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创作》2006,(6):i0021-i0022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辟为商埠,原封建城市的职能日渐衰退,城市开始了畸型发展。租界林立,各自为政。各国租界为掠夺与扩张的需要.进行着各自地块的建设。在此特定情况下,天津的工商业及港口城市的经济职能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1933年前后.市区人口已近100万,城市用地规模达到37.7平方公里,较1860年分别增长了3~4倍,使天津进入了近代城市的行列.成为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肇始于1840年,以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中国为主要待征的中国近代建筑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天津近代建筑的出现始于稍晚一些的1860年,是年天津开埠,英、法、美三国相继设立租界。此后西方各国相继效法,至1903年,除美租界于1902年并入英租界外,天津已有英、法、日、德、俄、意、奥、比八国租界。1900年以后,租界区迅速发展,成为天津城市的主体,在租界区内陆续建造了大批欧风建筑。天津近代欧风建筑分布范围广、建造数量大,它们的建造决定了天津近代城市的面貌。租界区内欧风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锻炼了中国的建筑工匠,使天津的建筑业在营造方式与建造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  相似文献   

3.
李天  周晶 《建筑师》2018,(2):57-62
从1860年天津开埠至20世纪初,天津租界的城市设计没有专业建筑师与规划师的参与,天津租界的早期设计者是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工兵、道路测量师与传教士。这些非专业设计者对城市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受到军事思维的制约与殖民地城市建设习惯的影响,虽然设计手法较为粗糙,但是在缺乏熟练工匠与现代建筑材料的情况下完成了天津租界的早期建设,并为今日天津历史城区风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与上海、武汉辟有多国租界一样,天津辟有九国租界,租界的建设对天津近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根据1860~1949年89年间的天津近代城市规划,提出了"租界扩张与马路建设→城市局部规划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分期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租界规划建设、中国人的城市规划建设、日本占领下的城市规划、战后城市规划的恢复与发展等城市规划主要内容,阐述了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5.
有历史的城市,见证历史的就是城市本身。天津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各国租界地形成了天津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多样化。分析了现今天津保留的意大利街区,通过街道场所理论,对比意大利本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意租界修复与改造的利弊。意租界独特的建筑样式、街区模式及人文氛围为改造工程带来了矛盾与创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历史研究是发展摩登主义的钥匙,对天津租界建筑的研究代表着对天津城市规划逻辑性的理解,从中寻求创新的源泉。1856—60年天津通商、英、美、法设租界: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德、日设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俄、意、比、奥设租界,天津出现过九国租界:美租界于1902年并入英租界,通称八国租界。其总面积达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亩半,是当时旧城的八倍,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租界城市。本论文以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观点评介天津旧城市与建筑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纪军  孟诗棋 《中国园林》2022,38(11):128-133
汉口在19世纪中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国租界相继设立,租界园林应运而生,在引入各宗主国园林营造风格的同时,为在留外人提供了亟须的生活与娱乐空间,也是彰显殖民政治霸权的窗口。但有限的土地资源、水患频仍的自然条件,使汉口租界园林规模与发展远不及上海、天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也相应形成了鲜明的“在地性”:各国租界园林以建筑附属园林为主,甚至催生了屋顶花园的园林类型,但也限制了宗主国园林营造风格的充分植入;“公园”这一在其他城市租界早已普及的园林形式,在有效控制水患、进而获得更多可资利用的建设用地之后,才在20世纪20年代经由日本人之手有所建置。此外,各国租界出于营商便利沿长江串联排布,并随之形成了近代汉口特有的外滩“绿带”风景线。汉口租界园林奠定了近代以租界为轴心的绿地系统雏形,促进了华界屋顶花园、营商经营性园林的建设,对汉口的近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街廓与产权地块是微观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其形态的分析可揭示城市规划机制。研究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以天津原法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廓及产权地块编号及划分的分析,从中微观尺度上考察天津的规划特征及机制。首先对天津原法租界的街廓和产权地块编号进行探讨,指出天津老城、海河及大沽北路等是影响天津原法租界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对产权地块的研究,通过对产权地块划分的分析,得出原法租界面向原日、英租界开放的特征。研究立足于城市形态学及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基础,是对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研究的补充,亦可为未来城市整体保护和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津在多国租界并立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路网形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也随之发生演变。本文着眼于天津旧租界区的路网形态变迁,对比历史和现在路网的异同,归纳天津路网变迁的原因,并分析路网变迁的形态类型,总结其特征和规律。这些研究旨在为评价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路网结构提供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1、概述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60年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天津作为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租界休闲空间作为一种具备文化混杂性的日常空间,其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阶段城市空间现代化的复杂路径.对于租界休闲空间的研究,有助于以全方位的视角揭示租界的日常生活.文章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切入,首先系统梳理1860至1943年天津英租界存续期间休闲空间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
