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乾隆时期髹饰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前朝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及内务府奏折类等档案文本,对有关乾隆朝宫廷漆器制作档案进行整理并结合现存珍贵的漆器实物,系统地对其制作的髹饰技法及风格特点进行了论述。发现乾隆时期的宫廷漆器拥有着丰富的髹饰技法,有素髹(黑漆、朱漆、紫漆、金漆等)、描金、雕漆、彩漆、填漆、填漆戗金、镶嵌漆、波罗漆、堆漆等,其技艺在继承前代漆工艺的同时逐步提升且有机融合多样风格,工艺复杂考究、装饰精致华美,达到了漆器髹饰技艺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艺术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举足轻重,堪称是一个时代标志。尤其是在康乾时期,宫中对彩漆紫砂壶的喜爱有加。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四件珍贵的清代彩漆紫砂壶。经过对此四件紫砂壶制作过程的复原实验,解析了清代漆陶艺术的发展状况正处于一个技艺突飞猛进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3.
漆树是秦巴山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秦巴山区产漆历史悠久,至晚到唐朝,秦巴山区的漆已经被作为地方特产上供朝廷。自此以后,秦巴山区的漆产业连续发展。清代以至民国时期,漆树的管理与保护得到重视,秦巴山区漆树经营得到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漆》2019,(4):6-12
清代广产外销成扇中的髹漆图像浓缩了当时中国的文化景观,又迎合了西方人的趣味,凝练了中西结合的镜像。广州18至20世纪以十三行为贸易平台,大量出口外销漆扇。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外销折扇髹漆图像的三种类型,一是常见主题,如植物、动物、中国山水、人物故事;二是中国特色题材,如"Mandarin"清装人物、唐宋文人形象等;三是中外意趣兼具的图案,如盾形开光、徽章纹样等,以期勾勒出清代广产外销漆扇图像内容的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5.
曲居仁 《陶瓷研究》1998,13(2):37-43
清代五彩、洋彩和珐琅彩的发展演变曲居仁清代距今天并不很遥远,但有些史实,在陶瓷史上已面目难辨了,诸如釉上彩绘的发展演变,粉彩与洋彩,五彩的衰落,珐琅彩的兴衰,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等等。尤其是洋彩,在80年代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以及国内一些博物馆的陶瓷...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范制匏质漆器,是清代漆器中最为独特的类型。这类漆器是范制匏器与漆器两种工艺结合的产物,内里髹漆,装饰图案不仅有中国传统花虫题材,还融入了一些东西洋纹样,极具时代特征,对人们研究清代养心殿造办处漆器制作工艺以及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行业信息     
《上海涂料》2004,42(6):44
氰特收购UCB特种表面技术公司 亚洲粉末涂料工业增长强劲 DSM聚酯粉末涂料用树脂在昆山扩产 德固赛年产9000t聚酯树脂项目在上海化工区破土 日本海洋涂料公司投资中国船舶漆市场 国家监督抽查:溶剂型木器涂料合格率89% 2004年内墙涂料质量抽查合格率84.4%  相似文献   

8.
中国秦至清代漆树地理分布的史料考证(前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关于我国古代漆树地理、气候变迁,拙作《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至战国时期漆树地理分布》已有论述,本文仅就接触到的文献资料研讨我国秦至清代的漆树地理分布。一、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 《括地志》中记有:胡亥将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漆)渠。这里所谓南山,指今陕西长安县南的秦岭。清代人编的《长安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碳酸氢铵是我厂生产的主要产品,其水分含量与产品质量有很大关系。一般都是利用硫酸滴定的方法分析产品的水分,这种方法分析速度慢,需消耗大量药品,且有误差。根据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我们制做了一台简易式的成品水分分析仪,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分析仪有分析迅速、比较准确、节  相似文献   

