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线型聚苯乙烯(PS)的苯环上定量地引入氯甲基(—CH2Cl),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H2Cl,在氯化亚铜/α,α′-联二吡啶配合物(CuCl/bpy)催化下,以PS—CH2Cl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接枝共聚物中PMMA支链数目、接枝共聚物的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接枝率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2%~98%。  相似文献   

2.
40℃下EPN—Br/CuCl/bpy引发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为催化剂,联二吡啶(bpy)为配位剂,乙腈或丙酮为溶剂,在低温(40℃)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动力学和相对分子质量研究表明,该反应是一可控聚合过程。在丙酮溶剂中,聚合反应有一明显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3.
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IBN为引发剂,用CCl4调节乙酸乙烯酯聚合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PVAc大分子引发剂(PVAc-CCl3)。以CuCl-bpy为催化剂,用PVAc-CCl3引发St,MMA和BMA等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PVAc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以氯甲基化苯氧基聚丙二醇(CMPPG)为大分子引发剂,CuCl/bpy为催化体系研究了CMPPG-g-PS共聚物的合成。结果表明,该聚合过程具有活性聚合特征,借助1H-NMR表征确认了接枝共聚物具有预期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种端羟基低聚物进行氯乙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含端基氯的低聚物,然后以这些含端基氯的低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Cl/bpy存在下引发苯乙烯的ATRP反应,得到ABA嵌段共聚物。用^1H-NMR分析证明了聚合物的嵌段结构,以SEC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发现嵌段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正比,并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M↑-n,th=(Δ[M]/[oligomer-Cl])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土催化体系Nd(F3CO2)3-BrC5H11-RmAlH3-m(Nd-Br-Al),以甲苯为溶剂,在50℃恒温水浴中进行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结果表明,由Al(Oct)3或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制备以顺式-1,4结构为主的共聚物,在后者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当Al/Nd=5(摩尔比,下同),Br/Nd=5时,聚合活性最高。经IR,NMR检测表征了共聚物微观结构。同时,用π-烯丙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负载型钛催化剂TiCl_4/MgCl_2-Al(i-Bu)_3体系合成反-1,4-聚异戊二烯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聚合条件为:60℃,Al/Ti=10(摩尔比),Ti/Ip=2×10 ̄(-4)(摩尔比),加料顺序为汽油-Al-Ti-Ip。预聚合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效率,而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合成出一类未见报道的三元金属复合柱交联蒙脱土催化剂(Ni-Cr-Al-CLM)。通过镍、铬的改变来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定催化剂的层间距及表面酸类型,并对催化剂中柱化液的Al3+、Cr3+、Ni2+离子的配比,Al/Clay比与反应活性相关联,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组成:Al/Ni+Cr=2.0(摩尔比);Ni/Cr=3/1及Ni/Cr=1/1;Al/Clay=3.0(毫摩尔/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合成出一类未见报道的三元金属复合柱交联蒙脱土催化剂(Ni-Cr-Al-CLM)。通过镍、铬的改变来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定催化剂的层间距及表面酸类型,并对催化剂中柱化液的Al^3+、Cr^3+、Ni^2+离子的配比,Al/Clay比与反应活性相关联,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组成:Al/Ni+Cr=2.9(摩尔比);Ni/Cr=3/1及Ni/Cr=1/  相似文献   

10.
