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地质雷达进行无损检测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中的一种方法,并在隧道质量的检测中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结合地质雷达在宜万铁路隧道岩溶探测的工程实践,对地质雷达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等关键问题作了说明,并以结合在宜万铁路某隧道进行实地探测的实例分析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岩溶检测方面的应用,并为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建林  项海玲  黄正东  吴亮 《爆破》2021,38(4):61-67
复杂岩体条件下的隧洞爆破施工技术研究对于获得良好爆破效果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托丁寨防洪排涝隧洞工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洞爆破开挖,提出了集掌子面出露岩体分析、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爆破施工方案优化等于一体的成套隧洞爆破施工技术.首先进行掌子面出露岩体分析,并采用地质雷达法探测掌子面前体不良地质体发育范围和程度;然后基于地质雷达法探测结果,预测掌子面前不同部位围岩条件.针对岩体可能存在破碎带、溶洞、溶缝等不良地质体的部位,通过超前钻探确定破碎带的位置和范围或岩溶发育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围岩超前支护与稳定性控制措施;针对岩体相对完整的部位,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案进行爆破开挖.最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记录的钻杆钻进速度,评估不良地质体分布和范围,判定不同部位待开挖岩体围岩类别,优化爆破施工方案.现场应用后,隧洞轮廓成型效果较好,超欠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不良地质段也未出现塌方、突泥涌水现象,实现了隧洞高效安全开挖.爆破施工技术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煤炭开掘工作面岩溶陷落柱的合理开采技术做出了探讨,先对岩溶陷落柱的特性进行了说明,表明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大功率采煤机配用破岩滚筒机械切割和松动爆破结合, 采用超前支护等顶板管理方法, 进行综合治理, 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是铁路铺设施工中出现的一类较为常见的灾害,具有突发性高和隐秘性强等特点,对施工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准确探测,该文采用直流电阻率法和瞬态面波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某铁路路基下的隐伏岩溶情况进行探测,准确圈定了岩溶的分布状态,探测结果也得到了钻孔验证。研究表明,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准确查明铁路路基基底的岩溶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隐患治理和安全施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爆破荷载下隧道围岩产生的裂隙为岩溶发育和地下水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围岩的损伤裂隙范围,在考虑中主应力和环向拉应力的影响下,分别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和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得到了两种粉碎区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了破裂Ⅰ区和破裂Ⅱ区的范围.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和探测,按本文计算方法计算了现场隧道粉碎区和裂隙区...  相似文献   

6.
马鹿箐隧道+978特大、高压隐伏富水溶腔的综合处理施工,运用了“释能降压”和“特大体量高压隐伏溶腔泄水”等施工方法,采用了TSP等地质预报综合物探技术探测溶腔,使用了超前帷幕注浆和管棚等常规技术手段,溶腔隧底采取桩基承台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为长大复杂岩溶隧道施工技术做了一次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矿井安全,提高开采效率,需要查明工作面内断层、构造等地质异常区域。槽波地震探测技术作为矿井地球物理探测的重要手段,是探明井下地质异常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此,该文槽波采用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对雨汪煤矿1010201工作面内断层和裂隙带进行探测,并通过CT成像技术对煤层内地质异常区域进行划分,结果发现探测成果与实际揭露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在煤矿工作面构造探测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较好,同时该文探测布置的成果也可以为相近地质条件煤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利用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昆明岗头隧道岩溶区段,利用地质雷达、地质分析和钻探验证手段,基本查明了底板下岩溶的分布位置和轮廓,解决了岩溶处置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岩上隧道岩溶段工程为研究背景,以隧道的概况及岩溶段揭露的整个过程为基础,研究了大岩上隧道岩溶发育规律,综合分析后得出了该溶洞的发育情况,结合数值分析的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处理方法。即将该段岩溶处治方案分为洞内和地表两部分,洞内处治采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局部断面帷幕注浆+超前预支护+旋喷桩基底加固+衬砌结构加强+确保防排水体系+监测等技术措施的综合手段;地表处治采用周围截排水+底部挂网喷混封闭+水泥土+土石回填+表面封闭+监测等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隧道工程中很容易遇到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其会造成突泥、岩爆以及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工程的进度并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报工作非常必。文章首先介绍了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的重性,然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水文地质法、瞬变电磁法、红外探水法、地质雷达法以及TSP法勘察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并获取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1.
