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会珍 《中国油脂》2021,46(9):120-124
紫苏籽精深加工潜力大。紫苏籽主要加工得到紫苏籽油和紫苏籽饼粕。以紫苏籽油为原料,可进一步加工成微胶囊、微乳液和α-亚麻酸产品;以紫苏籽饼粕为原料,可进一步加工成蛋白、多肽、紫苏酱等产品,同时也可提取多糖、黄酮等微量活性成分。另外,以紫苏籽壳为原料提取的多酚提取物还可加工为饲料添加剂。在介绍紫苏籽营养组成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紫苏籽相关产品的营养功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紫苏籽产品加工现状及市场需求,并对紫苏籽综合加工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紫苏籽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紫苏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韦保耀  黄丽  滕建文 《食品科学》2005,26(4):274-277
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的药理研究、开发前景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紫苏是食药两用植物,营养丰富.研究在果酒酿造过程中添加紫苏汁的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得出最佳工艺为:紫苏汁添加量25%、发酵温度2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5 d,紫苏营养果酒感官品质、发酵效果最好.酿出的紫苏果酒具有突出的紫苏香气,口味纯正爽口,适宜饮用,该产品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紫苏精油在食品加工、医药卫生及生态农业等领域具备潜在的活性功能,通过总结紫苏精油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阐述了紫苏精油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及相应机制,并且对紫苏精油稳定性提高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由紫苏籽制取的紫苏油是目前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植物油之一,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紫苏油系列产品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全面系统地对国内外紫苏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  相似文献   

6.
紫苏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苏原产于中国,自古就作为中草药发挥着作用。从紫苏籽中提取的紫苏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含量约60%),远高于其它植物油。α-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是脑和神经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苏油具有降低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营养大脑,促进发育,增强智力,提高记忆力;调节免疫,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有助视网膜的生长发育,改善视力;预防及抑制肿瘤形成,防癌效果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食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紫苏油是一种优良的保健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叙述了国内外专家对紫苏油保健功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紫苏油具有抗衰老、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血脂、减肥、抗过敏以及抗癌等功效,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由紫苏籽制取的紫苏油是目前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植物油之一,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紫苏油系列产品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全面系统地对国内外紫苏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为紫苏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健食用油——紫苏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苏油作为一种优良的保健食用油,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等作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紫苏提取物对紫苏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溶剂从紫苏叶及紫苏籽皮中提取抗氧化成分,比较它们在紫苏油中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紫苏籽皮乙醇提取物显示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合适的添加量为0.09%,如果与柠檬酸或甘氨酸配制成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紫苏籽为原料,利用石油醚对其进行脱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紫苏籽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pH、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固液比对紫苏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固液比,微波辅助提取紫苏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0、固液比为1∶10、微波时间8min、微波功率200W,在此条件下测得脱脂紫苏粉粗蛋白提取率为25.85%,其蛋白含量为43.01%。经超滤法处理后得到的蛋白提取率为46.90%,其蛋白含量为91.74%。  相似文献   

12.
紫苏叶抗过敏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透明质酸酶抗过敏活性测试法研究紫苏叶的抗过敏性,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叶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性,经过大孔树脂初步分离纯化,分离部分最高的抑制率可达86%,含量为1.24%;该抗过敏物质为水溶性、耐热、非挥发性成分;经过试管预测和滤纸纸层析实验,鉴定该抗过敏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贵州辣椒中的氟化物含量,采取不同的干制方法和浸泡、蒸煮、清洗等加工处理,对贵州辣椒中的氟含量进行控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清洗、浸泡处理,以及提高浸泡温度或进行蒸煮处理,均可明显降低由于煤烟所导致的氟化物含量。工艺为:采用常温浸泡30 min、或高温蒸煮10 min后清洗2次,即可获得降低贵州辣椒中氟含量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紫苏叶抗过敏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药食兼用的紫苏叶提取物HA、HB、HC、HD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试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对紫苏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紫苏提取物HD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小鼠皮肤蓝斑的吸光值,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拮抗组织胺所致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现出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紫苏提取物HC次之,HA、HC抗炎抗过敏效果不如HC、HD明显。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作为植物有效成分的初步筛选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因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成分,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天然色素日益增长的需求,紫苏叶花色苷将成为一个良好的天然色素来源。本文研究了pH、光照、温度等因素对紫苏叶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紫苏叶花色苷不耐高温,在光照条件下比较稳定,然而长时间的光照也会对紫苏叶花色苷造成影响。pH对其影响显著,在pH24范围内相对稳定。大部分无色金属离子对紫苏叶花色苷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Cu2+、Fe3+对紫苏叶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除此之外,氧化还原剂、苯甲酸钠和VC对紫苏叶花色苷都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辉  堵锡华  陈艳 《食品科学》2010,31(18):248-251
采用定量结构- 保留相关性(QSRR)方法,研究紫苏叶和紫苏子挥发油共有组分的结构与气相色谱保留值之间的构效关系,计算45 种挥发油成分的分子形状属性指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这些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这两种指数的关系,获得相应的定量结构- 保留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的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5,属于显著性相关,利用方程计算得到的估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为3.40%,两者基本吻合。说明QSRR 方法应用于食品性质的研究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人们愈发倾向于天然食品,尤其是人工化学合成色素一般对人体有害,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提出了"天然,营养,多功能添加剂"的绿色发展方针,优先使用天然色素,并致力于提高天然色素的提取率,实现扩大化生产。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主要研究的是在超声波辅助下紫苏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这三个因素对紫苏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时,在可见光范围内紫苏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415 nm,通过正交试验发现超声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较大,且提取紫苏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60(g/mL),超声功率420 W。  相似文献   

18.
紫苏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导紫苏下胚轴和子叶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以提高细胞产量及细胞中迷迭香酸含量。结果表明,在MS液体培养上添加3.0mg/L 6-芐氨基嘌呤(6-BA)+0.3mg/L萘乙酸(NAA)培养基上,下胚轴愈伤组织呈嫩黄色松散状态,出愈时间短,出愈率可达100%。紫苏细胞悬浮培养产生迷迭香酸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7d、接种量鲜质量浓度20g/L、摇床转速110r/min、蔗糖30g/L、L-苯丙氨酸0.15g/L,此条件下可获得高达2.283mg/g的迷迭香酸。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山葵油米辣的加工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操作要点。对小米辣、菜籽油、山葵和大蒜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顺序为小米辣>山葵>大蒜>菜籽油,最佳配方为小米辣50%、菜籽油30%、山葵2%、大蒜6%。  相似文献   

20.
以紫苏下胚轴为材料,研究紫苏外植体芽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苗龄、黑暗时间、激素浓度及配比对紫苏芽再生均有较大影响。取13d苗龄的下胚轴先在分化培养基(MS+3.0mg/L BA+0.3mg/L NAA)黑暗预培养8d后转为14h/d光照条件培养可获得较高的再生频率。诱导芽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0mg/L BA+0.3mg/L I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