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聚合物驱后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对聚合物驱后储层岩心孔渗参数、孔隙结构以及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储层物性参数变化特征及对渗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实施聚合物驱后,聚合物在岩心孔隙空间中的吸附和滞留作用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于聚合物溶液对孔隙的冲刷所产生的影响。地层多孔介质中受聚合物对岩石的冲刷作用影响最大的是少数较大孔隙,聚合物对地层的影响作用是非均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显示了聚合物的选择作用,聚合物吸附对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于对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碎屑岩储层,应用毛管压力曲线资料,通过孔隙结构概率图和孔隙结构三大类参数——孔喉大小、分选性、连通性研究及模糊聚类分析等方法,确立了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并与国内外低渗透油层参数下限作了类比,经试油及储量复算证实效果是好的,可作为新、老油田确定储油层有效厚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驱、聚合物驱及后续水驱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通过常规压汞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岩心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溶液驱替对岩心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孔隙中的吸附滞留,随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毛管压力曲线从左下方到右上方逐次排列,孔隙体积在大孔道处减少,而在下一级的小孔道处增加,岩心的平均孔隙半径、半径均值、歪度、结构系数、均质系数各参数降低,其结果对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聚合物驱时,不仅要注重对驱油效果的研究,还要研究对油层可能造成的损害因素及其机理,采取保护油层措施,使聚合物驱有效地发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该文通过聚合物室内配伍性实验、流动实验和吸附实验等研究,评价聚合物驱中的油层损害,研究了油层损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润湿性孔隙中发生聚合物吸附滞留后的流体渗流机制,首先用非稳态法实验研究了亲水岩心和亲油岩心中聚合物吸附前后的油水两相流动过程,然后改进了半渗透隔板法测试油水毛管力实验方法,用常规驱替流程直接测试了聚合物吸附前后油水毛管力.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岩心中吸附能选择性地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改变孔隙与渗流流体的相互作用,使亲水岩心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亲水程度增强,油水毛管力增加,毛管力曲线变陡;使亲油岩心润湿性反转,油水毛管力由负值变为正值;深化了高含水油藏聚合物驱降水增油机理. 相似文献
7.
与水驱油的情况相类似,聚驱油多层合注合采时,肯定存在层间干扰。对这种干扰可用注聚合物驱油数值模拟来研究。在模型中设计了一注一采的反五点法四分之一单元,平面网格划分为9×9,垂向上取3个模拟层,共计234个网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大庆油田萨北厚层试验区葡Ⅰ1-3层进行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用多种方法评价了厚油层达到特高含水率以后聚合物驱油的效果。在本次试验中,聚合物驱油使特高含水率油层的采收率提高了4%以上。 相似文献
9.
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在矩法确定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值基础上,提出了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的方法。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与水驱油效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可以预测油藏的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是评价聚合物驱在油藏适应性方面的重要内容.通过室内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流动实验,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0×104和800×104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700和1200mg/L的聚合物溶液能够注入到渗透率大于30×10-3μm2的岩心中,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浓度越低,越易注入;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4的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下部的驱油能力较差.综合比较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对于渗透率为10×10-3~50×10-3μm2的低渗透油藏,建议选择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质量浓度为700mg/L的聚合物溶液. 相似文献
11.
12.
为确定 S 区块二类油层注高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确定出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并分析其流动特征,建立了聚合物与油层匹配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室内不同渗透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分子质量为 1 600×104~1 900×104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与二类油层的匹配性。 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可有效改善二类油层的油水流度比,驱油效果较好,且注入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可逆堵塞,与二类油层具有较好的匹配性。 该研究为 S 区块二类油层实施开发调整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渗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毛细管束模型,在分形几何、表面与胶体化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渗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孔喉半径及其高宽比小,分形维数,毛细管弯曲度和孔-喉径比大。物性特征表现为渗透率低并对应力敏感、毛细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高,但原生水饱和度则可能很低,纵向气、水分布异常——气、水分界模糊和可能气、水倒置,自由分子流动与粘滞流动共存以及气高速非达西流动和水低速非达西流动显著。从已建立的理论关系式来看,各种结构参数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不尽--致,如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影响比对毛细管压力的影响大,而分形维数对毛细管压力比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水膜厚度不影响孔喉有效尺寸,仅通过改变润湿性影响气、水分布,从而影响气、水的相渗透率。在低渗气藏中因孔喉很小,分子自由流动明显,无论在室内或地下均需校正滑脱效应。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中的油层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聚合物驱时,不仅要注重对驱油效果的研究,还要研究对油层可能造成的损害因素及其机理,采取保护油层措施,使聚合物驱有效地发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该文通过聚合物室内配伍性实验,流动实验和吸附实验等研究,评价聚合物驱中的油层损害,研究了油层损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杏北A区聚驱前后两口取心井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比储层经过长期注聚开发后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聚驱后孔隙度和泥质含量变化不大,渗透率整体呈增大趋势,但分段有差异.孔隙类型在聚驱前后基本不变,但由于粘土矿物的膨胀和聚合物的滞留使得中值半径减小,进汞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模拟港西聚合物驱试验区的实际油藏条件,结合井组先导性试验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应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技术,开发了聚合物驱油剂与油层适应性试验。研究了聚合物驱油剂增粘性,抗机械降解性,稳定性,注入性及驱油性与油层的适应性。并通过聚合物分子量和油层渗透率的配伍性研究,建立了港西四区不同渗透率油层聚合物的驱油特征和驱油剂的优选标准。本文还研究了不同分子结构聚合物的驱油性能,并优出了适用于港西四区聚合物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介绍了尚未结束的萨北厚层试验区萨Ⅱ10-16低渗透率油层聚合物驱油的效果和“一高二低一快”的特点,即注入压力高,产液指数低,生产流压低,中心井含水率回升速度快。该试验区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8%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孔隙介质中聚合物吸附及其流动特性对两相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聚合物浓度的流动实验中,确定水溶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吸附性及其流动特性对采油的影响,就可以确定相对渗透率和流度。在贝雷岩心和储集砂岩岩心中,与油的相对渗透相对的相对渗透率值选择性地降低,聚合物吸附层的水湿性增强。由于聚合物吸附层润湿性的改变及孔隙大小的限制,其相对渗透率降低。文中给提出了一种试验模型,建立了相对渗透率降低量与聚合物吸附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地层亏空效应会导致孔隙介质中相对于本体溶液而言的聚合物粘度降低。修正现有的剪切速率模型,可以对其进行精确的预测。对UTCHEM中的新模型进行集成,可以为聚合物应用提供精确的工程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渗透率界限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研究。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当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之比大于5倍时,注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会发生堵塞,小于5倍时会出现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3.79%~6.82%之间,平均5%左右。这说明低渗透油层可以开展聚合物驱,但由于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低渗透油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的限制,低渗透油层只能选用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因此聚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