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稀土气态配合物LnAl3Cl12的稳定性进行线性分析,发现其稳定常数的对数值,与镧系离子势(Z+/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将镧系稀土分为两组,La-Gd和Tb-Lu;与镧系离子基态角量子数存在斜W效应,将镧系稀土分为四组,La-Nd,Pm-Gd,Tb-Ho,Er-Lu。在每一组内,LnAl3Cl12的稳定常数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范玉华  毕彩丰 《稀有金属》1995,19(4):241-244
首次合成了双希夫碱水杨叉替联苯胺与稀土硝酸盐的3种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手段,确证配合物的组成为[LnL(NO3)2]NO3.4H2O(Ln=La,Pr,Sm),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石富 《稀土》2007,28(1):45-4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稀土电解槽的电阻常数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电阻常数的计算公式,对于稀土电解槽的设计和操作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稀土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在稀土氨基酸固体配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它们的研究意义、应用价值、合成方法、成键特性、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的多聚链状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四种新型β-二酮和钇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义朗  李新生  张华  欧阳萌 《稀土》2004,25(6):87-90
合成了4种β—二酮:乙酰丙酮(HAA),三氟乙酰丙酮(HTTA),苯甲酰丙酮(HBA),二苯甲酰丙酮(HDBA)与钇( )的配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配位数和稳定常数,结果显示这四种配合物的配位数均是3;它们的稳定顺序为:Y(AA)3>Y(BA)3>Y(DBA)3>Y(TTA)3。  相似文献   

6.
稀土植物生长素类固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7年来,我国在稀土植物生长素类固体配合物领域的研究进展,简介了它们的合成方法、成键特性、热稳定性及其对促进植物扦插生根和提高座果率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外层电子结构基本相同,而内层4f电子能级又相近的这种特殊的电子构型,使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质.本文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分类、发光原理以及对稀土配合物的研究现状从β-二酮、有机荧光团和过渡金属三种不同的敏化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镧系稀土及钇芳香羧酸固体配合物的发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量了12个稀土及钇(3价离子)苯多羧酸和杂环羧酸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讨论了不同配体对同一稀土离子发光影响和同一配体对不同稀土离子发光作用。结果指出苯多羧酸配体对Tb ̄(3+)、Eu ̄(3+)等四个稀土离于有较明显的能量传递作用。这作用与镧系离子间呈现双峰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情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漫波  苏凡  马录芳 《稀有金属》2002,26(2):156-159
系统分析了 1991~ 2 0 0 1年间发表的近百篇有关稀土与氨基酸配合物的文献 ,主要讨论作者国籍、刊物、机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的科研人员对稀土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性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 90年代末开始 ,研究朝着稀土 氨基酸 过渡金属异核配合物和以氨基酸为配体的高pH值下镧系 羟基自组装配合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抑菌圈法,测定了5-氨基水杨酸及7种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3种细菌均表现抑菌作用,不同药物的抑菌作用具有选择性,不同的药物对同一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较大;总体上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5-氨基水杨酸,抑菌活性均随浓度增大而增强;8种药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最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为第一配体,茚三酮(Ni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组成为Ln(PMBP)_3·Nin·3H_2O(Ln=La、Nd、Gd)的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 ̄1H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二茂铁甲酸作为配体与十四种稀土元素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XPS谱测定,讨论了它们的组成及Ln4d5/2、Ols、Cls、Fe2pl/2、Fe2p3/2谱和伴峰现象,说明了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变化和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组成为:[η5C5H5Feη5C5H4COO]3Ln·H2O,(Ln=La~Lu,Pm除外)。  相似文献   

13.
稀土硝酸盐甘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相中首次制得了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系列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配合物通式为RE(NO_3)_3(Gly)_4(RE=La、Ce、Pr、Nd、Sm、Eu、Gd、Tb;Gly=Glycine)。采用厚平板洞穴法试验了配合物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肖焕明  索全伶  刘兴旺  郑焱 《稀土》2007,28(6):11-14
在乙醇溶液中,以稀土氯化物(PrCl3,NdCl3,SmCl3,EuCl3,TbCl3,DyCl3)、丙烯酸与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6种三元稀土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测了其分子结构.将稀土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了六个稀土高分子共聚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凝胶色谱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平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时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实验以黄芩苷-钴(II)配合物为例进行探讨。在常温常压下,采用pH电位滴定的方法,对黄芩苷与钴离子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通过使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对一定溶液体系中的黄芩苷溶液及其与钴离子的混合溶液分别进行滴定,借助自动电位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其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用生成函数截距法计算出了黄芩苷-Co(II)配合物的一级和二级稳定常数分别为lgKCoA1=5.89,lgKCoA2=5.07。通过对黄芩苷-Co(II)配合物各物种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在pH>8的环境下,有利于配合物的合成,可为被重金属污染的弱碱性土壤进行修复时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稀土壳聚糖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室温下,壳聚糖与稀土硝酸盐溶液在稀醋酸中反应,制得一系列新型稀土壳聚糖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差热-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等对合成物进行分析、表征.所合成的配合物由分散的纳米粒子组成.并采用培养基扩散法、营养肉汤稀释法等抑菌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在200μg·mL~(-1)~300μg·mL~(-1)范围内,低于800μg·mL~(-1),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壳聚糖、稀土硝酸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铕(Ⅲ)、铈(Ⅲ)稀土离子、稀土与2,4,5—三氯苯氧乙酸、α—荼乙酸、荼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等植物生长素的混合物以及生长素类稀土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类配体为非电极活性物质,铕(Ⅲ)及其与生长素类混合物都显示了近乎可逆的电子迁移过程;铈(Ⅲ)及其与生长索类的混合物则为不可逆的电极过程,而生长素类稀土配合物依配体的不同而显示电活性或非活性。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英  张有娟  雷雪峰 《稀土》2004,25(6):63-67
综述了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的类型、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光学、生物工程和医学等方面。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进医学与农业的发展和创新。医药方面,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稀土氨基酸配合物能抑制癌症、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以用作癌症肿瘤病人的化疗药物;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治疗某些细菌真菌引起的疾病;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改变DNA结构,从而治疗某些基因问题产生的疾病。农业上,稀土氨基酸配合物作为农药,既可直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抑制真菌类的生长,间接促进农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20.
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以L表示)与稀土硝酸盐合成了四种新固体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L(NO_3)_3(Ln=Y、Nd、Eu、Er)。推断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