李家湾锰矿副井有6对带半环形绕道的双马头门,该矿岩石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文章通过对支护、支模和浇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有效技术措施。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超前管+锚网喷临时支护+混凝土永久支护,半环形绕道与双马头门同时支模,同时自下而上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还为今后破碎岩石下施工马头门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由于探地雷达的高效、准确、无损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检测和工程地质勘察领域。通过工程实例结合理论知识,对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衬砌检测及工程勘察中的岩溶探测的应用进行介绍分析,让工程技术人员对探地雷达问题的解决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煤炭开采中,日益突出的瓦斯地质与构造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的安全,尤其是难以预测的煤与瓦斯突出或爆炸的危险更为严重。为了实现掘进工作面安全掘进,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采用探瑞利波探测技术的物探方法对掘进巷道前方进行超前探测研究,建立起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预报预测系统,加强瓦斯地质预测预报,从而为掘进工作的超前地质构造、瓦斯地质预测预报提供有效、快捷、方便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矿井下压风机因专职司机值守,长时空转,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通过加装一种满载自停自开装置,当碛头用风时,能自动开机,当碛头不用风时,管路及压风机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则自动停机,该装置有一定的节能作用,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岩溶性地质结构勘探工作的技术质量水平,对于我国岩溶地带建设施工项目的综合施工作业效果,以及工程项目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状态具备深刻的影响作用,本文围绕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章定雄 《硅谷》2008,(14):60-60
阐述浅层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介绍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超声波CT探测等地质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7.
装药结构是改善裂隙岩体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某隧道爆破掘进工程,通过地质雷达现场岩体损伤探测及柱状装药爆破损伤理论估算,获取隧道掌子面前部裂隙岩体爆破损伤规律,并提出基于其爆破损伤规律的装药结构。雷达探测发现:隧道掌子面前部裂隙岩体受爆破开挖损伤明显,Ⅳ级岩体的裂隙区范围最大值约2.4 m,Ⅲ级岩体为1.8 m,均位于下一装药区域内,理论计算与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利用获得的掌子面前方裂隙岩体的爆破损伤规律,提出了"减药非连续装药"装药结构,可减少裂隙区炮孔二分之一装药量。实践证明:该装药结构能提高爆破有效能,降低工程成本与围岩损伤。  相似文献   

18.
节理裂隙岩体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段祝平 《爆破》2005,22(3):12-16
首先利用超声波探测法对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声波测试,对不同的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质量评估.然后通过对节理裂隙岩体进行爆破漏斗试验,分析了节理裂隙对岩体中爆炸应力波传播、岩石破碎及爆破漏斗形成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对节理裂隙岩体理论研究和指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高压富水岩溶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灾害严重危及隧道施工的安全,影响施工的进度,是目前国内外隧道建设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首先对马鹿箐隧道历次涌突水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水文观测、反坡追排水清淤技术和泄水释能工法等技术在+978溶腔的岩溶水处治中的应用,最后对溶腔揭示后隧道跨越溶腔段的工程处治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马鹿箐岩溶隧道成功的施工经验,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中大体量高压富水隐伏岩溶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形态多样,高压富水溶腔段是岩溶隧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对充填型溶腔进行富水分级的基础上,制定岩溶隧道的防排水原则。对于可以排放的溶腔,研究总结了使岩溶水的排放得到合理控制的总体方案和安全保障方案。对于采用"以堵为主"原则进行处理的高压富水充填岩溶,研究总结了相应的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隧道周边超前预注浆技术,并提出了外堵内固周边注浆新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的结构防排水按照"因地制宜、堵排结合、多道防线"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