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β-胡萝卜素与β-CD包结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 β 胡萝卜素与 β 环糊精的生成和包结常数。结果表明 ,1分子 β 胡萝卜素与 3.2 5分子β 环糊精分子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 3.2 5∶1 ,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 2∶1 ;包结温度 30℃ ;反应时间 2h。包结物的生成常数为9.4 6× 1 0 1 1 L/mol,包结物稳定。包结物中的 β 胡萝卜素在光氧存在条件下不易降解 ,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pH =10 .5的缓冲液中 β -环糊精与DHA包结物的制备 ,结果表明 ,1分子DHA与 3分子 β -环糊精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DHA的摩尔比为 3∶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2 .5∶1;包结温度 2 8℃ ;反应时间 2 .2h。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 β -环糊精的配位包结过程 ,主 -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包结物的稳定性 ,根据竞争包结理论 ,用Hidebran -Benesi方程测定了 2 5℃条件下的包结物稳定常数为 9.2 6× 10 13L/mol,包结物稳定。包结物中DHA的氧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β—环糊精和DHA为原料,用光谱探针理论研究β—CD与DHA包结物的形成机理,包结物的稳定性及对DHA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pH=10.5的缓冲液中β—环糊精与DHA包结物的制备,结果表明,1分子DHA与3分子β—环糊精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相似文献   

4.
EDTA、β-CD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EDTA和β-CD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加入EDTA、β-CD不仅可减缓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的褪色速度,还可有效地抑制色素因Fe^3+而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EDTA对含Fe3+色素的护色作用均优于β-CD,增强了色素的稳定性,使之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分子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还原-裂解法和甲基化分析确定了HP-β-CD样品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选取酚酞和甲基红分别作为大、小客体模型与HP-β-CD作用,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复合物的形成和复合形式,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两种复合物的稳定性,结合HP-β-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β-CD对客体的分子识别规律。对较大的客体,HP-β-CD的识别能力低于母体-βCD;对较小的客体,HP-β-CD有较高的分子识别能力,特别是取代度3.5左右,取代基分布较平均的HP-β-CD与客体结合的稳定常数远大于母体β-CD。  相似文献   

6.
就利用碎米为原料生产β-CD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探索无有机溶剂法生产过程中底物浓度、温度及发酵时间等不同的工艺条件对β-CD产量的影响,试图寻找出制备β-CD最佳的工艺条件规律。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200g/L,pH 8.0,55℃,发酵时间21h是产β-CD的最佳条件,β-CD的浓度为1.599×10g/L。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对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五种酸性染料的相互作用 ,并将 β 环糊精用作酸性染料染色的助剂。结果发现 ,β 环糊精对某些酸性染料的染色具有匀染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为生物原料中激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所研究的β-雌二醇(β-E)人工抗体和对照被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对热引发方式对两种产物的粒径和颗粒均匀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用扫描电镜表征颗粒的形态特征,HPLC表征模式体系下的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说明:β-E人工抗体粒径较对照的粒径高,在影响粒径和均匀度的引发剂、致孔剂和转速三因素中,致孔剂对粒径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而影响均匀度的首要因素是引发剂;降低β-E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例(1∶4>1∶6>1∶8)具有改善聚合物容量因子(1.021<1.286<1.343)和印迹因子(0.944<1.190<1.246)的作用,而且低温紫外引发聚合与热聚合对照比较,印迹因子达到1.723.模板分子与单体相互作用影响合成抗体的粒径分布,且β-E具有缩小颗粒分布范围和改善均度的作用;低温聚合能提高分子识别.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五种酸性染料物相互作用,并将β-环糊精用作酸性染料染色的助剂,结果发现,β-环糊精对某些酸性染料的染色具有匀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水溶性良好的桑色素/HP-β-CD包合物。根据相溶解法研究了主客体之间的包合作用,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包合物形成。此外,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及光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包合前后桑色素光、热稳定性的变化。实验表明:桑色素与HP-β-CD形成了摩尔比1∶1的包合物,缔合常数为833(mol/L)-1。包合后桑色素的水溶性得到提升,在加入了8×10-3mol/L的HP-β-CD后,其溶解度提升了7倍。此外,经包合后的桑色素光、热稳定性也到提升,热分解温度从294℃提升至341℃,在300 min内的光稳定性也由75.2%提升至82.7%。这为桑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研磨法制备β-酸-番茄红素/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复合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评价该复合包合物溶液中β-酸和番茄红素在光、热和酸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成功制备...  相似文献   

12.
以麦芽糖和β-CD为底物,用酸解普鲁兰菌产普鲁兰酶(EC3-21.41)逆向合成麦芽糖基β-CD。为了优化反应条件,对温度、pH、底物浓度等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酶量显著地影响β-CD的转化率,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70℃,pH为4.0,底物量比为18,底物浓度为75%,酶量为200U/gβ-CD,反应时间为60h,β-CD的转化率超过了40%。  相似文献   

