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调味品》2011,(7):35-45
做菜一点都不难!等你看完我们为你推荐的这10道菜,你—定会有这样的感慨。食材、酱料、搭配一步步教给你,就连在家身肴客人都为你想好了做这样的厨房新手你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灶边十味     
拿手好菜总少不了调味品的点睛之笔。将十款最基础的调味品常备于灶边,美味佳肴就能顺手拈来。  相似文献   

3.
赵一频 《川菜》2016,(2):6-10
消费不拘谨 笔者:从“上座”到大蓉和南城店,转型应该说成功了,怎样巩固成果?怎样确保后续经营? 王正东:从“上座”到大蓉和南城店,产品上我们解决了“便宜”的问题,是降价,不掉价:是便宜,不是便宜货。这个降价战略就是把一些附加值做出来。以前做商务菜,份量上可能要精致一些。现在讲性价比,老百姓注重的是实惠,味道第一,第二,份量实不实惠,性价比高不高?  相似文献   

4.
栾峦喜欢追寻纯粹的味道,他会做被称作“家宴”的菜式。这种菜因为工序繁复,用料精良,有人叫它“宅门菜”,  相似文献   

5.
嘉瑶 《上海调味品》2011,(7):120-120,122,123
作为古老的东方传统,“坐月子”的习惯在中国古已有之:而“月子餐”,正是初为人母的新妈咪们在此间享用的餐点。尽管接受现代教育的新时代辣妈们,已开始摒弃老辈沿袭下来的许多习俗,但她们大多仍相信一无论是对自己身体的复原,还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月子餐都是女人一生中最不可忽视的饮食。  相似文献   

6.
臊子与肉糜     
有一则老笑话,说的是两个田间汉聊天,一问:“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一答:“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还调得红。”由是可知,下面猜不了上头,所以吴承恩幻想天宫神仙,也馋几颗人参果、几个蟠桃吃;上也不能知下,所以才有了司马衷的千古奇句“何不食肉糜”。  相似文献   

7.
转经筒     
香积厨 真正的转经筒,外面都刻着梵体的六字真言,怎样才能让食用的转经筒上也现出六字真言呢?我试过用小刀在千张上刻字,没成功。一个僧侣提议说,可以请擅长篆刻的朋友专门雕一阳文印章,把六字真言雕出来,用食用色素做印泥,往千张上一盖……这个提议没被接受,因为我怕盖过章以后就没人敢吃了。  相似文献   

8.
扁豆焖面,首先得说这面——最好是自己现做的小刀切面,而且要切得很细很细。这样的面吃起来口感既绵软又筋道,是买来的切面无法相提并论的。如果您不会切,那么只能买回最细的切面先上笼屉蒸上五分钟才可以用。  相似文献   

9.
新味试新夏     
《中国烹饪》2014,(5):108-111
北京今春来得早,三月底四月初,便是满眼新绿满树繁花,夏天自然也紧随其后。这一组菜肴,小清新有之,精致大菜有之,色彩绚美,缤纷多姿,正是用来映衬这个季节的最好滋味。  相似文献   

10.
《上海调味品》2012,(9):16-43
蒸菜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无论春夏秋冬,它都是用这个好处在与其他烹饪方式抗衡。而在夏秋交际,它还能帮你把秋暑“蒸走”。你看,现在这时日里,暑气渐减,而凉气渐生。秋暑,就是我们熟知的“秋老虎”,它发起威来,一如盛夏。不仅让你身体难受,而且不想做饭烧菜,于是“蒸”就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1.
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啖荔枝、享普洱、叹早茶……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13,(9):46-49
秋高气爽的季节,惬意地依靠在庭院里的藤椅上,喝上一口小酒,来上几碟小菜,真是快活似神仙。  相似文献   

13.
温柔 《食品指南》2013,(6):42-45
常有朋友问我,工作那么忙,为什么还这么热衷于在家里做饭?尤其是挥汗如雨的夏天,干嘛还费心费力的折腾出那么些个花样?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浮现儿子一脸骄傲向同学们宣布“我妈妈什么菜都会做!”时的夸张表情,先生一边刷碗一边点评饭菜的营养和味道时的满足模样,以及一家人饭桌上抢菜吃滴答汤水的狼狈场景……  相似文献   

14.
天下第一菜     
张旭 《烹调知识》2012,(12):72-72
烹饪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吃是一门艺术,中国上下五千年,不知道出了多少饮食大师,做出了多少经典的菜肴。但要做到天下第一,让人吃得心服口服,让挑剔的人闻香下筷,让囫囵的人细细品味,并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5.
鲁迅笔下有个九斤老太,最爱说“一代不如一代”。这句话现在可能还真的不算过时,尤其是把它放在今天的美食界——许多看上去名头很大、听起来历史悠久的著名中华传统美食,如果跟它们赖以成名的那个年代比较起来,可能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相似文献   

16.
海蛎煎     
古兰 《食品指南》2013,(6):82-83
“妈妈,陪我睡会儿……”早晨5点,薯饼在床上叫着,我背对着他淡淡的说:“妈妈忙,大孩子了,自己睡,等周末再陪你睡。”依旧忙着手中的稿子。只听见薯饼在那嘟囔:“天天干活……”  相似文献   

17.
《上海调味品》2011,(2):41-43
那些不得不剩的菜 “享乐主义”的人家要趁着正月里的假日休息、拜年、游玩,不愿意在厨房浪费太多的时间,偶尔下下厨,也只是添几道新莱:也有一些地方的风俗和瑶族一样,初一早晨不得另起灶台,一律要享用前一天余下的菜……总之过年这光景,剩菜是免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雷虎 《四川烹饪》2010,(5):46-48
1993年夏天,18岁的我带着对前途的迷惘和初恋的失意,茫然地来到了陌生的武汉,并且很快就在一家夜市摊做起了杂工.在那里,我才算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火锅.  相似文献   

19.
桂皮 《四川烹饪》2010,(8):34-34
没有兰州牛肉拉面的名气,没有广东豉油炒面那般响当当,也没有像东北手擀面一样行走四方,在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县城,竟然有一家杨氏祖传面吸引了外面的人纷纷前去品尝。那么,这种奇面当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吗?  相似文献   

20.
美食我来做     
《中外食品工业》2013,(8):74-75
贝太您好,我看六月刊的《古早味》栏目介绍了潼川豆豉,被坚持用古法制作豆豉的人们给感动了,立刻网购了一些。不过潼川豆豉能用来做什么菜呢?能介绍—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