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蛎与蚝油     
牡蛎,又称蚝、海蛎子、蚵、蛎黄,是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牡蛎科诸种的统称。全世界目前共发现100多个品种。我国沿海出产20多种。常见的有近江牡蛎、褶牡蛎、长牡蛎、蜜鳞牡蛎、大连湾牡蛎等。体型因种类不同而多变化,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狭长形、扇形和长方形等。贝壳大型,长形者可达24厘米,小者直径在3~6厘米不等。色彩由青灰至黄褐  相似文献   

2.
雷州市沿海几种贝类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烘箱干燥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雷州市沿海的近江牡蛎、翡翠贻贝、栉孔扇贝、丽文蛤、毛蚶和长竹蛏等六种贝类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种贝类营养成分丰富,它们蛋白质含量高(平均含量为10.13%),脂肪含量低(平均含量为2.71%),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尤其是翡翠贻贝富含微量元素Se,近江牡蛎富含Ca、Zn等元素.该分析研究为当地沿海综合利用和开发海洋贝类资源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沿海牡蛎糖原、游离氨基酸及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沿海牡蛎在冬春(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季节时的糖原,游离氨基酸,重金属汞Hg、铅Pb、镉Cd及总砷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其中牡蛎的糖原含量(1.91~3.35g/100g)在2月份开始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9862~1 839.8mg/kg)在1月份后略有增加.Pb(0.124~0.304 mg/kg)、Hg(0.007 8~0.046mg/kg)和总As(1.58~3.04 mg/kg)的含量均在1月达到最大值,Cd(1.44~3.01 mg/kg)在2月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牡蛎(广东叫蚝)是一种 软体动物。我国沿海较常见的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牡蛎肉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处理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肠道菌群的影响,该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的方法,分析100、200、400 MPa超高压处理5 min后牡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鲜活牡蛎肠道菌群主要以弧菌属(Vibrio)、支原体属(Mycoplasm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Roseimarinus、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Psychrily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油螺旋菌属(Oleispira)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为主。超高压处理后,牡蛎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有所提高,而Shannon指数有所下降;葡萄球菌属、气单胞菌属、类香味菌属(Myroide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气球菌属(Aerococcus)的丰度显著降低;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的海洋特色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如400 MPa处理后,牡蛎肠道菌群主要由黄杆菌科组成,占比超过70%。此外,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消除牡蛎肠道中常见腐败菌,如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这些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牡蛎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并能有效减少牡蛎肠道中致病微生物菌属的丰度,使菌群结构的安全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6.
牡蛎,古名有蛎蛤、蛎房之称,俗名海蝎子,又叫好或,其肉称为蛎黄,属瓣腮纲壮蛎科,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共计20余种。在食品中视为美味者,主要为近江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形或三角形,生长于江河人海处,长牡蛎贝壳较大,呈长条形。以上两种牡蛎,我国沿海均产。大连湾牡蛎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其形状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逐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其它吐婉品种。均可食用。牡蛎肉被占人当作海珍品。食家评价,无不美誉有加。张九《蛎赞》有云:“蜂房水窝,几千万落。附石以生,得潮而活。……贮白玉臣,云凝雾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柠檬汁对牡蛎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与改善牡蛎酶解液风味的效果,明确牡蛎酶解液风味改善前后的特征香气差异。方法:采用柠檬汁参与牡蛎水解过程对牡蛎(太平洋牡蛎)不良风味进行改善,利用感官评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等技术分析牡蛎酶解液风味改善前后的挥发性化合物,并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对其进行特征性香气分析。结果:GC-IMS技术对牡蛎匀浆液、牡蛎酶解液及柠檬汁脱腥后的牡蛎酶解液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经柠檬汁脱腥后牡蛎酶解液中新生成了7种具有花香、果香等愉快风味特点的挥发性化合物,它们是:蒎烯、苯甲醇、氧化芳樟醇、十二醛、2-庚酮、2-甲氧基苯酚、乙酸丁酯;减少了6种具有鱼腥味等不愉快特征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分别为(E,E)-2,4-辛二烯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辛醛、1-辛烯-3醇。SPME-GC-MS技术及ROAV法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经柠檬汁脱腥处理后烯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由8.37%上升为42.84%,主要增加了月桂烯、D-柠檬烯等柠檬汁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1-辛烯-3醇不再作为关键风味成分,具有鱼腥味特点的庚醛和(E)-2-辛烯醛的ROAV值下降,整体不良风味减弱。结论:柠檬汁参与牡蛎水解过程可有效减少牡蛎酶解液的腥味及异味,该方法高效、便捷、安全,可为扩大牡蛎酶解液的应用及推动产业脱腥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析高、低温季节对养殖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对长牡蛎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利用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采集自青岛鳌山湾的长牡蛎软体组织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长牡蛎样本软体组织中的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35%)、厚壁菌门(Firmicutes,19.8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2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39%)组成;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5.11%)、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5.03%)、内源性单胞菌属(Endozoicomonas,4.81%)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3.04%)。