对题示化合物(SMCE-4)的合成条件者了研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醋化的最佳条件是:MA/CE-4=1.05(摩尔比)、550r/min、75℃反应4h。磺化的适宜条件是:Na2So3/MA=1.2(摩尔比)、550r/min、80℃反应1.5h。在优化的条件下反应,SMCE-4的摩尔收率可达97%以上。性能测定表明,它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冷恩滨  陈翔 《弹性体》1995,5(1):1-5
考察了在以MoO2Br2为主催化剂,Al(i-Bu)2OPhCH3为助催化剂的体系中添加第三组分氯硅烷系列组成的Al-Mo-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的聚合。结果表明在适量氯硅烷范围内,随Cl/Mo上升,催化活性有所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下降,但分子量分布以及1,2-链节含量变化较小。讨论了氯硅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隔离式电解槽中,用泡沫铅(SPb)作阴极,铂(Pt)作阳极,饮和甘汞电极(SCE)作参考电极,以CH3CN+C2H5OH+H2O_Bu4NBr为电解体系,对由煤沥青为原料制得的中国相沥青(MP)进行电解加氢研究,当c(CH3CN):c(C2HOH):c(H2O)=0.4:0.1:1(浓度比),c(Bu4NB4)=0.31mol/L,t=30C,p(MP)=50g/L,阴极电解电位为-2.4V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土催化体系Nd(F_3CO_2)_3-BrC_5H_(11)-R_mAlH_(3-m)(Nd-Br-Al),以甲苯为溶剂,在50℃恒温水浴中进行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结果表明,由Al(Oct)-3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制备以顺式-1,4结构为主的共聚物;在后者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当Al/Nd=5(摩尔比,下同),Br/Nd=5时,聚合活性最高。经IR,NMR检测表征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同时,用π-烯丙基型配位机理和返扣配位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新型高效催化剂气相聚合制备聚乙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报道了新型乙烯气相聚合MG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聚合反应性能。研究了采用浸渍反应法制备含TiCl4/MgCl2/ZnCl2/SiO2醇/Al(i-Bu)3的MG-4型高效催化剂。在压力1.0MPa下,乙烯聚合催化效率高达445 ̄884kgPE/gTi,制得了表观密度≥g/0.37/cm^3、重均颗粒分布(20 ̄200目)≥97.7%、颗粒状态良好的聚乙烯。用DSC、SEM、WAXD对聚合产物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Nd(naph)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度方程式-d[M]/dt=kpα[c]0[M]。发现聚合物的Mn在聚合过程中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测得了该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浓度和有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SME和XRD等技术,系统研究了Cr2O3对SiO2-Al2O3-MgO-B2O3系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作用。当Cr2O3%<1时,随着Cr2O3。含量的增加,玻璃试样的颜色由浅绿色逐渐转变成灰色;Cr2O3%>1时,镁铬(铝)类晶石,Mg(Al1.5Cr0.5)O4,在玻璃试样中析出;在玻璃陶瓷中,Cr2O3%的含量的增加有助于Mg(Al1.5Cr0.5)O4相的析出,对云母晶体的析出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Cr2O3的含量对云母晶体显微组织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型高活性催化剂TiCl4、Ti(OBu)4/MgCl2、SiO2、ZnCl2/醇/AlR3体系催化乙烯和1-丁烯气相共聚反应的规律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Nd(naph)3-碳笼烯衍生物(C60Xn)-Al(i-Bu)3催化体系引发异戊二烯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在低转化率条件下,体系呈现稳态聚合特征,测量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p=Kp[Nd]^1.8[M]0,表观活化能为27.7kJ/mol。体系具有聚合活性的高温稳定性和准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PSM)载体-三氯化钕(NaC13)络合物-Al(i-Bu)3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活性与PSM转化率和PSM·NdCl3络合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SM转化率为18.1%~53.4%,对PSM·NdCl3-Al(i-Bu)3体系的活性基本上无影响。低功能团含量的PSM·NdCl3络合物的活性优于高功能团含量的PSM·NdCl3。该络合物中Nd含量为4.5×10(-4)mol/g左右时,体系的催化活性最佳。体系的活性随引入的Lewis酸的种类和用量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金—钼酸盐—丁基罗丹明B体系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高氯酸和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金与钼酸盐和丁基罗丹明B(BRB)的显色反应。其适宜条件CHClO4=1.5mol/L,CMoO2-4=9.1×10-4mol/L,CBRB=3.8×10-5mol/L及0.08%PVA。金钼杂多酸—丁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6×106L·mol-1·cm-1,金量在0~40μ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测定极限(S/N=3)0.90μg/L(n=10),对于28μgAu(Ⅲ)/L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2.1%(n=7)。缔合物至少可稳定5h,摩尔比Au∶BRB=1∶3。考察了44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用活性炭分离富集金,对砂矿和炭粉中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