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试剂5-(3-甲基-2-呲啶)-亚甲基若丹宁(MPMR),研究了其与钯的显色反应最佳条件。利用自制的流动比色装置,尝试了一种新的流动注射光度检测技术,一次注样便产生两峰一谷响应曲线,使分析灵敏度大幅度提高。在pH值为3.5~6.5介质中MPMR和Pd^2+生成摩尔比为2:1配合物,λmax=436nm,ε=8.79×10^4L/(mol·cm),进样频率120次/h,钯含量在0~1.4,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钯溶化剂中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试剂 2 - ( 2 -噻唑偶氮 ) - 5 - [( N,N-二羧甲基 )氨基 ]苯磺酸 ( TADCABS) ,并研究了其与钯 ( )的显色反应。在 0 .4mol·L- 1 HCl O4介质中 ,TADCABS与钯 ( )反应生成稳定的 1∶ 1蓝色水溶性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6 4 1 .8nm,钯量在 0~ 1 .6 μg·m L- 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双波长测定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41 .8;52 2 =7.4× 1 0 4 L· mol- 1 · cm- 1 ,大量的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 ,不经预分离也无需掩蔽剂可直接测定铂钯催化剂中的微量钯。操作简便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试剂1-(3-羧基苯)-3-(偶氮苯)-三氮烯(CPABT),并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存在下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表明:在pH=4.91的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钯(Ⅱ)形成4:1的淡黄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4×105L.mol-1.cm-1。钯(Ⅱ)在0-9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法用于测定合成样品中微量钯,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郑云法  张春牛 《化学试剂》2008,30(6):445-447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4-羟基-6-甲基-嘧啶)-三氮烯(NPHM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在OP存在下.pH 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铜与NPHMPDT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4型的淡黄色配合物,在460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 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60 nm为参比波长,54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1×105L·mol-1·cm-1,铜的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刘锡林  尉文龙  于梅 《化学试剂》2000,22(1):74-35,45
研究了新试剂二溴对甲偶氮羧与钯(Ⅱ)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应用,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钯的高选择性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623=2.13×10 4 L·mol -1·cm -1,钯含量在0.2~1.2μg·mL -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6.
在用HCl溶液调节pH=12.0的NaOH溶液中,5-甲基-2-[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苯磺酸(MPTTBSA)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形成离子缔合物MPTTBSA-CPC。在该溶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能定量置换出离子缔合物中的MPTTBSA,使缔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56 nm处的吸光度下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溶液的褪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光度测定法。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4×104 L·mol-1·cm-1和1.07×104 L·mol-1·cm-1,在0~2.5×10-5 mol·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生活污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SLS计)的测定,结果与亚甲基蓝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云南化工》2021,(1):52-54
通过合成新显色剂二安替比林-2-羟基-3-甲氧苯基甲烷(DAHMM),建立在低温条件下快速检测样品中V5+的光度方法。结果表明,在2%Tween-60,6 mg/mL的Mn SO4及磷酸存在的条件下,该体系有较大的吸光度值,其吸光系数ε=1.21×104L/mol-1·cm-1,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80 nm,在微量痕量级范围内均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0048C(V5+)(μg/50 mL)-0.066 1,相关系数r=0.999 9。可测样品中的V5+。  相似文献   

8.
以 Triton X-1 0 0 -正戊醇 -正壬烷微乳液为介质 ,对 Co( ) -2 -(5 -溴 -吡啶偶氮 ) 5 -二乙氨基酚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 λmax=5 94nmε594 =1 .0 5×1 0 5l· mol· cm- 1,Co(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1 2 .5 mg/2 5 ml,回收率在 96~ 1 0 3%之间。该法选择性好 ,用于奶样中微量钴的测定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并得到了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0 nm.Cr(Ⅵ)在0.10~10 μg·25 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583C+0.047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摩尔吸光系数ε=1.37×105(L·moL-1·cm-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较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新显色剂1-(2-苯并噻唑)-3-(2,4-二羟基苯)-三氮烯(BTDHBT)的合成及其与Cu(Ⅱ)的显色反应。研究了试剂与Cu(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一个测定铜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反应在室温下放置10 m in的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2.5μg/mL,回归方程为A=0.0644+0.074C(μg/L),相关系数r=0.9978,表观摩尔系数ε为30.7 m3/(mol.cm)。对2 mg/L Cu(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6%(n=11),将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