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饭局:最繁文缛节的饭局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肩。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把"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人的饭局上,靠里面正中间的位置要给最尊贵的人坐,上菜时依照先凉后热、先简后繁的顺序。吃饭时,须等坐正中间位置的人动第一  相似文献   

2.
要有好醉,须得有一流酒局。俗话说,饭有饭局,酒有酒局。综观世界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尽风雅,令人眼界大开。无酒不成"礼"——中国酒局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肩。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把"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人的饭局上,靠里面正中间的位置要给最尊贵的人坐,上菜时依照先凉后热、先简后繁的顺序。吃饭时,须等坐正中间  相似文献   

3.
“饭局”一词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干年历史。可追溯饭局的开端,却不止千年。中国是礼仪之邦,在饭局上最是讲究。但透过饭局.我们看到的却是饮食之道中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时代变迁、事业成败等各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饭局学问     
徐悦 《美食》2008,(2):54-54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如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多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未必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  相似文献   

5.
饭局     
饭局,应以解馋之用,但中国人却将饭局文化发扬光大到极致,"饭"退于次,"局"的作用被无限延伸。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却是万万不能的。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首先想到的是饭局。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和饭局联系起来。官场,商场,名利场,请托办事,联络感情,商场搏杀,权钱交易,凡有人处,就有饭局,小饭局中往  相似文献   

6.
《江西食品工业》2006,(3):62-62
日本人的饮食一贯朴实简单,饭局上也如此,常让人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如果在早上设饭局,不过是一杯牛奶、一份热狗而已。中午可能稍微丰富一点儿,有大米饭、鱼、肉、咸菜和西红柿等。晚餐相对来说是最丰富的,有饭有菜有汤,最重要的是日本人通常只有晚上请客吃饭时才会有酒。因此日本人的饭局一般都设在晚上,他们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饭馆。日本饭局上的气氛相对来说随和且轻松。吃饭前都互相为对方倒酒,他们喜欢喝的酒是啤酒、清酒、威士忌、餐酒和烧酒。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人的社交活动,无论是商务洽谈,晋职乔迁,年节团聚。婚丧嫁娶,迎朋酬友,洗尘饯行,拜师收徒,甚至求人办事,或缓和纠纷……都离不开饭局。在中国人看来,饭局是礼仪和人情的代名词。因而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是饭局文化。饭局老势长岁久远归绺于中国国度的历史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8.
萨苏 《食品指南》2009,(7):92-93
英国首相艾登曾用三道菜当国宴招待周恩来总理,给国人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兴大吃大喝。事实上,据我的观察.西方人的确不大有“饭局”这个概念。在他们的文化里面.吃饭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补充热量而已.以至于很多欧美人士中午不过是几个桔子、一支香蕉打发胃肠。想想这也可以理解.美国最精致的菜肴不过是加上种种配料的熬豆子而已,要说下功夫也不过是熬的时间长一点。这种东西在中国人眼里.大概类似饭馆里处理剩饭做成的“折罗”。如此文化之下,饭局之魅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何苦 《四川烹饪》2009,(4):50-52
问(1313***3119):现在的厨房里,成天都是高节奏运转,所以我们上菜经常都是一窝蜂地把单子上列出的菜很快就走完,可是我们店里最近聘请来的一个顾问却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上菜的制度,这使得我们走单子时很不适应.降低了上菜的速度。请问上菜真的需要那么多讲究吗?  相似文献   

10.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一个完美的上海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饭局在上海,是个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洞悉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从饭局之道里,更可看出某些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江西食品工业》2006,(4):64-64
美国人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民族,吃也不例外,不像中国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一件T恤衫、一条破牛仔裤就可以轻轻松松去赴饭局了。  相似文献   

12.
天下第一菜     
张旭 《烹调知识》2012,(12):72-72
烹饪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吃是一门艺术,中国上下五千年,不知道出了多少饮食大师,做出了多少经典的菜肴。但要做到天下第一,让人吃得心服口服,让挑剔的人闻香下筷,让囫囵的人细细品味,并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饭局中,伏特加酒是必备的主品。这种用黑麦等原料制作的蒸馏酒,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有人说,离开了伏特加酒就无法谈论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因而,俄罗斯男人常将此酒戏喻为自己的“第一妻子”,并认为不喝酒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当饭局开始时,每人的酒杯里都要斟满了酒,然后一齐干下,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常听很多人说自己爱吃韩国菜,但对于韩国菜的认识多止于烧烤食法,最多是对人参鸡汤或泡菜略知一二,其余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可谓一无所知。自古以来,韩国极重礼仪,在语言方面,年幼者必须对长辈使用敬语,至于饮食方面,上菜或盛饭时,亦要先递给长辈,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的饮食一贯朴实简单,饭局上也如此,常让人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如果在早上设饭局,不过是一杯牛奶、一份热狗而已.中午可能稍微丰富一点儿,有大米饭、鱼、肉、咸菜和西红柿等.晚餐相对来说是最丰富的,有饭有菜有汤,最重要的是日本人通常只有晚上请客吃饭时才会有酒.因此日本人的饭局一般都设在晚上,他们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饭馆.日本饭局上的气氛相对来说随和且轻松.吃饭前都互相为对方倒酒,他们喜欢喝的酒是啤酒、清酒、威士忌、餐酒和烧酒.  相似文献   

16.
蓝翔 《食品与生活》2007,(10):36-37
日本箸文化研究所浦谷刚人所长,上周带了秘书和翻译一行三位慕名光临上海民间筷箸博物馆,邀请我赴东京参加他举办的日中韩国际箸文化论坛。浦谷先生去年曾参观过我所收藏的20多把清代刀筷,他对日本、韩国所没有的,而独具中国民族风情的刀筷特别感兴趣,希望我去日本参加论坛研讨时,能重点介绍刀筷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上菜的学问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谱》的上菜须知中说:“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袁枚的上菜章法是颇有道理的。因为刚入席,食者体内盐分较少,菜肴略咸些,尚可接受。几道菜一吃,  相似文献   

18.
皮棉清理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制造精度和操作要领也要求严格。因此,皮棉清理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就非常重要。一、皮棉清理机的正确使用1.新车负载试车时籽棉含水率应小于8%,试车前应检查三通阀的阀门位置是否正确。2.起动顺序:吸杂风机→刺辊→给棉系统→吸棉风机→轧花机。如轧花机先启动则应拉开工作箱。在确信皮棉道中无残留皮棉时,方可负载运行。3.试车时应观察:(1)通过前面的栅栏观察棉胎是否均匀,(2)打开活动面板,观察是否有漏花及杂质回吸现象,(3)从后部观察毛刷上下罩间是否有飞花现象。试车完毕后,应…  相似文献   

19.
饭局的效力     
新华 《美食》2011,(10):71-71
不入中国的饭局,你就是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也只能算是中国的局外人。在已变成"全球性重大节日"的春节前后,饭局的频次也得以提速——有点像"突击花钱"。记者年前参与的最后一次饭局,可谓年度最值得书写的一次。在这次饭局上,有在北京工作的大陆同胞,其中三个是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22日,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街,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天,先是鲁迅公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先生来到藏筷馆,紧接着上海市委龚学平副书记和市委宣传部方全林副部长等领导也光临藏筷馆参观指导。 说起我创办至今全国独一无二的家庭藏筷馆,那还是11年前之事。当时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筷子不过是吃饭的两根小玩意,算不上收藏品。这也难怪,如果根据《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算起,我国自商纣末期出现第一双象牙箸,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