国各类沉积盆地中,往往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因此研究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化销售系统油品蒸发损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石油销售过程中油品蒸发损耗的严重性,对装油过程的油气损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油罐未清洗的排放气体积分数率平均高达64.17%,是已清洗油罐的1.7倍;高位喷淋装油平均排放气的体积分数高达40.58%,比低位潜没装油高1.4倍,且排放出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夹带有油雾;已清洗油罐低位装油时的损耗率为0.37%,高位装油为0.8%。油品因轻质组分的蒸发排放使其质量降低,并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3.
油雾润滑系统是采用喷雾方法实现润滑,由于油雾的弥散性,会有一部分油雾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对环境、设备造成污染。介绍油雾润滑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油雾回收原理,及油雾回收系统在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第四常减压装置机泵群油雾润滑系统中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油雾回收系统可有效回收油雾,使油雾逸散量降低95%以上,基本消除了油雾逸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理论方法并结合元素分析、高分辨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以中国典型陆相断陷湖盆泌阳凹陷为例,探讨了页岩中有机质发育特征、形成环境及富集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是页岩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着页岩的生烃潜力和生烃量;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的浮游藻类,有机质发育环境主要为缓慢沉积的、干旱-半干旱的还原条件下、具有中等-高生产力的咸水湖泊环境;无定形有机质是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式;生烃作用产生大量有机质孔隙能为页岩油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古环境决定了有机质保存条件,沉积相带控制有机质富集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母质组成、烃源岩生烃及热演化特征、成藏模式、原油次生作用,揭示了该区页岩油整体偏稠以及纵、横向原油性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未遭受生物降解,其油质偏稠的原因主要是:①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无定形体、藻类等有机质十分丰富,在咸水环境下生成的原油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油质相对偏稠,"下甜点"烃源岩比"上甜点"烃源岩处于咸化的更强还原环境,藻类等水生生物更发育,是造成纵向上"下甜点"页岩油较"上甜点"页岩油更稠的主要原因;②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早期生烃,在低成熟阶段(0.5%相似文献   

6.
井下油套管二氧化碳腐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油气田常用的油套管材料N80钢、1Cr钢、3Cr钢和13Cr钢在井下高温高压动态(液相介质流速为2.62m/s)环境下的(20:腐蚀。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和110℃、CO2压力为0.03MPa和1.488MPa的井下腐蚀环境中,油气田生产中常用的油套管材料的腐蚀程度排序为:3Cr〉1Cr〉N80〉13Cr钢;在此条件下的耐腐蚀能力方面,1Cr和3Cr钢没有表现出优势;13Cr钢具有良好的耐CO2腐蚀性能;N80钢和3Cr钢在井下油中的腐蚀轻微。  相似文献   

7.
潜油电泵机组和油套管在大排量油井中受到高速液流的冲蚀作用而损坏。建立了一套模拟实际生产工况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潜油电泵及油套管的伤害趋势。提出在不同冲蚀环境下潜油电泵机组和油套管的选型设计及工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繁殖代谢,降解原油;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残余油被乳化分散成油滴;此外,该菌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改善残余油的流变性。膜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不同类型的残余油都能被有效驱替,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为12.84%。  相似文献   

9.
从安塞油藏环境中分离到两种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良驱油菌株,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DN001和枯草芽孢杆菌DN002.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评价了驱油微生物及其复合菌株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对原油的乳化性能以及对当地油藏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菌株发酵液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降低到25.1 mN/m,并且发酵液的油水界面活性较高,平衡界面张力为0.954 3 mN/m.筛选的微生物菌体在安塞油田油藏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室内驱油模拟实验表明,经复合微生物驱替作用后,采收率可提高17.38%,说明筛选的菌株驱油性能较强,微生物驱油室内评价结果为其在安塞油藏现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低成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海域在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两种低成熟油。半咸水-咸水环境主要分布于辽东湾,渤中凹陷东北缘和沙南凹陷。淡水-微咸水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岐口凹陷及沙南凹争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成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等存在差异。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为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代成熟油的主要贡献,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央。  相似文献   