13.
以麦芽糖和β-CD为底物,用酸解普鲁兰菌产普鲁兰酶(EC3-21.41)逆向合成麦芽糖基β-CD。为了优化反应条件,对温度、pH、底物浓度等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酶量显著地影响β-CD的转化率,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70℃,pH为4.0,底物量比为18,底物浓度为75%,酶量为200U/gβ-CD,反应时间为60h,β-CD的转化率超过了40%。   相似文献   

14.
研究壳聚糖-肉桂醛-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在抗菌纸中的迁移行为及对小香鸡的保鲜效果.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模拟液中肉桂醛迁移量,分析食品模拟液对肉桂醛迁移量的影响.采用Fick定律建立肉桂醛迁移模型,为此方面研究提供相对规范的量化参考.以菌落总数、pH值、TBA值、TVB-N值和...  相似文献   

15.
研究Mal-β-CD对黑胡椒精油的包合作用。以包埋率为指标,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Mal-β-CD和β-石竹烯的摩尔比为变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合反应工艺参数是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90min,Mal-β-CD和β-石竹烯的摩尔比为1∶1;通过红外扫描和热重分析,确认Mal-β-CD-β-石竹烯包合物的形成,热重分析表明β-石竹烯经Mal-β-CD包埋后,耐热性显著提高;Mal-β-CD包合黑胡椒精油的包合产物稳定性较好,水溶性好,包合物的临界湿度为67%。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β-CD为原料,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采用湿法制备OS-β-CD,利用FT-IR、XRD等手段对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分别以OS-β-CD和β-CD为乳化剂,以玉米胚芽油为油相制备乳液,考察乳液液滴粒径、多分散指数(PDI)、电位、流变性质等。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与β-CD相比,OS-β-CD在1725 cm-1和1574 cm-1处均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为酯基和碳碳双键伸缩振动产生,说明OSA与β-CD发生了酯化反应。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与β-CD的衍射峰强度相比,OS-β-CD的衍射峰强度降低,但是衍射峰位置不变,说明OSA改性后β-CD的结晶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果表明:OS-β-CD和β-CD乳液粒径、多分散指数和电位分别为175 nm、0.20、-38.3 m V和4962 nm、0.36、-23.1 m V;剪切速率为0.170 s-1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两种乳液的黏度均呈下降趋势,剪切速率为0.1 s-1时OS-β-CD乳液和β-CD乳液黏度分别为9.08 Pa·s和4.38 Pa·s,当剪切速率为70100 s-1时,两种乳液均呈现出牛顿流体的性质;而且OS-β-CD乳液储藏稳定性明显高于β-CD乳液。本研究表明:OS-β-CD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可以与玉米胚芽油形成一种稳定的乳液,其稳定性显著高于β-CD稳定的乳液。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刚  朱秋劲  胡萍 《食品科学》2011,32(21):128-132
通过对三聚氰胺(MEL)与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亚甲基丁二酸(IA)3种单体在甲醇中相互作用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紫外光谱研究发现,MEL与3种单体之间均产生了氢键相互作用;其中,AM对体系影响最大,MAA次之,IA最弱。氢键使MEL的三嗪环共轭双键和发色团取代的芳核产生π-π*电子跃迁,使各组装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实验推测出MEL与3种单体形成最佳模板-单体复合物的浓度比分别为:cMEL:cMAA=1:6、cMEL:cAM=1:8、cMEL:cIA=1:8。差示紫外光谱表明:3个预组装体系中1个MEL分子分别与2个MAA分子、3个AM分子、1个IA分子各自形成MEL-2MAA、MEL-3AM和MEL-IA型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菁染料-β-环糊精化合物(Dye-β-CD),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以这种菁染料-β-环糊精作为带有荧光探针的主体化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菁染料-β-环糊精能够在p H=7.2的缓冲溶液介质对Cu2+进行定量识别,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该菁染料-β-环糊精与硝酸铬包结比为1,其包合常数为2.51×105 L/mol,合成的菁染料-β-环糊精化合物能够有效的对食品中铜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9.
该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和极性溶剂处理的菜籽多肽对β-胡萝卜素包封的影响。采用超滤和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多肽溶液进行处理并分离,得到不同分子质量和两亲性的多肽,然后对β-胡萝卜素进行包封。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为1~3 kDa和经75%(体积分数)的乙腈水溶液分离后的菜籽多肽包封β-胡萝卜素效果最佳。经超滤和极性分级联合处理后,多肽的包封率与单独处理组相比提高了6.13%,菜籽多肽与β-胡萝卜素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使得包封率和负载量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此外,复合物聚集情况得到改善,粒径明显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该研究可为多肽包封β-胡萝卜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制备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度。结果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甘草黄酮:HP-β-CD=1:3(w/w),包合时间6 h,温度60℃。结论甘草黄酮通过HP-β-CD包合后溶解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