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轧制过程中辊系的稳定性影响轧辊轴承和轴承座等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轧件质量。设置合理的工作辊偏移距,可保证轧机辊系在负载状态下满足稳定性的力学约束。针对双机架可逆冷轧机组,轧件要在两台轧机上往复进行多道次轧制,且两机架前、后张力设定策略不同的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轧制规程,分析了采用不同轧辊偏移方向时轧机辊系的受力状态,确定了保证辊系稳定的工作辊偏移距。研究结果可为双机架可逆冷轧机组辊系稳定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辊轧机辊系稳定性是直接影响轧件质量和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考虑了轧制过程中轧机传动系统的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对辊系偏移距的影响,推出了四辊轧机辊系偏移距数学模型,其正确性已被某四辊中厚板轧机工程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20辊轧机轧辊数目多是导致其辊系变形、辊系稳定和力能参数计算复杂的主要原因,通过20辊轧机机架和辊系变形的有限元仿真,辊系稳定性计算,辊系运动轨迹计算以及轧制力和功率计算,为20辊轧机板形调控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辊铝箔轧机辊系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四辊铝箔轧机分割模型,考虑了工作辊温度场、铝箔轧制力不同于带材轧制之处、工作辊边部的压靠。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符合,为铝箔轧制板型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涛  吴有生  李玉清 《冶金设备》2009,(6):30-33,21
针对宝钢某冷轧厂新建一套极薄板双机架平整机组,该新建平整机辊系完全利用该冷轧厂现有二次冷轧轧机辊系,使两套机组能共用辊系和辊系轴承。对中间辊在平整机轧制中心线的偏移方向进行分析,综合考虑辊系稳定性、轧辊的扰度,最终确认中间辊偏移方向。  相似文献   

6.
辊系是六辊可逆冷轧机的核心部分,其稳定性对带钢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影响六辊可逆冷轧机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设计时,通常会将设置一个偏移量e,使辊系在轧制过程中承受一定的侧推力,进而保证辊系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针对该点对六辊可逆冷轧机辊系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了保证辊系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四辊轧机工作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生  顾迎新 《钢铁》1995,30(11):21-25
轧制过程中轧辊位置的稳定影响到轧辊轴承,轴承座等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轧件质量。本文对四辊轧机工作辊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辊系受力的基础上,补充了传动系统对工作辊稳定的影响,给出了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公式,对于四辊轧机辊系的设计,尤其是开口度较大的热轧机的辊系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1500四辊平整机辊系变形模型,计算出弯辊力和轧制力变化对轧辊辊缝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辊弯辊和轧制力都能对辊缝形状有影响,工作辊弯辊对辊缝形状成正比变化,轧制力对辊缝形状成反比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将辊系弹性变形与带材弹塑性变形耦合在一起建立四辊平整机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宽度和厚度下工作辊弯辊力对辊系变形、辊缝形状及轧件出口厚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对平整机设备设计和生产工艺制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所建模型也为轧制过程离线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四辊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辊系受力非常复杂,研究辊系的振动除考虑其它因素外还应考虑万向接轴附加弯矩的影响。建立工作辊耦合动力学模型,证明辊系振动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耦合关系,并进行数值仿真,得出万向轴倾角的存在使部分扭振转换成万向接轴弯振,进而影响辊系的动力学特性;仿真表明,万向轴倾角在一定角度下位移响应会出现分岔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四辊轧机轧制压力横向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方法确定四辊轧机轧制压力沿横向分布问题时,由于在工作辊及支撑辊之间存在着未知接触压力和位移,因而该问题无法用简单方法求解。