11.
付建红  许超  张智  黄贵生  许亮斌 《钻采工艺》2012,35(4):85-87,127,128
在深水钻井过程中,泥线上、下井筒温度差异较大,受温度、压力的影响,气体会溶解于钻井液中,也会从钻井液中逸出,气体在环空中存在的状态对环空压力的影响较大。为此,以天然气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计算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气体在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中的溶解度计算理论模型,分析了深水环境下气体在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在水基和油基钻井液中的溶解度随之增加; 随着温度的增加,气体在水基和油基钻井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在相同条件下,油基钻井液气体溶解度远大于水基钻井液气体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域存在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两种低成熟油。半咸水—咸水环境主要分布于辽东湾、渤中凹陷东北缘和沙南凹陷。淡水—微咸水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分布于歧口凹陷及沙南凹陷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成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等存在差异。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为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低成熟油的主要贡献者 ,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重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膏盐盆地重质油的基本特征是:高含硫,低饱和烃,高非烃和沥青质;正烷烃具有极明显的偶奇优势;特别富含植烷、伽马蜡烷、镍卟啉等生物标记化合物。本文提出了江汉盆地重质油的成因除具有成熟原油遭受水洗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或运移中脱沥青作用外,还发现有的确系原生重质油,与膏盐环境偏腐泥型的不成熟生油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密闭集输工艺还不成熟且成本高,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和H_2S有毒有害气体超标,使油田生产面临巨大的安全和环保压力,为此,研制了缓冲罐多功能捕油器,该捕油器通过八级组合方式对蒸汽中的油滴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过滤。通过不同目数的过滤网对蒸汽中油滴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捕油效果;利用改性纤维球和陶瓷分子筛过滤球的吸附、过滤,以及H_2S、非甲烷总烃等气体易溶于原油的原理,降低蒸汽中携带的H_2S、非甲烷总烃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通过现场验证,多功能捕油器捕油效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缓冲罐"飘油"现象;硫化氢质量浓度降低70%以上,有效改善了油区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功能捕油器当年投入与产出比可达到1∶2.25,具有显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钻井过程中采用的油基钻井液极易残留在井壁和套管壁表面,与固井水泥浆产生接触污染。套管壁及井壁长期处在油基钻井液环境中,两界面亲油憎水,给固井作业带来油基钻井液顶替和清洗困难、混浆流变性能变差、混浆强度严重下降、界面胶结质量不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表面活性剂及隔离液进行了如下研究:①调研油基钻井液对水泥浆的接触污染机理;②测定溶液表面张力,验证表面活性剂对清洗效果的影响;③配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隔离液,利用模拟套管冲洗法测定清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显著降低水油界面张力,提高清洗效率;配制出了一种清洗效率高达92.86%的三元复配表面活性剂隔离液体系,表面活性剂组成为LAS+JFC-6+AOS (1:1:1);该隔离液对油基钻井液有良好的清洗效果,可提高界面胶结质量,有助于提升页岩气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低熟油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该区低熟油的物理化学特征,总结了低熟油的标志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油岩对比,确定了济阳坳陷低熟油主要来自咸水—半咸水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通过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对比研究发现,济阳坳陷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之所以在埋藏较浅的情况下形成了大规模的低熟油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原因:①沙四段、沙一段烃源岩中存在富含藻类的有机质富集层,它是形成低熟油的物质基础;②富含有机酸、钾离子、铝离子的地层流体特征加速了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促进了低熟油的生成;③可溶有机质是形成低熟油的主要贡献者;④咸化环境有利于可溶有机质的保存。通过对其成油体系的剖析发现,低熟油成藏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晚、运移距离短等特点,油藏展布受有效烃源岩体的控制,故低熟油的勘探应紧紧围绕低熟烃源岩体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彩25井区、彩参1井和吉15井原油为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煤系的煤成油;阜10井原油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彩31井和沙丘6井原油为二叠系烃源岩和石炭系烃源岩的混油;彩25井区和吉15井原油为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煤成油;而彩参1井原油则为在还原-强还原还境下形成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18.
深水低温条件下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钻井过程中,海水低温环境对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有较大影响.文中采用Haake RS300流变仪测试了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并研究了基础油种类、提切剂、有机土和加重剂加量对钻井液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ake RS300流变仪能精确描述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特别是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低温条件下,油基钻井液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呈现2个阶段(极低剪切速率下的线性阶段和中、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稀释阶段);基础油种类、提切剂、有机土和加重剂加量对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影响显著,特别是低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9.
高日胜  方杰  王暾  李文科  杨春 《石油学报》2013,34(3):479-488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重质油形成所经历的稠变作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裂解致稠和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在石油运移、聚集和保存阶段,上述多种稠变因素总是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在某些特定地质环境下,单个稠变因素才表现得相对突出。多数盆地或地区重质油的形成以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其次为氧化、水洗、裂解致稠以及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基于二连盆地及其他盆地重质油黏度数据分析,归纳出重质油的稠变序列为,低成熟重质油(黏度100~500 mPa·s)、未成熟重质油(黏度500~1 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800~2 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 000~20 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 000~100 000 mPa·s)、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大于100 000 mPa·s)。其中,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普通重质油;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达到普通重质油-特重质油;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特重质油;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超重质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渤海湾海滩-极浅海域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环渤海沿岸众多的油、气田延至海滨,因地表工程环境条件复杂,使油、气勘探开发很困难。但是,该区形成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生油层很发育;储油层系及类型多;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储油圈闭类型多,构造成带分布;油、气藏类型丰富多彩,油、气田多为多种油气藏纵横叠置立体分布的复合体,形成复式油气富集区。近几年积极采用地震、钻探和海洋工程等新技术全面展开勘探,已在胜利、大港、辽河、冀东油田滩海地区打出了一批高产井,探明了可观的油、气储量,勘探开发的热潮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