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宋明秋  王磊磊  于博 《计算机工程》2011,37(1):131-133,136
为合理、科学地识别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安全漏洞的真实危害程度,引入安全漏洞生命周期概念,提出安全漏洞的时间风险模型。该模型利用早期报道的攻击事件统计量对安全漏洞进行攻击预测估计,根据结果计算出安全漏洞的攻击热度,结合漏洞攻击技术发展水平对安全漏洞时间维度上的风险进行评估。以Phf漏洞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风险评估模型可以真实、动态地反映出安全漏洞时间 风险。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网络入侵路径分析方法未考虑漏洞的动态特征,且在描述漏洞利用导致的状态转移时,未考虑漏洞利用失败的情形。通过建模漏洞可利用性随时间的变化,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状态转移概率计算方法的吸收Markov链模型。该模型结合网络攻防实际,考虑漏洞利用失败的情形,合理计算状态转移概率:首先对目标网络生成攻击图,在计算漏洞动态可利用概率的基础上,构建吸收Markov链;然后利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性质,计算状态节点威胁度排序、入侵路径长度期望和路径成功概率,并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析。实验分析表明,文章方法相比已有方法在节点威胁度排序上更准确,对入侵路径长度期望和路径成功概率的计算更加符合网络攻防实际。  相似文献   

3.
沈维军  汤恩义  陈振宇  陈鑫  李彬  翟娟 《软件学报》2018,29(5):1230-1243
安全漏洞检测是保障软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黑客的攻击手段日趋多样化,且攻击技术不断翻新,使软件安全受到了新的威胁.本文描述了当前软件中实际存在的一种新类型的安全漏洞隐患,我们称之为数值稳定性相关的安全漏洞隐患.由于黑客可以利用该类漏洞绕过现有的防护措施,且已有的数值稳定性分析方法很难检测到该类漏洞的存在,因而这一新类型的漏洞隐患十分危险.面对这一挑战,本文首先从数值稳定性引起软件行为改变的角度定义了数值稳定性相关的安全漏洞隐患,并给出了对应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动静态相结合的程序分析与符号执行技术,通过数值变量符号式提取、静态攻击流程分析、以及高精度动态攻击验证三个步骤,来检测和分析软件中可能存在的数值稳定性相关安全漏洞.我们在业界多个著名开源软件上进行了实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到实际软件中真实存在的数值稳定性相关漏洞隐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浏览器安全漏洞的形成原因和利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模型的浏览器安全漏洞分类方法。该方法从漏洞成因和攻击效果两个维度上对浏览器安全漏洞进行分类,并把分类结果与CNNVD的分类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分类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安全漏洞数量急剧上升,高效率地评估与修复漏洞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漏洞的可利用性评估主要依赖人工方法,如何智能化和自动化地进行安全漏洞利用是本领域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调研了2006年至今安全漏洞自动利用文献,分析了现状并指出了漏洞利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给出了漏洞自动利用的一般框架;分别从漏洞自动利用的信息输入、漏洞类型和利用方法这3个角度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了这3个角度对漏洞自动利用的影响;分析了漏洞自动利用研究的不足与挑战,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常志朋  刘小弟  张世涛 《控制与决策》2018,33(12):2243-2250
为提高政府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的治理能力,基于高阶Markov链理论,借助变权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构建重大决策社会风险预测模型.首先,将重大决策前后的社会风险指标状态集组成集对;然后,利用指标变权计算不同时刻的集对联系度和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以克服传统常权无法反映指标值次序重要性的问题;最后,利用更接近客观实际的高阶Markov链预测集对联系度,并进行社会风险态势分析,其中Markov链的高阶系数根据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间的相似度计算.以某市PX项目决策为例进行方法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更有效、准确地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进行预测.另外,通过实例研究发现,专家的风险态度对短期的分析和预测影响较大,而对长期的分析和预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对安全漏洞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提出一种基于连通度算子的漏洞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构建的漏洞攻击图对漏洞的利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两种连通度算子,对漏洞间的连通度进行计算,实现对漏洞自身风险和传播风险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估算法VREA-CO,对系统漏洞的全局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能够帮助管理者确定关键漏洞,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本质上是一种没有满足软件安全性的缺陷.对安全漏洞的检测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使安全测试人员合理分配测试资源,更准确地评估软件的安全性.深入分析了影响操作系统软件安全漏洞检测的因素,认为安全漏洞检测速度与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已发现漏洞数和未发现漏洞数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市场占有率的漏洞检测模型.该模型表明:在软件发布之前只会暴露少量安全漏洞;某些安全漏洞最终不会被检测到.这两个结论已被实际的数据证实.最后用提出的模型分析了三种流行操作系统的漏洞检测数据集.与同类模型相比,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力 《信息与电脑》2022,(18):232-234
目前,对于网络安全漏洞监测主要是利用已有的漏洞样本,通过提取、匹配特征得到监测结果,无法根据网络状态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导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程度较差。为提高监测漏洞准确率,有效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效果,设计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漏洞监测系统。先搭建3层监测系统架构,利用聚合层次聚类算法扫描漏洞,再通过分析漏洞属性,使用自适应模型监测网络安全漏洞。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监测漏洞的误检率平均为0.61%,压力测试表现良好,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软件的高复杂性和安全漏洞的形态多样化给软件安全漏洞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漏洞挖掘方法效率低下且存在高误报和高漏报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软件安全性需求.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尝试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漏洞挖掘领域,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漏洞挖掘.