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泥改性用丁苯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苯共聚物/水泥复合材料专用丁苯胶乳,考察了复合乳化剂体系、种子胶乳用量、极性单体种类、聚合温度及加料方式等对乳胶粒尺寸及其分布和胶乳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粒径种子体存在下,分批加乳化剂的加料方式是合成水泥专用丁苯胶乳的有效途径之一,平均粒径小且粒径分布窄的丁苯胶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添加少量带极性的第三单体等可以较好地提高丁苯胶乳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大粒径丁苯胶乳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大粒径丁苯胶乳(SBR),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对丁苯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固含量、电解质用量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SBR粒径大小的关键性因素,当乳化剂用量为1.6%~2.4%,引发剂用量低于0.25%,电解质用量为1.5%~2.0%,固含量为50%~55%时,可建立稳定的乳液体系,合成粒经在260~300nm的丁苯胶乳;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SBR的粒径。  相似文献   

3.
高固含量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由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反应型乳化剂WH-100以及非离子表面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乳化剂体系,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9·8nm、粒径分布窄、总固物质量分数达40%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并对微胶乳及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间歇预乳化法制备的乳液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较差,其胶膜的吸水率较小,凝胶含量相当;随着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胶膜的吸水率下降,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大,A151的质量分数宜为4%;随着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用量的增加,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而胶膜的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大,HEMA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3%。  相似文献   

4.
MBS树脂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Ⅰ)SBR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单体配比和SBR胶乳粒径对PVC/MBS合金抗冲性能和透光率的影响方面详细阐述了MBS接枝用SBR胶乳“粒子设计”的依据;在小试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SBR胶乳的中试试验,着重研究了SBR胶乳聚合过程和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对SBR胶乳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将SBR胶乳中试结果与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中试配方和工艺条件,为5000t/aMBS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影响ABS树脂用乳液聚丁二烯橡胶(EBR)胶乳粒径的诸因素,包括初乳化剂用量、补加乳化剂用量、电解质用量、引发剂用量、初水配比及聚合温度等,得到了影响胶乳粒径各因素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EBR胶乳粒径的主要因素为初乳化剂、补加乳化剂及电解质用量,工业生产中应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实现不同EBR胶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稳定的阳离子型聚合物纳米粒子胶乳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和丙烯酸乙酯 ( EA)为主单体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C)为功能单体 ,分别采用 4种阳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引发剂过硫酸铵 ( A PS)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合。探讨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聚合温度及加料方式对乳胶粒大小、胶乳稳定性和胶膜耐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当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 16 31)作乳化剂 ,用量为 1.75%~ 2 .0 % ,聚合温度为 70℃ ,采用种子半连续法可以成功研制出粒径为 57.5nm、稳定的耐水性较好的阳离子型聚合物纳米粒子胶乳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附聚方法是一项独特的技术。特别是在制备超大粒径胶乳方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稳定的胶乳,从而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作者对制备粒径450nm聚丁二烯胶乳的附聚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附聚剂胶乳用量、附聚后静置时间、乳化剂用量和搅拌强度等附聚工艺对聚丁二烯胶乳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制备450nm聚丁二烯胶乳较为优化的附聚工艺,制备的聚丁二烯胶乳稳定,可用于高性能ABS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分别作为硬单体和软单体,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的条件;研究了乳化剂类型、配比、用量和乳液固体含量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条件下对制得的乳液粒径、黏度、凝聚率、贮存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涂膜外观、吸水率、光泽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SLS/OP复合乳化体系、其物质的量的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4%、乳液固体含量为40%时,可以得到纳米尺度的苯丙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和乳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研究表明乳化剂浓度、固含量、电解质浓度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适当的固含量及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丁苯胶乳(SBR)粒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固含量40%、粒径50nm、分布0.050级别的纳米微胶乳,优选出了适宜的聚合工艺条件。依据正交试验法,比较了高固含量条件下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其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对微胶乳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微乳液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单体含量对乳液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子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转化率与凝胶率增大;随着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凝胶率减小,转化率增大;随着软单体比例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转化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凝胶率减小;单体用量增大,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凝胶率增大,转化率降低;乳胶粒子的粒径呈单峰分布,可能是按胶束成核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聚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Ⅱ共聚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硅氧烷乳液与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共聚,制得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聚硅氧苯丙复合乳液。本文研究了这种共聚、改性的苯丙橡胶膜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紫外性能。结果表明:共聚改性能有效的控制相分离和聚硅氧烷分子链向膜的表面迁移;橡胶膜的力学强度与乳液共混改性的橡胶膜相比大有提高;聚硅氧烷的改性明显提高了苯丙橡胶膜的耐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Ⅰ共混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乳液的共混改性可以得到一些独特的性能,改性的效果取决于共混聚合物的相容性及其形态结构,也取决于共混乳液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聚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稳定性,聚硅氧烷改性橡胶膜的形态结构、两相间相容性,及其对改性橡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ESCA和SEM结果表明改性橡胶膜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聚硅氧烷在膜的表面富集;通过接枝共聚使苯丙乳液粒子中含有部分聚硅氧烷,或聚硅氧烷乳液粒子中含有部分苯丙共聚物,两者都能降低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改善两相间的相容性,从而明显提高改性橡胶膜的力学强度,但只有当聚硅氧烷分子链与苯丙分子链通过接枝和机械缠结,才能明显抑制有机硅分子链向膜的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苯-丙共聚乳液作为无纺布胶粘剂,可制得耐高温,拉伸强度大,耐水性好,透气性强,适用于食用菌栽培包装袋用无纺布。  相似文献   

