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屈绪良 《焊管》2001,24(1):57-58
从刨边机结构入手,分析了刨边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指出了切屑造成钢管压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白玉民 《焊管》2001,24(5):26-31
从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等方面对日本三菱公司的铣边机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采用铣边机可以更好地改善板边质量,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建议在ERW焊管生产线上用铣边机替代刨边机。  相似文献   

3.
张亚彬  张亚平  唐骏 《焊管》2005,28(1):50-51
在厚壁(厚度大于10mm)螺旋埋弧焊管的制造过程中,钢板两侧边的加工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圆盘剪或铣边机将钢板板宽加工到工艺确定的工作宽度;第二步,用刨边机或铣边机将钢板两侧边加工出焊接要求的坡口。实践证明,用铣边机加工坡口,其精度优于刨边机。铣边机不但可以加工出V形坡口(相对比较薄的钢板),  相似文献   

4.
李胜峰  韩宝云 《焊管》2011,34(4):72-72
2更大外径钢管的制造工艺随着钢管直径的增大,局部加热焊缝当然比加热整个钢管断面更经济。因此对于大直径钢管的生产特意保留了传统的搭接焊工艺。2.1工艺过程(1)板坯准备。准备一块宽度与想要生产钢管周长相等的钢板,且钢板已经使用刨边机进行刨边。(2)成型。采用三辊或四辊弯板机将钢板成形为带搭接边的开口焊缝钢管。热弯曲用于外径610 mm(24 in)以内的钢管,冷弯曲用于更大的钢管。  相似文献   

5.
彭在美 《焊管》1995,18(4):43-46
分析了引进直缝焊管机组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文章阐述了直缝焊管变形规律理论,指出在孔型设计中应遵循(1)最大限度地减少边缘变形原则;(2)最大限度地增加辊子共用性原则;(3)能适应不同带钢的原则,集优创新,向复合化方向发展;根据引进直缝焊管机组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在吸消化引进设备技术的同时,实现备品备件国产化。  相似文献   

