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多官能度过氧化物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预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温度由125℃逐渐升高到145℃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由O.0075%增加到0.0200%时,聚合速率逐渐加快;当引发剂质量分数高于0.0200%时,聚合速率变化不大;随着基础胶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15%和乙苯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30%,聚合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引发剂引发聚合的效果与其官能度、半衰期及聚合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稀土催化体系磷酸酯钕盐/氢化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在苯乙烯中选择性地使丁二烯聚合,并且以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或2,2-二(4,4-二叔丁基过氧环己基)丙烷引发聚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在相同的官能团浓度下,TETMTPA引发的聚合反应速率最快,制备的HIPS冲击强度最高.随着TETMTPA用量从0.01 phr提高至0.05 phr,聚合反应速率增加,HIPS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120.6 J/m降至72.4 J/m.  相似文献   

3.
用四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剂聚醚聚过氧化碳酸叔丁酯(JWEB50)引发苯乙烯(St)本体聚合,采用膨胀计测微观动力学法,研究了聚合温度、过氧键浓度对JWEB50引发St本体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10℃,聚合速率增大到原米的2~2 5倍;聚合速率与过氧键浓度的1/2次方成正比,为偶合终止.与单官能度引发剂过氧化2...  相似文献   

4.
对HIPS预聚合反应阶段的动力学及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基础胶的种类、用量、搅拌速率及阻聚剂含量对苯乙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转变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小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2,63(8):2667-2671
引言嵌段共聚物是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链段的聚合物,不同链段间存在的化学键限制了聚合物的相分离程度,易形成微相分离结构[1],而嵌段共聚物能作为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只需加入少量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黄志宇  陆屹  崔浩 《化工时刊》2005,19(3):35-39
自由基聚合是大规模生产各种烯类聚合物的有效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约70%以上的烯类聚合物都是通过自由基聚合来实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可归纳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引发剂、二硫化物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双官能度及多官能度引发剂和大分子引发剂等。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水溶性偶氰引发剂、双官能度及多官能度引发剂、大分子引发剂以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四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锐鑫  单国荣  黄志明 《化工学报》2011,62(9):2663-2667
引言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可通过顺丁橡胶(PB)接枝苯乙烯共聚制备,相比通用聚苯乙烯(GPPS),其抗冲性能高、拉伸形变大,但这些性能受HIPS分子量及分布、接枝效率、橡胶粒子形态及大小的影响很大。制备时可改变剪切速率、橡胶类型及用量、引发剂用量来调节产物分子量及分布、接枝效率、橡胶粒子形态及大小,进而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段聚合模型(TSPM),研究了100-200℃苯乙烯(St)热引发本体聚合。结果表明,TSPM同样适用于描述St热引发本体聚合。用文献中发表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TSPM标绘表明,由低转化阶段向凝胶效应阶段转变时的临界转化率x1与聚合温度无关,为一定值,大致等于0.5。同时,聚合各阶段的表观速率常数可用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关联。用得到的表面速率常数计算方程和x1,对转化率与时间关系进行了计算,并与文献中发表的大量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各种条件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本体预聚合反应和相转变过程。并对采用不同基础胶制备的HIPS产品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改性产品的形态结构在某些方面优于高顺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HIPS预聚合反应阶段的动力学及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基础胶的种类,用量,搅拌速率及阻燃剂含量对苯乙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转变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120~200℃内,对热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的速率及平均分子量进行了研究,得到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二次幂有关,据此可以推论引发速率也和单体二次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苯乙烯(St)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52[ACPDA]0.56[BPO]0.49,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35.43 kJ/mol.  相似文献   

13.
双锂引发剂研究异戊二烯阴离子聚合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丙勇  金关泰 《化工学报》1997,48(3):320-328
环已烷为溶剂,R([THF]/[Li])=1时,以齐聚异戊二烯双锂为引发剂,对异戊二烯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速度对单体浓度[M]呈一级关系,对引发剂浓度[C_0]的反应级数(β)小于1并随聚合温度上升而增加。推导出普适的动力学方程。并由此分别得出了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种的四缔合态与二缔合态、二缔合态与游离态之间的平衡常数K_1、K_2,以及缔合态和游离态的平衡浓度;同时也求得了四缔合态解缔为二缔合态,再进一步解缔为游离态这两步的解缔焓。此外,分别计算出了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_(ap)和真实活化能E_p。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乙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与二氯乙酰氯反应合成了双(二氯乙酸)乙二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二氯乙酸酯),通过测定它们与单官能团引发剂2-氯乙酸乙酯共同引发的丙烯酸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证明它们分别是丙烯酸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四官能团和六官能团引发剂.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4种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为增韧组分,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接枝聚合以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链结构不同的SIBR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用不同橡胶改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IBR的用量越大聚合速率越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聚合速率越大;按SIBR分子链序列结构的不同聚合速率还呈现出从大到小依次为线型嵌段SIBR、线型无规SIBR、星形嵌段SIBR及星形无规SIBR的规律。用不同橡胶增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IBR、丁苯橡胶及顺丁橡胶。苯乙烯的表观接枝率随着SIBR用量或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且远大于使用顺丁橡胶。  相似文献   

16.
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挺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2007,58(10):2675-2679
研究了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过氧化新癸酸 1,1 二甲基-3-羟基丁基酯(Lup 610)在51.3与56.8℃以及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Lup 701)和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HPV)在61.8℃单一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并采用模型计算结果绘制转化率 时间曲线,取与实验数据符合最好的f值作为引发剂的引发效率,求得引发剂Lup 610在51.3与56.8℃的引发效率分别为0.80与0.75,引发剂Lup 701和HPV在61.8℃下的引发效率分别为0.55和0.50。研究了上述引发剂与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在各温度下复合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动力学,与模型值相比较,发现两者能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17.
Kinetic models for the rate constants of vinyl chloride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itiator mixtures were proposed. They may be used to design the initiator recipes for the vinyl chloride polymerization with uniform r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which various grades of poly(vinyl chloride) will be prepared.  相似文献   

18.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活性的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单独引发MMA本体聚合.在不同含量下均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在相同含量下,采用高低活性复合引发剂引发的MMA聚合动力学行为介于分别采用单一引发剂的聚合,但仍难消除聚合自动加速;采用聚合初后期高温、中期降温的聚合工艺对削弱聚合自动加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提出的自由基本体聚合三段聚合模型以及双分子热引发机理,进一步导得了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时数均分子量的计算方程。同时,通过对已有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获得了不同聚合温度条件下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的通用计算方程。分析获得的方程,可以认为,对于自由基本体聚合,由低转化阶段至凝胶效应阶段,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kp和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速率常数krt.m或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维持不变,且Cm与聚合反应温度无关。此外,结果表明,在低转化阶段,数均分子量不随转化率改变,仅与聚合反应温度有关。但在凝胶效应阶段,分子量随转化率改变而变化,且反应温度越高,变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磷酸三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