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诗论     
一建筑与诗诗言志。建筑志也—创作者意志的坦露,故诗言建筑。建筑,是生活的交响诗。建筑的源本,是人,是生活,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五宠儿与娇子三建筑与戏剧诗论理。建筑理也—“四要素”融合而统一,②故诗论建筑。物质在运动,精神在凝聚,物质与精神的联姻,新的生命诞生了,这就是—物神的宠儿—建筑。诗抒情。建筑情也—天情地情人间情。故诗抒建筑。建筑,生活中的戏剧,还是戏剧中的生活?戏剧里多一点真实, 少一点表演;建筑里多一点自由, 少一点渲染。建筑美的高潮—真实而自由.时间在延续,空间在流动,时间和空间的婚配,新的生命诞生了,这就…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具有重要指引的作用.根据地域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了一批广西绿色建筑的地方标准,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施工—检测—质量验收—运行维护的绿色建筑全过程体系.对现有的标准体系的情况进行分析,建议补充广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为绿色建筑在广西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7,(23)
<正>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北京住总集团榜上有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此次认定是对北京住总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引领地位的认可。北京住总在对装配式建筑探索30年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创新,已经拥有完整、成熟、自主的装配式建筑"开发—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维护"的"EMPC"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核心优势,推广  相似文献   

4.
木材的使用无处不在,体现了自然美。木材的概念分类俱多。中国传统建筑和木材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很多,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广泛,首先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宫殿中的应用与体现,其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坛庙中的应用与体现,再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民居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与体现。木材对中国建筑的整体影响深远,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木材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烽和尼尔·里奇两位学者在最近几年陆续编著了《建筑数字化编程》《建筑数字化建造》《建筑机器人建造》系列丛书,全面和系统地呈现了建筑数字化设计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抽象的逻辑与系统方法,到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再到设计—建造、信息—物质、形态—性能、技术—文化无缝连接的机器人设计建造体系。在复杂的建筑信息环境中,连接成为了建筑师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学的专业和方法都在以令人振奋的方式进行重构,网络化信息协同和高度性能化定制成为了建筑学数字未来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中国建筑媒体的新秀,借2012伦敦书展之契机,带领中国的知名建筑师在伦敦——这座建筑历史悠久、设计思潮先进的国际大都市,举办了"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7.
何天 《上海建材》2013,(3):12-13
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1(以下简称居建标准)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107—2012(以下简称公建标准)相继颁布意味着全市的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继提高到了65%。在实际的项目建筑节能设计中往往遇到兼顾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属性的综合性建筑,而设计人员对此类建筑在节能模型选择上往往出现偏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数位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向英国建筑从业者和公众展示了他们在中国完成的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目前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的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美学     
本文阐述了建筑—艺术—美学之关系。建筑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括和精神生活最敏感最触目的见证。文章列举了建筑作为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简述了建筑成为一个重要审美对象的理论,就建筑的实用与美的结合进行了探索,对建筑师在建筑美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介     
《建筑师》2016,(3)
正3.Ⅰ建筑遮阳案例集锦—居住建筑篇定价:138.00作者:白胜芳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3-1ISBN:9787112184347内容简介:本书是《建筑遮阳案例集锦—公共建筑篇》的姊妹篇。在《建筑遮阳案例集锦—公共建筑篇》当中,我们以建筑的功能划分,介绍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2个公共建筑遮阳案例。本书,我们按照居住建筑的高度,从低矮建筑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进行介绍建筑遮阳的案例。这里,我们收集了近100个居住建筑遮阳案例,包括:36例低矮居住建筑、42例多层居住建筑、21例高层和超高层居住建筑的遮阳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几十家单位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3—2016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的成功编制与发布实施满足了行业急需,填补了行业空白,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良好势头中,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及时组织、积极筹备并召开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首次宣贯会。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40-40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于2012年4月12日至4月28日在英国伦敦建筑中心举行,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并在英国建筑界引起很大反响。2012年11月9日至10日,“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中国巡回首展·石家庄站开幕式、“建筑的力量——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建筑学术论坛”在河北规划展览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房屋有了—定的要求,这对现在的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能够更好地建设,让建筑的每个建设方面均可受到关注,建筑企业提出了很多措施以保障建筑的质量。现在建筑整体的质量基础是建造房屋的结构是否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定要加大优化力度,保障能够正常运行。本文根  相似文献   

15.
李丹锋 《时代建筑》2011,(3):152-152
《建筑在西班牙1975—2010》是2006年纽约MoMA举办西班牙建筑展时出版的同名书籍《建筑在西班牙1975—2005》的第二版。为了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向中国推广西班牙当代建筑文化,编者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加利亚诺(Luis Fernandez-Galiano)在该书2006年版本中增加了近5年西班牙  相似文献   

16.
乔俊贤 《山西建筑》2014,(32):26-27
以洪洞县大槐树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该项目在设计前期所面临的问题,依据城市文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提出了"城—墙—轴—巷—院—庭"的设计思路,经分析验证,指出该设计思路有利于建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建筑用地的整合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刘金侠 《建筑细部》2006,4(4):546-548
“Hansa—Karree”位于杜塞尔多夫-上卡塞尔,它是有着独特建筑风格的出租公寓。Hansa—Karree摒弃了大型建筑,而实现了私人的小型建筑;在色彩设计上,炮灰色调与自然界中的绿色植被形成反差,从而衬托出了建筑的高雅。Potsdam砖使墙壁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肖意  周颖  吴浩  潘鹏  王涛 《建筑结构学报》2021,42(7):194-202
建筑抗震韧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设定水准地震作用后维持和迅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建立系统化的抗震韧性评价方法是建设抗震韧性建筑乃至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从2012年起提出和发展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形成了多本韧性评价标准或指南。中国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于2020年3月31日发布,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实行。为了对比GB/T 38591—2020与国际相关标准所评定的建筑抗震韧性水平,介绍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基本流程,说明并比较了各标准计算韧性指标的不同策略,包括建筑修复费用、建筑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采用算例说明了修复策略、次序和工人数量对建筑修复时间的显著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标准划定韧性建筑等级的判别标准。分析发现,GB/T 38591—2020在计算建筑修复时间、人员伤亡和判定抗震韧性等级方面与国际相关标准差别显著,且其所包含的不确信性范围小于国际相关标准。GB/T 38591—2020所评定的一星建筑的韧性水平约等同于或略高于REDi的银级建筑或USRC的4星建筑。  相似文献   

19.
顾子聪1926.1.15教授级高工.建筑结构专业。 简历:1947—1952年先后在南京市工务局,南京市建设局,西南铁路工程局任职:1952—1969年中财委中央设计院.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970—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室主任;1970—1980年美国林同炎设计公司进修工程师;1983—1985年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扩大,如何控制碳排放、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问题。作者从整体设计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建筑原型的深入研究,梳理可行的记录路径与可持续原型,达成营建舒适可持续的低碳建筑的目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建筑原型在可持续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调研—设计—实践—影响”的可持续设计原型研究框架,并尝试总结近年来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三个可持续设计原型,探讨整体设计的可持续建筑原型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