15.
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AMPS及常规乳化剂合成了一种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引发剂、乳化剂、AMPS等对乳液的影响。乳液中乳化剂含量 0 .9% (占单体 ) ,耐水性 14 4h不变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重分析法和导数热重分析法研究低蛋白NR(LPNR)胶乳和NR胶乳在氮气气氛中的热降解性能。结果表明,LPNR胶乳和NR胶乳的热降解过程相似,热降解反应级数相差不大,热降解率均随升温速率增大而略有增大;NR胶乳的平衡起始降解温度较高,LPNR胶乳的平衡最大降解速率温度和平衡终止降解温度与NR胶乳相近;LPNR胶乳的热稳定性比NR胶乳差。  相似文献   

17.
介绍天然胶乳手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天然胶乳检查手套、外科手套、织物浸渍防护手套、家用手套、工业手套的用途、规格、特点和表面形式,指出因天然胶乳手套存在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不足,促进了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的发展。丁腈胶乳检查手套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成为天然胶乳检查手套的主要竞争者;低蛋白无粉天然胶乳外科手套、氯丁胶乳外科手套和聚异戊二烯胶乳外科手套成为对天然胶乳过敏症医护人员的选择;在非医疗领域,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适用于特殊领域的防护需求。  相似文献   

18.
建筑涂料用乳液的开发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建筑涂料用乳液如常温交联型乳液、耐污染性乳液、高透湿防水性乳液,施工性和装饰性优异的乳液以及新型复合性乳液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19.
Room temperature prevulcanization of natural rubber latex using a combination of xanthate and a dithiocarbamate accelerator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om temperature prevulcanized latex compoun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dithiocarbamate system and a commercial prevulcanized latex. Film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room temperature prevulcanized latex, commercial prevulcanized latex, and prevulcanized latex prepared by heating latex compound at 55°C.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xanthate in combination with dithiocarbamate can bring about prevulcaniz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latex film prepared from the room temperature prevulcanized latex compound gives better clarity and tensile properties than conventional and commercial sample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4: 1164–1174, 2004  相似文献   

20.
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与天然胶乳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乳接枝插层法制备了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天然胶乳(NRL)和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进行了等速升温热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RL和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在氮气中的热降解过程相似。2者的热降解率(C)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NRL和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的平衡起始降解温度相近,而后者的平衡最大降解率开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均高于前者;NRL的反应级数为2.4,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18kJ/mol,而蒙脱土接枝插层改性胶乳的反应级数为1.8,表观反应活化能为151.7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