低温季节长牡蛎样本软体组织中细菌群落发生变化,放线菌门占比大幅降低至4.14%,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9.05%)占比由2.61%上升至9.05%;在属水平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1.13%)、蓝细菌(Cyanobacteria,7.70%)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5.08%)占比上升,成为优势菌,而双歧杆菌属(0.58%)、栖水菌属(0.05%)占比大幅降低;弧菌属(Vibrio)在外套膜组织中占比最高,整体占比由高温季节的1.25%降低至0.10%,与传统培养结果一致。从高温季节到低温季节,长牡蛎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略有增加,而多样性有所下降。该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季节长牡蛎品质与安全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褶牡蛎多糖多肽联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 Gmelin)多糖多肽联产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料液比对多肽质量分数、总糖质量分数、水解度及酸性糖质量分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Design-Expert 8.0.5.0建立数学模型,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联产制备褶牡蛎多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添加0.2%的胰蛋白酶(≥250 U/mg),酶解80 min,料液比1∶3(g/mL)。此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得到褶牡蛎酶解液中多肽质量分数为(85.14±1.67)%,总糖质量分数为(28.35±2.72)%,水解度为(11.12±0.61)%,酸性糖质量分数为(1.60±0.10)%。与回归方程预测值相近,说明褶牡蛎多糖多肽联产工艺可行。并按此工艺酶解褶牡蛎全脏器匀浆,粗多糖冻干品得率为(29.39±0.41)%;粗多肽冻干品得率为(36.81±0.47)%。研究为褶牡蛎活性多糖和多肽的联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期实现褶牡蛎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张梅超  慕金雨  刘敏  陈铭  董士远 《食品科学》2014,35(17):170-175
通过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massspectrometer,SPME-GC/MS)以及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alative odour active value,ROAV)的方法分析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酶解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探讨姜汁对牡蛎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和改善牡蛎酶解产物风味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新鲜牡蛎相比,酶解液中脂质氧化产物,如异戊醛、壬醛、2-壬烯醛和3,5-辛二烯酮含量分别增加至5.09%、1.6%、1.3%、0.5%,使牡蛎酶解液呈现出较重的腥味与哈喇味,说明牡蛎风味的劣变与酶解过程中发生的脂质氧化有关。牡蛎酶解过程中添加姜汁,脂肪氧化产生的不愉快成分如(E)-2-戊烯醛、(Z)-4-庚烯醛、壬醛、2,3-辛二酮等未被检测到;异戊醛、己醛、(E)-2-己烯醛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81.02%、33.28%、54.39%。姜汁中挥发性成分如香叶醇、香茅醇、对伞花烃和芳樟醇等成为其新的主体呈味成分,并贡献出花香、柠檬香等愉快气味。因此,姜汁对改善牡蛎酶解液的风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牡蛎在药食同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牡蛎蛋白酶解肽酶法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仿生酶解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牡蛎蛋白酶解肽的制备工艺。同时构建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睾酮(Testosterone,T)分泌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牡蛎蛋白酶解肽对TM3细胞睾酮分泌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蛋白酶解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胃蛋白酶量为1.1%、酶解时间为1.0 h、胰蛋白酶量为2.1%、酶解时间3.1 h,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39.43%±0.42%。牡蛎蛋白酶解肽对H2O2诱导的TM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活性,可显著(P<0.05)增加TM3细胞睾酮分泌量、SOD酶活力和降低(P<0.05)MDA含量,并且在牡蛎蛋白酶解肽物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有效可行,牡蛎蛋白酶解肽可极显著的促进TM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广西钦州湾两个牡蛎育肥养殖海区中香港牡蛎的营养成分,同时分析了香港牡蛎外套膜、闭壳肌和鳃等组织中相关代谢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营养成分含量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钦州港养殖区香港牡蛎的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E和锌元素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大风江养殖区(P<0.05),并且其必需氨基酸的比例(35.51%)和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10.51%)也高于大风江养殖区(34.06%,9.31%);但大风江养殖区香港牡蛎的钙、钠和镁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风味氨基酸比例(41.33%)等方面则更有优势。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钦州港养殖区香港牡蛎的P5CS、GP和SREBP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大风江养殖区,而DYRK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则低于大风江养殖区,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P5CS、GP和SREBP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与常规营养成分和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其中GP基因与能量、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DYRK基因的表达量与多种营养成分及14种氨基酸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钦州湾两个育肥养殖海区香港牡蛎的营养成分和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海区育肥后的香港牡蛎分别在营养价值和风味口感上各具特色,两个海域均可用于香港牡蛎的育肥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喻子牛带领科研团队,与珠海腾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北海阿蚌丁海洋科技公司合作,经过10年潜心研发,培育出适合在我国华南沿海养殖的牡蛎新品种"华南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华南沿海是我国牡蛎主要养殖区域之一,年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30%。据介绍,"华南1号"是以牡蛎种间杂种个体与香港牡蛎速生品系个体回交获得的回交一代为基础群,通过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协同筛选,以生长率作为指  相似文献   

15.
