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脸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2.
降春火妙方     
每逢春季来临,因上火引起的种种不适也会相伴而来,这与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气候干燥多风、人体的内热蓄积较多关系密切。加之春天属木,肝气旺,也容易使人火气大。春火上身的表现颇多,如眼睛红赤干涩、咽喉干燥疼痛、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症状。这里介绍几款降火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会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三大主症。对此,人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减辛增酸"防秋燥燥为秋天的主气,其中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  相似文献   

4.
《江西食品工业》2007,(3):62-62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脸干裂,151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多痰等各种秋燥症状。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牛保健的最佳食品。 梨 梨肉香甜可口,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  相似文献   

6.
正王凯烹饪教室中医理论认为,春季风多易燥,即风燥外邪入侵人体,很易入里化热,表现为咽干、口渴。加上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春困"便由此产生。此时适当食用一些蜂蜜,  相似文献   

7.
邓泽行 《饮食科学》2004,(10):26-27
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也就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相应,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于是《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保养原则,指出秋冬季节一定要藏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中医学又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常,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所以,秋季如要保养体内的阴气关键是在于防燥。  相似文献   

8.
立秋之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内经》中说:“燥胜则干”,“秋日燥烈”。均是指秋天出现燥症。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温燥的表现以发热为主,另有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腔干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症;而凉燥以怕冷为主,亦伴有干咳少痰,口鼻干燥。不论是温燥还是凉燥,主要是指感受秋令燥邪发病,非内燥引起之燥症。 对于秋燥症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家庭食养也十分重要和有效,若能在入秋之时及时注重饮食调养,即可免受药石之苦。现将常用的食疗方法选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健食品》2009,(10):46-47
俗语说,长夏要防湿,入秋应防燥。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因为入秋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或易发呼吸道疾病的人应做好预防工作.提早防秋燥。在中医上,秋燥又分温燥和凉燥.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温燥”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等特点;而“凉燥”则在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脉浮紧等。身体正常的人也应该做好防秋燥的准备,科学的食物调理是防止秋煤损害人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饮茶有道     
茶是保健饮料 ,但饮之有道。中医药学主张冬饮红茶 ,春饮花茶 ,夏饮绿茶 ,秋饮青茶。原因是 :红茶味甘性温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冬饮可生热温腹、积蓄阳气、补益脾胃、帮助消化 ,好处颇多。花茶香气浓郁 ,香而不浮 ,爽而不浊 ,香气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春饮有助驱散一冬聚集在体内的寒邪 ,令人精神振奋。绿茶性味苦寒 ,滋味清鲜爽口 ,夏饮能除热消暑、去火降燥、生津解毒。青茶不寒不热 ,秋饮可生津益肺、去燥润喉 ,并可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饮茶有道@王浩  相似文献   

11.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按中医理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加上深秋花木凋谢,叶落草枯,睹物伤感,情绪波动,心情烦躁,忧郁不乐。此时如适时调补,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适反应。百合是中国的传统花卉,因其"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远在南北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来了,人间万物万千变化,我们人类也要因春而食。主食方面:莲子、栗子、薏米、芡实等碳水化物相对较多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一方面提供了能量,另一方面这些特定淀粉类的食材还可以起到健脾、去痰、养胃、降燥的作用。尤其是在这样的天气下,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痰多咳嗽的情况,此时不妨用马  相似文献   

13.
春华则秋实     
公历3月,北半球迎来了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尽管神州大地依旧春寒料峭,拂面而来的风已没有凛冽之势。春天是万物俱荣的季节,草木萌动、百草新生,更是播种的好时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即是此理。对人体健康而言也是如此,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季做好正确的养生措施,才能收获健康。养生应顺应时气。《黄帝内经》中说,春季养生,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是"生"的季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年春来到,与春天有关的疾病也多了起来,其中来眼科报到的人就不在少数。眼科中医专家表示,春天微生物活跃、人体肝火旺盛,容易导致眼病多发。  相似文献   

15.
油墨调配对催干剂(燥油)的适量加放是印迹适时干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套印叠色的印刷品,它涉及到每一色墨层干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下一色的套印。现就催干剂对印品干燥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一、催干剂的作用及组成 催干剂俗称燥油,主要是402号红燥油和78号白燥油两种,油墨中加入催干剂可促进印墨的干燥,同时减少油墨对纸张的渗透作用,提高印迹的光泽。  相似文献   

16.
降春火妙方     
乐怡  潘铭  小风 《食品与药品》2011,(4):78-79,4
每逢春季来临,因上火引起的种种不适也会相伴而来,这与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气候干燥多风、人体的内热蓄积较多关系密切。加之春天属木、肝气旺,也容易使人火气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有许多优点的微波加热烘燥法用于蚕茧干燥,将三种供试茧,就其缫丝成绩及生丝检验成绩与热风烘燥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若能将微波波长,输出功率、照射时间及为减少干燥不匀而制作辅助装置进行调节和组合,就能得到在短时间内将鲜茧烘干的有效烘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气的濡润。秋天属于西方,西方生燥。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由感受外界燥邪而引起,多从口鼻而入,其病从肺卫开始。内燥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以致机体阴津亏虚而致。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分,秋有夏天的余热,故有温燥;又有正冬天之寒气,故有凉燥。秋季饮食应以养阴清热,养阴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秋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人,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人,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  相似文献   

20.
季楠 《烹调知识》2011,(12):21-21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按中医理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加上深秋花木凋谢,叶落草枯,睹物伤感,情绪波动,心情烦躁,忧郁不乐。此时如适时调补,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