6.
张福生 《焊管》2004,27(2):43-44
通过对直缝焊管机组定径机立辊孔型系统分析和实际使用中的磨损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定径立辊椭圆形孔型设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定径立辊椭圆形孔型设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胡宜新 《焊管》1995,18(5):43-44
介绍了圆盘剪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圆盘剪崩刃的几种原因,提出了分析步骤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颂辉 《焊管》1999,22(1):39-41
根据在螺焊钢管生产中,使用SJ311A烧结焊剂的实际情况,对SJ311A的特点、使用状况、应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该焊剂适应性强,工艺性能好,匹配不同焊丝可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满足螺焊钢管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郝培艳 《焊管》1995,18(1):42-45
本文介绍了ATY-系列新型水溶性冷轧润滑剂在高频焊管生产中的应用。本轧制剂在轧制过程中无烟、无毒、无味、无污染,长期循环使用不变质,污水排放不需处理,而且具有良好的润滑、冷却、清洗、防锈效果,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轧钢企业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宝臣 《焊管》1994,17(6):12-16,26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铸钢焊管轧辊新材料──ZGCr14MoVW。采用高温固溶等温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解决了高碳高铬铸钢破断碳化物网络和机械加工困难的问题,为采用铸造方法生产高碳高铬钢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用该材质轧辊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锻造轧辊,寿命是GCr15的5倍,使用1吨铸辊,仅按一次使用寿命计,可节约资金10万元左右,还可以多次修复使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产液量变化规律的预测精度,推导了油田在不同生产制度下年产液量的计算公式。定产油量或产油量以一定速度递减时的数学模型与甲型和丙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进行联立求解,得到了不同生产制度下年产液量的计算公式。以大庆油田的某一水驱开发区块为例,对推导出的年产液量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并对该区块不同生产制度下的年产液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推导出的年产液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该区块的最佳生产制度是年产油量以3%的速度递减。根据年产液量计算公式预测的不同生产制度下的年产液量,并结合油田(区块)的产液能力和生产历史情况,可以制定油田(区块)的最佳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田LKQ深层稠油油藏,物性较差,单井产量低,采用常规开采经济效益低。为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开展了注天然气重大开发试验,基于注天然气降粘室内试验研究结果,在现场进行了3口井天然气吞吐试验。所选井经过压裂后注天然气,单井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吞吐有效期达到86d以上,含水率明显下降。为低产深层稠油经济有效开发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层气井的生产特点,建立了多层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模型,给出了迭代求解各层产气量的方法。将多层生产系统分析方法与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相结合,采用分步迭代的方法,可以求解多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各层的压力动态;用实例说明了用多层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多层合采时各单层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某一压力状态下各单层的产气情况,一定要求条件下实施分层采气时气嘴的分压要求等,为多层气井生产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绒囊修井液在SZ36-1油田C22井修井后,产液量下降,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如何评价绒囊修井液储层伤害效果成为焦点。利用C22井修井前后10个月的产液量、产油量和含水率变化趋势,发现产油趋势分析法评价绒囊修井液修井效果比平均产液法更合适。产油趋势法可以详细分析修井前后产液量、产油量等参数的变化幅度及变化速率,对产量预测和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更有指导意义。用产油趋势法分析该油田另一口使用绒囊修井的F20井,较好地解释了修井后的产液、产油等现象,可以评价绒囊修井液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海上气田排水采气工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井出水是气田开发生产中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气井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排水采气工艺是解决气井出水和井筒积液的有效手段。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较多,不同工艺技术有其自身的适应范围。从海上气田生产特点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多种成熟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选井原则、适用条件和经济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筛选了适合海上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并重点对优选管柱—气举复合工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海上气田出水后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人发现定产液量生产时的水驱曲线法与Arps递减方法之间存在着联系,而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率上升产液量会逐渐升高,很难实现定产液量生产,因此开展了产液量变化情况下的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在推导产液量变化情况下产量递减率通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4种常用水驱曲线变产液量生产时的产量递减率公式,并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分析结果,得到了乙型与丙型水驱曲线变产液量生产时的产量计算公式。分析发现:定产液量生产时的产量计算公式是变产液量生产时产量计算公式的一个特例;若油田生产符合乙型水驱曲线特征,当油田的产液量变化率与预测初始时刻的产量递减率一致时,油田的产量能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产液量维持油田稳产会导致产液量呈指数增长,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不能为追求稳产将产液量提高幅度制定得过高。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基于振动的稠油油井出砂监测试验中,为更好地识别出砂信号,提高信噪比,准确建立出砂参数与出砂信号间的关系,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应用到出砂信号的特征提取中。采用EMD方法将出砂信号分解成固有模态分量,并通过峭度分析和能量分析,在这些分量中得到包含出砂振动信号特征的3个IMF分量。通过对IMF分量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出砂信号频域范围。通过室内出砂监测试验,验证了EMD方法对出砂信号特征识别的有效性,为现场出砂监测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煤发酵制生物氢和甲烷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煤发酵制生物氢和甲烷,以及连续发酵产氢产甲烷的最佳产气条件,以河南省鹤壁四矿的瘦煤为发酵底物,分别利用自主研发的产氢培养基和产甲烷培养基富集地层水中的混合菌群,并以其为接种物,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生物氢气和生物甲烷的生成量,并利用发酵产氢后的废料为基底,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研究了生物甲烷的生成量。实验结果表明:①发酵产氢最适宜的初始pH值在6.0左右;②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二钠可显著提高氢气产率,当EDTA二钠浓度为2.0g/L时,氢气产率达到最大值;③产甲烷发酵时,将白腐菌液和富集培养后的地层水菌液同时作为接种物时的甲烷产率最高;④向产氢后的废料中补加碱液以及新鲜地层水,均可实现废料再生甲烷,且直接补碱液时的甲烷产率更高;⑤相比于单独发酵产甲烷工艺,连续产氢产甲烷工艺可获得更高的甲烷浓度和甲烷产率。该成果为微生物采煤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牛地气田多层合采气井历年产量剖面测试数据差异较大,常规劈分方法难以适用,且大量未测试井需要开展产量劈分工作。针对合采井产量劈分问题,结合大牛地气田合采井生产动态数据,提出了累计产量剖面法;利用突变理论建立了合采气井产量劈分模型,得到了合采井各层产量劈分系数。研究表明,与产剖测试数据相比,累计产量剖面法能得到较稳定的产量剖面,计算方差可减小70%以上;与KH值劈分法相比,突变法平均误差能降低50%以上,更接近稳定的产量剖面劈分结果。因此,累计产量剖面法能削弱产剖测试异常对劈分结果的影响,突变法更适用于大牛地气田合采气井产量劈分计算。研究成果可提高大牛地合采井各层的动态储量、泄气半径等参数计算的准确度,为气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油藏数值模拟是进行油田产量预测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其准确性建立在精确的地质模型和较高质量的历史拟合基础之上。为了克服数值模拟计算耗时长、成本高和所需数据资料多等缺点,建立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现场广泛易得的油藏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参数实现油井日产油量的快速准确预测。传统的BP神经网络无法准确描述产量变化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关性,因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能够考虑生产动态数据变化趋势和前后关联性的产量预测模型,是实现油井日产油量预测更为有效的途径。首先根据平均不纯度减少(MDI)方法,分析各个因素对单井产量的影响程度,基于特征参数的重要性进行数据降维,排除不相关的冗余特征,确定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筛选出的特征参数和日产油量数据对LSTM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建立最终的油井产量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油田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基于LSTM模型的产量预测值与实际值高度一致,能准确反映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井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