根据辊系变形与受力的特殊性对方程进行变换并由实测钢板的截面形状以及轧制压力、弯辊力参数可解出辊系各点的位移;由力—位移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给定工况下轧制压力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吻合。该计算方法可用于完善及优化辊系变形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辊系变形的模拟,分析了轧制条件下对工作辊弯曲变形、支撑辊弯曲变形及接触应力的影响,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手段,对辊系进行了弹性力学结构分析,得出了在轧制过程中辊系的变形情况及载荷分布等详细直观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连轧机工作辊热凸度与磨损计算方法,结合辊系弹性变形和金属塑性变形计算理论,在现场应用与模型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辊在线辊型及动态负载辊缝计算模型。根据实际轧制计划,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计算和分析的需要;此外,计算分析了工作辊在线辊型和不光滑辊面对出口带钢断面形状的影响,并提出了带钢断面形状的优化方法,为提高热连轧机出口带钢的板形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热轧厂采用西马克CVCplus辊系的工作辊越来越多,而CVCplus辊系所产生的支撑辊磨损严重问题影响热轧厂的稳定轧制,尤其是在支撑辊末期,磨损严重影响到带钢板形质量与轧制稳定性,文章根据轧制公里数、轧制数据、轧制计划、轧辊性能等方面分析轧辊磨损过程,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六辊CVC辊系辊间横向轧制力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辊轧机的辊间横向轧制力分布直接影响有载辊缝的形状和板形控制的结果。运用影响函数法建立了1850mm六辊CVC轧机辊系弹性变形及辊间横向轧制力分布的物理和解析模型,并对中间辊窜辊、中间辊弯辊和工作辊弯辊变化对横向轧制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计算机仿真程序,给出了辊间横向轧制力分布的规律。分析结果为六辊CVC轧机确定合理的板形控制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获得良好板形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冷轧带钢六辊轧机辊系的稳定性,目前常采用轧辊偏移方法.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辊系-轧件一体化耦合模型,对不同轧辊偏移辊系进行受力分析,揭示了不同轧辊偏移条件对六辊轧机板形调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时,工作辊弯辊力对二次凸度调控功效最好,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在四种偏移方式条件下,中间辊弯辊力在0~300 kN范围内对带钢二、四次凸度调控功效基本相同;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时,中间辊弯辊力在300~500 kN范围内对带钢二次凸度调控功效最好;工作辊正向偏移轧制时,中间辊弯辊力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不同轧辊偏移条件下中间辊窜辊对带钢二次凸度调控趋势基本相同,且负窜辊对二次凸度的调控功效优于正窜辊,工作辊正、反向偏移轧制条件下中间辊窜辊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令狐克志  宋浩源  王永强  李飞 《钢铁》2014,49(11):53-58
 基于三维有限元建立了六辊CVC辊系模型,该模型耦合了CVC辊形曲线、辊间轧制力分布以及带钢的弹塑性变形和辊系弹性变形,通过迭代计算辊间轧制力及轧辊与轧件的弹塑性变形。通过实际轧制规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绝对误差在10 μm内,相对误差小于1%。采用该模型研究了板形控制机构如中间辊弯辊、中间辊窜辊和工作辊弯辊对带钢2次凸度和4次凸度的控制规律,并成功消除了生产现场宽薄带钢的边中复合浪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以某实际项目新式十八辊轧机的辊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辊系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轧件的弹塑性变形和轧辊的弹性变形,实现了轧件与轧辊的耦合分析;计算出辊系的变形大小;分析了不同辊系配置参数对工作辊变形的影响;针对该十八辊轧机总结出辊系合理配置的一些规律,在现实生产中对十八辊轧机辊系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多辊轧机辊系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SG18辊轧机的刚度问题,建立了三维多体接触的机架-轴承座有限元仿真模型与辊系有限元仿真模型,其中轧机-轴承座模型计算结果用于确定辊系模型的弹性边界条件,得到了SG18辊轧机的综合刚度水平及辊系等典型部件在总体刚度中的比重。分析了轧制力大小、板宽以及中间辊结构等因素对轧机刚度的影响,发现轧制力大小与中间辊约束结构对轧机刚度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型四辊轧机辊系支承辊和工作辊的强度是否满足轧制需求进行校核,验证教学型四辊轧机辊系设计的正确性。然后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对支承辊和工作辊等进行实体建模,并进行装配,为后期进行辊系有限元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