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然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有关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评价入侵检测系统的指标和CIDF标准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对于入侵检测系统详细地讲解了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对于入侵检测技术深入讲解了误用检测技术、异常检测技术和混合检测技术;对于入侵检测性能指标详细讲解了漏报和误报、系统负荷、检测延迟时间和抗攻击能力。最后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入侵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针对入侵的这一特点,在基于状态的分布式协同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攻击策略分析的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策略分析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的目标是提高检测的效率和速度,减轻网络流量载荷。该模型的特点是加入IDXP安全平台,可以提高模型组件间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增强自身的安全强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望贤 《通信技术》2009,42(6):102-104
随着近几年网络攻击的事故频频出现,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入侵检测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防御手段,通过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实时分析,发现潜在的入侵威胁,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文章在分析入侵检测系统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并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模块,并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吕莉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15):28-28
近日,赛迪评测对联想新推出的网御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产品评测。联想网御入侵检测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及响应系统(NIDS)。其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构架,综合使用模式匹配、异常分析、状态协议分析、行为分析、内容恢复、网络审计等入侵分析技术,全面监视网络的通信状态,实时捕获入侵、误用、滥用等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并针对可疑的入侵行为,依据策略做出主动反应、及时告警及事件日志记录,最大限度保障网络系统安全。经赛迪评测全面评估,联想网御入侵检测系统属于一款优秀的入侵检测系统。(吕莉,摘自《通信产业报》)联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5,(21):105-108
主要研究包含神经网络模块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及系统,分析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缺陷及神经网络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且包含误用和异常检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大量入侵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低的漏报率和误报率,可以很好地检测各种网络入侵类型,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重点放在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方面。首先,我们研究了如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非法入侵进行分类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分类方法。然后,概括地介绍了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其中包括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系统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入侵防御系统(IPS)的技术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卿昊  袁宏春 《通信技术》2003,(6):101-103
入侵防御系统是网络安全领域为弥补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不足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不同的入侵防御系统实现的方式各不一样,但其共同点是综合了防火墙防御功能和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检测功能,紧密实现了上述两安全系统的互动互利,对受保护网络进行更为完善的保护.论述了入侵防御系统的两种体系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介绍.在最后提出了一个入侵防御原型系统的实现方式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入侵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网络入侵防御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每种技术的特点,最后提出一种入侵防御系统的结构模型,该模型采用在线检测模式.融合使用状态检测、特征检测、异常检测以及协议分析等多种检测技术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及检测效率,并通过对报警的可信度进行评判,进一步降低误报率,提高系统的检测防御性能。  相似文献   

9.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以往的网络入侵检测对于复杂的数据和外部的供给,不能对其特征进行有效识别,导致检测的准确性比较低。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结合实际工作,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网络入侵检测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对网络入侵检测框架模型、入侵系统结构和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入侵容忍系统缺乏自律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律计算的入侵容忍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关键模块涵盖了入侵行为的检测评估、自律管理者的自主学习与自律容侵中心的容侵措施;同时通过检测评估中心构建进程危险函数,产生入侵行为的危险函数值,由自律管理者动态比较和调整危险函数值与入侵阈值的关系,实现了对入侵行为的自律容忍.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系统对入侵行为的自律容侵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入侵检测是网络完全的一个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并对一些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网络入侵检测的概念、方法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手,分析与总结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和相关技术,指出现在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缺点-误报和漏报的矛盾、海量信息与分析代价的矛盾等。最后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在Window2000系统下入侵特征监视器的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方法.它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实时收集网络运行状态供入侵分析器进行分析辨识.本文中的网络特征监视器采用了NT、2000、XP下的DDK中位于链路层之上网络层之下的NDIS中间层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王霞  王萍  王陈琦 《信息技术》2006,30(7):69-72
在认真细致地研究了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充分比较了入侵检测系统与网络心理学实验的各自的特点、联系和区别,提出将入侵检测技术引入网络心理学研究,将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心理学研究实验框架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网络心理学的研究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在Window2000系统下入侵特征监视器的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方法。它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实时收集网络运行状态供入侵分析器进行分析辨识。本文中的网络特征监视器采用了NT、2000、XP下的 DDK中位于链路层之上网络层之下的NDIS中间层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网络入侵检测的概念、方法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手,分析与总结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和相关技术,指出现在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缺点一误报和漏报的矛盾、海量信息与分析代价的矛盾等.最后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志华 《激光杂志》2015,(2):100-103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正确率,针对特征优化和训练样本选择问题,提出一种高密度的网络入侵特征检测算法。首先提取网络状态特征,然后将特征编码成为粒子的位置向量,通过粒子之间信息共享找到最优特征子集,删除冗余和无效特征,降低特征维数,最后采用模糊均值聚类算法选择最优训练样本,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建立网络入侵检测器。在Matlab 2012平台上采用标准网络入侵数据库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本文算法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的正确率和检测效率,获得更加理想的网络入侵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IDS和防火墙智能联动的网络入侵防御系统,来提高网络整体智能协同防御能力,以实现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对于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着漏报和误报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并融入了可信度机制,大大降低了检测的误报率。采用了分布式系统部署设计方式来降低高带宽重负载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子技术》2016,(20):133-137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只会被动地响应入侵行为,无法检测到动态、随机攻击,存在较大的缺陷。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能,设计并实现基于HoneyGate入侵诱控监测数字化网络平台,该平台由封包采集、欺骗网络、欺骗主机以及动态配置等模块构成。通过WinPcap封包截获模块采集数据链路包,实现入侵行为的ARP欺骗。采用树形数据结构塑造欺骗网络模块中的虚拟路由,完成入侵行为的网络级诱骗功能。融合主动探测与被动探测的动态配置方法,处理内部网络状态波动,对网络配置进行及时更新,增强网络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网络平台可有效地诱骗入侵者,控制入侵行为,维护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泽宇  陈朝辉 《通信技术》2010,43(4):87-89,92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几年来网络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为确保网络的安全,结合实际从实现过程、检测方法、入侵检测算法和系统分类等方面详细地做了分析研究[1]。建立起高效的、智能化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校园网上关键业务和关键数据的安全,从而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这为今后深入研究网络入侵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