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催化汽油降烯烃技改工程在石油二厂1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全面动工。这个项目采用石油大学(北京)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新技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和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150万吨/年和120万吨/年两套催化装置年产110多万吨催化汽油  相似文献   

2.
吕雷 《金陵科技》2005,12(1):43-4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催化裂化汽油PONA组成和反应机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实验室研究,开发出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使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发生氢转移、芳构化、异构化或裂化,烯烃含量显著降低,而辛烷值基本不变。这项成果被列为中国石油集团2004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3.
M-PHG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脱硫组合技术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采用有机耦合催化汽油分段加氢脱硫、烯烃定向转化等核心技术,可将催化汽油在深度脱硫、降烯烃的同时保持辛烷值损失小,且对原料适应性强。为满足国VI(B)汽油质量升级要求,优化汽油产品组成,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采用M-PHG技术,对原有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经过优化操作,全馏分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幅可达12.1百分点,产品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RON损失在1.0个单位以内。改造后全厂汽油池满足国 VI(B)车用汽油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1.0Mt/a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的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FDFCC—Ⅰ工艺技术工业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标定结果可以看出:该技术能够灵活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汽油改质和增产丙烯的效果十分显著,改质后汽油烯烃含量满足了GB17930—2006标准的要求,丙烯收率较常规催化高5.0%以上。但对催化汽油馏分单独进行改质时,催化裂化装置目的产品收率因此降低和能耗增加。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中国石油科技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对抚顺石化公司1.5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汽油降烯烃改造,增设了处理汽油的提升管+床层反应器、沉降器,且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单独分馏塔方案。改造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使催化裂化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50%左右降低至35%以下,甚至可降至20%以下。该技术对产品收率影响较小,标定汽油收率下降5.09~5.30个百分点,轻柴油收率增加2.01~2.33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增加1.52~2.70个百分点,焦炭增加0.20~0.54个百分点,装置综合能耗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江西石油化工》2006,18(1):45-45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助剂LDS—S1的工业应用,激冷镍基合金脱硫吸附剂的研究,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的工业应用,ARGG装置增产丙烯技术的工业应用,FCC汽油选择性氧化脱硫的实验室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自主研发了FO-35M催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特定的纳米分子筛原料、先进的载体表面酸度调控及活性组分均匀分散技术,在相同烯烃降低幅度下,通过芳构化、异构化反应,将催化汽油中烯烃转化为高辛烷值的芳烃和异构烷烃,辛烷值损失小,液收高,具有一定脱硫性能的特点。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脱硫催化剂(DSO)联合为催化汽油加氢改质M-DSO技术,可满足炼厂国Ⅴ汽油质量升级需求。催化剂已经先后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玉门炼油化工总厂、塔西南石化公司实现工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降烯烃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新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在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1.0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该技术实施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55%降低到35%左右,除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比预提升段回注下降0.3个单位外,对产品主要性质影响不大,成功实现了重油裂化主提升管和催化裂化汽油改质辅助提升管的平稳运行,与改造前采用的催化裂化汽油预提升段回注措施相比,液体收率和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5和5.7个百分点,干气和焦炭产率分别下降了0.8和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丁艺及催化剂,包括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两反应区(MIP)工艺、两段提升管工艺(TSRFCC)、多产柴油液化气并降烯烃(MGD)技术等.对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滨州石化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工业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滨州石化公司针对其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超标问题,在其200kt/a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并进行了技术改造。装置运行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改造目标,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到35%以下,降烯烃过程中处理量不变,实现了重油提升管和汽油改质辅助提升管的平稳运行,解决了汽油烯烃含量超标问题。与改造前相比,液化石油气收率和丙烯收率增加,年增效益15.6×104RMB$。  相似文献   

11.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降烯烃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催化剂活性以及催化剂类型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活性的增加,改质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下降,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烯烃含量可以降低到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辛烷值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汽油收率高,液体收率维持在98.5%以上,(干气 焦炭)产率损失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国Ⅳ汽油生产技术集成催化剂、催化剂级配、工艺及开工操作等多项核心技术,有效破解了高烯烃含量的催化汽油脱硫和辛烷值降低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Ⅳ标准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该技术作为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填补了中国石油生产国Ⅳ清洁汽油的技术空白,可为企业汽油质量升级提供自主技术支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正>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实验成功用于调和沪Ⅳ汽油质量好成本低中国石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3月25日,记者在承担试验任务的大连石化公司了解到,刚刚完成的生产装置标定显示,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硫含量下降75%,烯烃含量下降33%,由于成本较低,将成为调和沪Ⅳ汽油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大庆炼化公司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丙烯技术进行工业化试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计划在已有的300kt/a聚丙烯生产能力基础上建设二期聚丙烯工程,并向百万吨级聚丙烯基地目标迈进。由于大庆炼化公司原油加工量有限,而丙烯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开发最大化生产丙烯新技术成为关键。中国石油炼化技术中心组织大庆炼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兰州石化研究院和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丙烯技术可大幅度提高丙烯收率、降低裂解汽油烯烃含量,已在实验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对比了MIP-CGP工艺与辅助提升管工艺对汽油的改质效果。结果表明,辅助提升管控制汽油烯烃含量较为灵活,且降烯烃效果显著;MIP-CGP工艺有利于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采用MIP-CGP工艺液化石油气(LPG)及丙烯收率均较高,改质后,LPG中的丙烯质量分数可增加5.21个百分点,丙烯收率达到7.058%。  相似文献   

16.
直接生产清洁汽油的FDFCC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DFCC是理想的降低FCC汽油烯烃和硫含量的工艺技术。中试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FDFCC装置操作稳定可靠、工艺参数调节灵活。汽油提升管反应器对催化汽油的改质效果十分显著,改质汽油烯烃含量可下降至18%(φ)以下,芳烃增加13个百分点以上,硫含量下降20%~30%,改质汽油诱导期>1000min,MON和RON不下降,苯含量<1%。采用适当的FDFCC工艺形式,可直接生产满足国内清洁燃料或欧洲Ⅲ类燃料标准的清洁汽油。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反应过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说明无论在何种反应条件下采用何种催化剂,只要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就要付出产生一定量的干气和焦炭的代价,且两者存在着基本对应的关系。随着烯烃转化率的提高,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降低,说明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与汽油烯烃降低幅度是相互制约的。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高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要高于低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8.
FCC汽油加氢改质工艺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FCC汽油加氢改质工艺的研究开发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工艺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汽油改质技术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加氢异构与芳构相结合的脱硫、降烯烃、恢复辛烷值技术将是FCC汽油改质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活性对哈尔滨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解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和产品汽油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0℃、剂油比170、反应时间0.24s的实验条件下,FCC汽油经催化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可由改质前的41.6%降到改质后的13.4%,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而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由改质前的33.3%、13.3%增到40.4%、35.7%,使汽油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辛烷值不会降低,并且还会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活性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汽油的烯烃含量,增产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5):107-107
中国石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3月25日,记者在承担试验任务的大连石化公司了解到,刚刚完成的生产装置标定显示,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硫含量下降75%,烯烃含量下降33%,由于成本较低,将成为调和沪Ⅳ汽油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