对深度学习应用于安全漏洞挖掘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首先,通过梳理和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安全漏洞挖掘现有研究工作,概括其一般工作框架和技术方法;其次,以深度特征表示为切入点,分类阐述和归纳不同代码表征形式的安全漏洞挖掘模型;然后,分别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模型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并重点关注物联网和智能合约安全漏洞挖掘;最后,依据对现有研究工作的整理和总结,指出该领域面临的不足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社会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对简便易用的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缺乏通用性、过分依赖专家知识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利用模糊高斯隶属函数计算漏洞信息隶属度矩阵,归一化后作为证据分布矩阵;利用改进Topsis方法衡量证据可信度,聚合两两证据间的局部可信度,根据态势评估场景改进期望正负解向量,充分抑制冲突性证据可信度,提高相互支持证据间可信度,利用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漏洞信息融合得到态势评估结果;基于时间因子折扣和高危漏洞比例折扣证据理论融合形成态势感知结果,利用时间因子聚合多个态势评估数据,根据时间尺度对不同时刻的态势评估证据进行折扣,越接近当前时刻的证据折扣度越小,反之越大。同时,综合考虑不同时刻物联网漏洞信息,利用高危漏洞比例信息进行自适应动态加权,把不同时刻的高危信息折扣入识别框架,系统的危险变化信息集中体现在证据融合过程中。经过实验表明,在不同数量证据体融合和4种常见冲突证据融合中,改进Topsis方法对可信命题的融合概率更高;在态势评估方面,准确评估当前系统危险程度;在态势感知方面,折扣...  相似文献   

12.
区块链[1]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该系统由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组成,它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大多使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分析每个攻击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根据区块链的结构来评估和检测安全性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下当一个区块连接超过6个区块后,该区块的内容基本无法改变,被认为是稳定状态,分支产生的概率逐渐降低,因此整个系统的状态是无限循环的.该方法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到达稳定状态的概率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实验分析了攻击力度,攻击状态和实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按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说明了资产识别、威胁识别和脆弱性识别的方法和量化标准,选择适当的、符合国家评估标准的风险计算分析模型,提出一种信息资产安全风险值计算方法,采用二维矩阵法计算安全事件的风险值,对风险值对应的风险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通过计算一个信息系统的风险值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Windows of vulnerability: a case study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baugh  W.A. Fithen  W.L. McHugh  J. 《Computer》2000,33(12):52-59
The authors propose a life cycle model for system vulnerabilities, then apply it to three case studies to reveal how systems often remain vulnerable long after security fixes are available. For each case, we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vulnerability, such as how attackers exploited it and which systems were affected. We then tie the case to the life-cycle model by identifying the dates for each state within the model. Finally, we use a histogram of reported intrusions to show the life of the vulnerability, and we conclude with an analysis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系列标准以及电力信息系统特点,提出国家电网边缘计算应用安全的风险评估模型,然后采用漏洞扫描工具AWVS、AppScan分别对集成最新安全漏洞的开源Web应用靶机软件BWAPP进行安全漏洞评测与风险评估实验,再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Web应用安全进行综合安全评价。针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检测实验结果整理安全评估数据,实现对国家电网边缘计算应用安全风险评估的实例化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拓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范士喜  柴蓉  杨富平 《计算机应用》2009,29(12):3178-3181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风险要素关系复杂、评价因素难以准确度量的问题,以威胁为中心组织风险要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实现基于可拓集的风险评价方法。此模型应用资产、弱点和控制措施对威胁发生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并呈现系统风险的层次结构。基于此模型,可拓集方法将评价因素的定性表达区间化并利用区间关联函数实现定性向定量的转化,然后根据定量的风险关联度向量对系统风险做出定性的判决,从而实现系统风险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具体的实例分析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评估流程的信息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式。根据风险评估流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AHP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资产、威胁、脆弱性进行评估,判断资产的风险等级,求出资产风险值,对系统风险进行定量评定。在评估资产时,对资产的安全特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采用AHP的方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操作方便,评估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5G)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服务功能日益完善,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传统防御方法主要通过创建网络边界保护网络内部安全,所应用的网络形态较为单一。基于软件定义网络和虚拟化技术的5G网络愈加开放灵活,网络边界逐渐消失,需要新的安全理念。零信任理论适用于开放性网络的数据安全防护,5G核心网络是由网络功能组成的动态系统,网络功能通信行为可抽象为马尔可夫过程,网络功能信任模型是实现5G零信任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5G网络功能信任预测机制(Markov Network Function Trust Prediction,MNFTP),此机制包含网络功能信任评估和信任预测。信任评估机制依据行为方式将网络功能分类为合法、伪装、非法,层次分析访问请求安全威胁性并得出信任评分,采用k-means++算法将信任评分归类为五种信任状态。信任预测机制基于马尔可夫过程构建网络功能访问请求信任状态链,结合时间因子和自适应奖惩因子计算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通过求解转移矩阵平稳分布得出预测信任状态。最后,网络功能基于预测信任状态抵御不可信的访问请求。实验表明,MNFTP机制相对于现有信任预测机制对伪装网络功能和非法网络功能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和信任状态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