本文从对天津租界时期的建筑装饰语汇进行整理、分析、对比研究的角度,横向分析天津城市建筑装饰语汇,通过系统研究,从丰富的租界建筑文化遗产中整合、提炼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化元素,运用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使天津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浓郁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熊浩淼  郑颖 《南方建筑》2021,(4):124-130
天津在近代的繁荣贸易中产生和聚集了本土自发与海外舶来两种金融组织,共同塑造了天津在中国北方的金融地位。考察上述两类不同的金融组织在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分析揭示近代天津城市金融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天津城市金融中心由老城向租界内转移并逐渐形成唯一金融中心,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和银号共同成为城市金融空间的塑造者与参与者。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揭示了天津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提供了价值评价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和天津,这两座城市分别是中国近代租界设立最早和最多的代表性城市,租界里建立起大量的外国建筑群。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方面具有纪念意义和保护价值的建筑遗产在推土机前轰然倒下,另一方面历史建筑也在改造中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风味。本文希望通过上海外滩外国建筑群和天津五大道建筑群的对比,探讨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外一手解密档案,从殖民路径角度对天津英租界规划进行殖民主义比较研究.英外交官巴夏礼主导一批东亚口岸开辟和租界选址.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在华英租界、天津九国租界等现存空间,是潜在的世界遗产.戈登、柏龄庚和安德森三期规划受广州、上海和英国等影响.五大道是东亚保存规模最大和最完整集中、最早系统规划、最接近田园城市理念的现代花园郊区杰出案例.英租界殖民路径大致遵循英→印→东南亚→东亚[中(港-沪-津等)→日→近代朝鲜、中]→非路线,在口岸体系内甚至单个口岸如天津也尤为突出.条约体系和全球比较视野下对规划与建筑的理念、法规、技术、风格和建筑师等殖民与现代化路径系统研究有益于完善东亚近代城市建筑史、遗产价值评估,为一带一路贸易港建设管理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近代天津产生了大 量历史环境资源,亟待保护与再生。然而现阶段 尚缺少完备的天津近代租界区历史环境信息数 据,在开展针对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生管理工作 过程中,资料搜集与信息数据的管理成为必不可 少的重复性工作。论文通过网络大数据筛选出 天津市区最受公众关注的100个历史环境案例, 基于GIS建立涵盖历史信息和现状信息两个维 度的数据库,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总结GIS数据 采集的方法。研究发现,天津近代租界区历史环 境整体上沿海河两岸呈组团式集中分布,建设 规模较大,租界区风格的历史环境已经渗透进天津城市的肌理当中;交通可达性较好,人群热点普遍较高,其中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热度最为突 出。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的历史环境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43年厦门开埠后,厦门英租界较早开辟,并先于鼓浪屿公共租界成为当时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厦门英租界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了以厦门老城区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城市由此开始向厦门岛西南滨水地带延伸发展。外人在厦门英租界建造的殖民式建筑,也成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在厦门早期传播的重要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街廓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重--素,对街廓形态的研究是解读城市形态特征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天津原日租界为研究对象,对街廓进行形态特征的归纳整理,分别从尺度和长宽比方面分析其与规划时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看似不规则的原日租界街廓形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其形态是日租界规划控制的重要层面,是租界城市规划机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租界的建立不仅直接改变了天津的城区范围和空间结构,更重要的是引入了近代西方城市的建设管理模式,开启了天津城市建设的近代转型。1900年"庚子之乱"后的都统衙门管理时期,又将近代西方城市的建设管理模式移植到华界中,后经清末新政的继承和发扬,最终在民国时期,从管理机构、建筑规则和都市计划三个方面,完成了天津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天津新建筑     
天津,背依燕山,东临渤海,卫拱首都门户。悠悠海河穿越而过,纳五河之水东流入海,她哺育了这座900万人的大都市,使天津由历代内河漕运的发展而形成和兴盛起来,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的天津成为以租界区为主体的北方商埠城市。保留至今的欧式银行建筑和西式别墅洋房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并赋予城市以显著特色。人们概括京津两地的建筑特征为“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道出了融汇中西文化的天津城市建筑的传统特色和地方风貌。 建国50年来,天津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