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智能开关柜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包括综合控制模块与工业触摸屏之间的RS232全双工串行通信,与其他测量模块的RS485半双工串行通信。综合控制模块需要实现数据接收、处理和发送功能。介绍一种在综合控制模块的控制中运用数据缓存技术和多线程处理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数据缓存技术主要包括存储算法和提取帧算法。多线程处理包括RS232数据的接收线程、处理线程、发送线程和RS485的数据收发线程和处理线程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讲述了利用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在DCS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一个专门的嵌入式网关,针对使用以太网、RS485总线、CAN总线和RS232串行通信的DCS现场总线系统,实现通信和控制线路的链接、通信协议间的转换、不同网络的融合、控制信号的发送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RS485通信方式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节点数和通信距离有限以及节点间不能彼此通信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以CAN总线工作站取代原有RS485工作站的设计方案。在分析CAN总线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CAN总线工作站的硬件结构设计以及软件实现流程。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工作站具有较多的节点数和较长的通信距离,可构建多主结构网络,且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eCAN总线和RS485总线的双总线架构用于声波测井仪器与遥测系统的通信,其中CAN总线实时双向通信用于仪器控制,而RS485总线作为数据专用通道进行单向快速传输.设计了基于FIFO缓冲和状态机的数据传输转换接口,并提出了相应的通信协议与流程.测试表明,设计可在150℃、CAN总线速率为800 kbit/s、RS485总线速率为6 Mbit/s时稳定工作.该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有助于提高测井速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隔离技术的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统接口应用方案。以目前先进的数字隔离技术为重心详细描述使用隔离技术的原因,以及隔离技术的应用场合和分类;从理论上分析影响RS485/RS422、CAN接口总线通信可靠性的因素,提出数字隔离技术结合可靠、正确的接地技术在RS485/RS422、CAN接口总线中的应用;并提出数字隔离技术在信号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及必要性,以及利用瞬态抑制来消除高频瞬态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华良 《福建电脑》2013,(6):103-104
通信系统在嵌入式应用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应用系统的核心。目前常见的通信方式有RS232通信方式、RS485通信方式、CAN通信方式、WIFI通信方式等等。在工业级别上的控制,CAN总线的方式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做好CAN总线方式的通信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本文主要围绕CAN总线方式,描述其应用于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RS485总线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RS485总线网络在泵站水文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个应用实例,着重讲述了RS485串口通信总线及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并探讨了RS485总线网络的通信冲突问题,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现今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能源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使用到通信技术,而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RS485总线接口通信,但是RS485总线在通信距离和通信速率上的缺陷明显;因此为了达到提高现有控制系统对数据量、实时性的目的,采用网络技术取代RS485总线的方法;本数据采集器采用STM32为核心,使用小型TCP/IP协议栈实现网络通讯;为了验证网络数据采集器可达到的预期效果,试验主要通过使用能源管理系统作为实例展示;成功实现了数字电表水表的数据采集和电磁阀的控制,达到预期效果;试验结论为:嵌入式网络控制实际是对传统现场总线控制的一种扩展,改进了传统现场总线的诸多缺点,是一种有推广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场总线网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及发展概况 ,设计开发了一个现场总线通信网。通信网采用主从式通信方式 ,总线介质采用双绞线 ,遵循RS - 485通信协议 ,服务器端采用Moxa公司的C - 10 2H通信卡与总线相连 ,各个现场设备采用RS - 485接口 ,用接线端子挂接在总线上。  相似文献   

10.
对于嵌入式系统应用,往往需要相互间的通信,以交换测量数据和控制指令。目前采用的方式多是有线连接,包括点对点或总线方式,如RS485、CAN、Modbus等。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不便于或需要消除有线连接的场合,无线通信技术便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