以豆粕、小麦及牡蛎酶解液为原料,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研发具有甜香风味的功能性牡蛎酱油,并将其与对照酱油的感官品质、氨基酸含量及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牡蛎酶解液添加量为25%时,牡蛎酱油的氨基态氮含量达1.2 g/100 mL。牡蛎酱油较对照酱油在海鲜风味方面更为突出,同时在鲜度、香气方面以及整体评价也更佳。牡蛎酱油和对照酱油均鉴定出6种鲜味氨基酸,但牡蛎酱油的鲜味氨基酸含量(41.8%)高于对照酱油(40.5%);牡蛎酱油中牛磺酸含量高达36.7 mg/100 g,约为对照酱油的13.6倍。牡蛎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醇类、呋喃类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59.5%、20.7%,从而赋予其香浓而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牡蛎酶解提取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五种不同的酶(胰酶、风味酶、中性酶、碱性酶和复合酶)对牡蛎进行酶解。观察五种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并观察小鼠体内MDA(丙二醛)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表明,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均能在空间记忆获取阶段的最后3 d显著缩短小鼠的潜伏期,其中胰酶和碱性酶酶解提取物分别从第1 d和第2 d开始就显著(p<0.05)缩短潜伏期;在空间探索阶段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的目标象限百分比(胰酶组和中性酶组p<0.05,其余各组均为p<0.01)和穿越平台次数(胰酶组、复合酶组和中性酶组为p<0.05,其余各组为p<0.01)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胰酶、风味酶以及复合酶酶解提取物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MDA含量;除了风味酶其他酶解提取物显著(胰酶和碱性酶组p<0.05;复合酶和中性酶组p<0.01)提高小鼠血清SOD含量。因此,牡蛎酶解提取物能有效地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记忆损伤,为开发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牡蛎保健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牡蛎酶解物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牡蛎酶解物干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活力、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浓度以及肝脏指数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分析肝脏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牡蛎酶解物均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和肝脏中TG、MDA含量(P<0.05、P<0.01),极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P<0.01);牡蛎酶解物高剂量组的TBA浓度显著降低(P<0.05)。牡蛎酶解物高、低剂量都可改善酒精对小鼠肝脏造成的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TLR4、TNF-α和NF-κ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在科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Firmicutes的丰度,降低了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和Alistipes丰度。结论:牡蛎酶解物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AST、ALT活力和TG、MDA、TBA水平,提高GSH含量,下调TLR4、NF-κB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滤食性牡蛎是食源性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食品媒介。为了解广州市售牡蛎中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与遗传多样性特点,合理评估消费风险,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每月从当地水产市场随机采集牡蛎样本,采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蛋白酶K处理偶联聚乙二醇沉淀小体系法,包括荧光定量RT-PCR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贝类中病毒的污染量以及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测牡蛎110只,GII型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2.7%(58/110),病毒污染含量范围为1.56×103~1.09×106 copies/g(消化腺)。其中,春夏季节(3~8月)牡蛎中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5.7%(20/56),低于在秋冬季节(9~2月)的阳性率70.4%(38/54);但不同季节中检出的病毒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春季(2.69±1.46)×105 copies/g(消化腺),夏季(1.97±2.16)×105 copies/g(消化腺),秋季(6.91±6.16)×104 copies/g(消化腺),冬季为(4.83±2.99)×104 copies/g(消化腺)。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分析后显示,除1份为GII.17基因型外,其余均为GII.4基因型(n=13),与当地的临床流行基因型呈现一致性。本研究显示广州市售牡蛎中仍存在较高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病毒防控工作,尤其提醒消费者在食用牡蛎时需加工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牡蛎壳粉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小鼠的缓解作用。方法: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碳酸钙组和牡蛎壳粉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d)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分析股骨微结构、血清钙、粪便钙、股骨钙、骨转换指标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牡蛎壳粉能显著提高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P<0.05)并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改善骨微结构,显著降低血清钙含量(P<0.001)。牡蛎壳粉也能显著升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酶活(P<0.001),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酶活(P<0.01);显著升高骨形成标记物碱性磷酸酶和骨保护素的基因转录(P<0.05),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硬骨素的基因转录(P<0.05)。牡蛎壳粉还能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增加约氏乳杆菌、产粪甾醇真细菌等的丰度。嗜酸乳酸杆菌、豚鼠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产酸拟杆菌与骨形成指标显著负相关,而与骨吸收指标显著正相关。结论:牡蛎壳粉能够抑制骨矿物质流失,提高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促进骨形成指标而抑制骨吸收指标,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有效缓解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入市子鱼贵,堆盘牡蛎鲜。”这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对海鲜佳品牡蛎的赞美。牡蛎谷称蚝、蛎黄,是一种生长在海边岩石上的贝类,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出产。牡蛎味美嫩滑,营养丰富,远在汉代,就已开始为人们所食用。唐宋年间,已被视为珍品。如今,牡蛎成为餐桌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已不鲜见。但是,关于牡蛎可以美容,知道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