10.
康熙五彩是清代康熙时五彩瓷器的简称。清康熙时期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7,(3):38-40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先生的后人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捐赠其生前收藏的一批文物,其中有一件朱红色漆屏风,在荷兰运往中国途中局部发生碎裂脱落,需要保护修复以恢复其文物价值和展览价值。本文对其中一块碎裂样品进行系列无损及微损分析,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发现表面无髹漆层,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的结果中未发现传统红色颜料朱砂、铁红,有一定量的四氧化三铅、硫酸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中含有大漆、硫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钙。分析观察的结果表明屏风制作工艺与传统剔红工艺所用原料不同,更接近于清代以后流行的堆漆工艺。科学分析结果提供了详细的漆屏风的工艺信息,并对保护修复工作给出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洋彩辨析     
在陶瓷史上,曾有文献明确记载的瓷器彩饰品种,经历了二个世纪的岁月,就出现讹传和概念上的歧异,以致逐渐在陶瓷史上消失或被其它名称所替代,这就是《陶成纪事碑》、《陶冶图编次》和《陶说》等所记载的,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洋彩”。其名称和清末民初“由外国传来之饰瓷方法”的洋彩完全相同,但两者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釉上彩品种。后者在建国后,经全国陶瓷专业会议已改称为“新彩”或“新花”,这里不作论述。本文探讨的是前一个“洋彩”。  相似文献   

13.
清代雍正年间的民窑广彩瓷色泽富丽,色阶多种层次,在艺术形成上丰富多变,形成了织金彩瓷的特点;新彩过去叫洋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在生产上色泽较比广彩要简单得多,是在雍正以后出现的又~个崭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杨玉洁 《中国陶瓷》2023,(2):104-108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点围绕皇权所在,皇帝审美则通过提出制作要求、览阅画样、器型推荐、成品品评等设计及生产环节渗透到画珐琅作品中。因此,康、雍、乾三朝画珐琅作品各自风格的展现与皇权渗透下的珐琅艺术创作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漆》2014,(3):31-34
本文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漆树资源进行采样分析,主要选取具有显著代表性的阳岗大木漆、阳高小木漆、灯台小木漆、多层楼大木漆、普新大木漆、普新小木漆,分别对其进行干燥时间以及其他理化性能方面的品质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阳刚大木漆、阳高小木漆的漆酚含量高,理化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性能优秀。  相似文献   

16.
漆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涂料林木,漆的树液、果实、果皮等均能加工成经济产品。漆主要分为大木漆、小木漆两种类型。早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贵州已能利用漆的树液涂饰器物,至迟在唐朝时已开始人工栽培漆。清至民国时期,漆成为贵州重要的经济林木,广泛分布在贵州大部分州县,漆的副产品也成为贵州重要外销特产。栽培与利用漆增加了贵州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也对贵州社会经济、器物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漆酚树脂漆,可分为漆酚清漆,漆酚甲醛树脂漆、漆酚酚醛树脂漆、漆酚脂胶树脂漆、漆酚季戍四醇树脂漆、漆酚醛树脂漆、漆酚醇酸树脂漆等,它是把生漆与油漆结合起来,制成的产品,大大改进了产品的性能,发挥了生漆与油漆各自的优越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将会日益扩大其用途。  相似文献   

18.
吴贵明 《中国生漆》2004,23(2):44-48
坝漆是主产于湖北省思施山区的土漆 ,属中国五大名漆之一。坝漆曾一度兴旺 ,是当地的一大主导产业 ;以其优良的品质 ,名冠全球。但是 ,近 2 0年来 ,坝漆生产已逐渐跌入低谷 ,进入衰退期。分析和研究坝漆的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已成为生漆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坝漆生产发展状况、坝漆负向发展 (衰退 )原因、坝漆发展前景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坝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漆产区重镇,平利县是我国民间漆文化的代表性地区。然而,实地调研显示,平利县的漆文化却十分衰败。尽管存在着名声在外的牛王沟和新兴生漆销售企业,平利县的漆文化整体上表现出断层、陈旧和偏差的特征。大众不仅对当代漆文化一无所知,甚至传统漆文化也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而呈消散的态势。平利县的状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代漆文化与漆产业的危机很可能在于丧失了基础,即大众对漆文化的无知、淡漠甚至偏见。与此同时,蕴含于我国漆文化中的特有困境妨碍漆文化向大众的传播,加剧了当代漆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漆酶在煤炭微生物溶解过程中的作用,考察了溶煤菌种在溶解褐煤过程中漆酶的表达量,以及另外两株产漆酶菌的漆酶表达量与溶煤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溶煤过程中三株溶煤菌种均未检测到明显的漆酶表达,而两株产漆酶菌尽管具有较高的漆酶表达量,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溶煤活性,即漆酶在微生物溶煤过程中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