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粥与枣庄粥     
王新权 《四川烹饪》2000,(12):27-28
粥,全国各地的人均爱食用,枣庄人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有粥谱,现代有粥书,中央电视台还曾把粥作为饮食文化专题去拍摄,片中播放了南方某地800多种不同的粥,可谓洋洋大观,不胜枚举。但不知何故,在众多的品种之内,却唯独不见枣庄人做的、喝的粥。粥是何物﹖《辞海》把粥解释为“稀饭”;《现代汉语词典》称粥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状食物。”后者对粥的解释比《辞海》更加明确具体。《新华词典》对粥的论述,则综合了上述两种解释,称粥为:“用米、面煮成的比较稠的半流质食品。”权威性专业辞书《中国烹饪辞典》…  相似文献   

2.
经典验方     
宁莉 《饮食科学》2012,(5):15-15
吃黄瓜粥袪斑效果好很多人喜欢将黄瓜片敷在脸上,这种"蔬菜面膜"有美容祛斑的作用。其实,喝黄瓜粥效果更好。用黄瓜片外敷,人体很难充分吸收其营养,而喝黄瓜粥就不一样了。可先将一到两根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待米烂时入粥,煮至汤稠即可。黄瓜富含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有斑一族"经常食用黄瓜粥,对消除雀斑、增白皮肤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孩提时代,听长辈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户人家,父亲和儿子先后饿死,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贤惠孝顺.,婆婆以粥糊口,艰难度日。喝粥时,媳妇怕婆婆饿着,自己总是喝上层的米汤,给婆婆盛稠粥。天长日久,喝米汤的媳妇体态丰腴,  相似文献   

4.
吃粥在中国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人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药物与谷米同煮称为"药粥",具有协同作用,且原料简单易得.但不要不加选择地服食"药粥",要根据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春秋有别,冬夏不同的原则,因人因时辨证选用.如春吃菜粥,夏喝绿豆粥,秋用藕粥,冬食腊八粥.  相似文献   

5.
滕州的粥     
所谓滕州的"粥",属于滕州人的早点饮食,由小米和黄豆磨浆熬煮而成,其色泽微黄玉白,其质地细腻爽口,其味道醇香绵长。作家张抗抗说:"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滕州的粥也是如此,据说是楚汉争霸时传下来的,算来,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想喝滕州的好粥,应到乡村的集镇上去,那里有味道最纯正的粥。粥铺子多是一个草棚子,内有矮桌凳若干。卖粥的,早把凌晨熬好的粥倒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品工业》2006,(6):57-57
粥,又称“糜”,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乃是我国独有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中的特定产物。早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就开始以粥充饥,《周书》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可见,自古人开化时起。粥就已经有了自己最初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的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起,日本的民间就流行喝七草粥的习俗。在正月初七那天,很多日本人把七草(即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熬成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粥喝。日本有句谚语说,“喝七草粥可祛病防灾”。他们相信,如果在正月初七这一天喝了“七草粥”,就一年都不生病。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经济相当落后,人民生活还没有达到温饱的水平,过年过节难免暴饮暴食,极容易造成肠胃胀满,这个时候喝“七草粥”,能消食、他积,这是符合医学道理的。同时,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比较少,运动也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机能失调,这就需要补…  相似文献   

8.
分粥     
《今日印刷》2009,(6):50-50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每天轮流来主持分粥。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  相似文献   

9.
陈忠明 《中国食品》2010,(21):52-53
喝粥与吃粥一字美,区别吗?区别不大,但有区别。区别就在“喝”的粥稀薄.“吃”的粥稠厚。喝粥如喝水.在口腔中无障碍.顺溜很快入肚子里了.撒了一泡尿.就没了,饥饿感又来了.是短缺经济年代穷苦人骗骗胃肚的把戏。艰苦岁月天天喝粥.顿顿喝粥,没有感受到粥的好处.相反喝烦了,喝厌了。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粥棚是专门给穷人喝粥的.简陋得如当下的路边小摊食店。  相似文献   

10.
相传七个人同居,每天分食一桶米粥聊以果腹,然而天天都感到粥不够分。一开始,他们一周抓一次阄,决定周一到周日分粥的人选。结果只有自已分粥的那一天是吃饱的。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位信得过的人来分粥,其余的人为了多分一点粥便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腐败就此产生。接着又实施改  相似文献   

11.
《浙江盐业》2006,(4):54-55
管理故事: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2.
陈根生 《美食》2005,(6):51-52
喝了一辈子粥,想不到最近喝出了点味道来。  相似文献   

13.
无论远走他乡,还是守在本土的丰县人,都视豆粥为精血之物。城镇人把它作为经典早餐,几乎天天都饮。客居他乡者为能喝上一碗粥而欣慰。我在大西北工作数十年,每次回乡都要设法喝几次粥。上世纪70年代回乡探亲时,寻遍镇上都没喝上粥,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好像白回了趟家似的。喝过丰  相似文献   

14.
济南依山傍水.济南人又以食面为主.所以济南人吃饭自然少不了要有喝的.粥便是其中一种。济南的粥如龙山小米粥、明湖荷叶粥都是上品.而粥中之首当数”甜沫”。“甜沫”是济南最具特色的大众粥类食品,老济南人又称之为”五香甜沫”。  相似文献   

15.
话粥     
张琪璇 《美食》2006,(3):60-60
一入夏,胃口大不如从前。倒是想粥的欲望止不住地疯长。念绿豆粥,清火又去热。念百合粥,润肺又美肤。更念荷叶粥。荡一叶小舟于映日荷花间,采三两张新鲜的荷叶,将其入粥,这粥更是碧绿可人、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16.
每天都要喝上一碗粥,这是我国很多地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是如此.如在粥里加点中药同煮,则称为药粥,这是扶正防病的最佳之法.盛夏酷暑,喝什么药粥好呢?  相似文献   

17.
冬日鱼粥鲜     
刘锴 《烹调知识》2012,(1):71-71
鱼类食品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种比禽、畜肉类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品。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一股“鱼粥”热潮。寒冬时节,全家人围坐一起喝碗鱼粥,不仅解饥御寒,清除体内垃圾,起到健身增智之功,还可以使亲情像鱼粥一样滚热而可口。  相似文献   

18.
晓凡 《饮食科学》2006,(8):66-67
粥并不都是要趁热喝的。热粥凉喝,更有新意。粥里加些水果,则会更加清冽甘甜。选择什么样的水果煮粥?这除了根据宝宝口感的喜好外,还要依据水果的寒凉与温热性质来定。现时正是盛夏,因此应该选用寒凉性质的水果入粥。当然,如果孩子体质虚寒,则应该选用温热性质的水果入粥。寒凉类水果有柑、橘、草莓、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樱桃、石榴等。葡萄、菠萝、枇杷、山楂等则属于性平类水果,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相似文献   

19.
快乐小品     
一步到位老公手机坏了想让老婆买个新的,老婆问:"想要个什么样的?"老公说:"最好能一步到位。"老婆瞟了一眼,把给自己老爸的老人机扔了过去:"给,还真会过日子。"喝粥腊八节,奶奶带着孙子们,一人捧着一大碗热粥,稀里糊噜地喝着。奶奶突然不喝了,拿着筷子在粥里搅啊搅。孙子们想:哦!是粥太烫了。于是大家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搅啊搅……  相似文献   

20.
洪涛 《饮食科学》2000,(11):29-29
在对我国的河北、河南、山西省和北京市的食管癌高发区进行调查时,发现该地居民多喜欢吃热食、喝热粥、喝滚烫的开水,或喜欢蹲着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