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群 《断块油气田》2000,7(1):23-26
由于陈家逆断层(F7)的分隔,冷家地区形成了东、西两套构造与沉积特征明显不同的地质区域,导致了两者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分布规律和成藏条件。本文从区域构造格架入手,系统研究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划分出深层,中层,浅层和冷东四套断裂系统,建立了F7东西两侧的油气分布模式,并总结出8种油气成藏机理。  相似文献   

2.
桩南断裂带位于孤北洼陷内部,对两侧的边界断裂起着继承与连接的作用.受区域右旋走滑作用影响,在本区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拉张构造,并且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连接两侧边界构造带的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域.为探索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分析构造分区和油气分区,首次提出桩南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同时重点剖析油藏沿构造变形区的有序排列规律,明确了桩南断裂带分段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本区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庙岭低缓构造带断层系统具有五种成因类型,其发生发育主要分为早燕山和晚燕山两期。断层与局部构造的关系主要有三种:①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发育及形态特征;②断层为脱顶构造的表现形式之一;③断层对局部构造的切割破坏。断裂活动与区内油气勘探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后期发生的长茂司断层等是影响区内油气保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笔架岭地区以复杂断块油气藏为主,断层的阶段性活动控制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封闭性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赋存层位在平面上的变化,断层的形态和组合控制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盆地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伸展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等4种断裂类型。盆地演化总体经历了古近系裂陷期和新近系坳陷期两大演化阶段。盆地伸展裂陷期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在古新世-始新世形成NE向、NEE向伸展断裂;渐新世在走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NEE向走滑伸展断层和近EW向次级断层。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生烃洼陷的分布和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与生油洼陷相邻且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带和凹陷中央的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断裂组合分析,认为孔雀河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断裂平面展布特征不同,西部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右阶雁行排列,中部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平行排列,东部断裂主要为北西-近东西向左阶雁行排列。通过平衡剖面分析,分段研究了孔雀河地区构造演化过程,结合典型油气藏特征,认为古生界剥蚀较弱而中生代构造隆升、且位于通源断裂附近的地区,有利油气聚集成藏;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认识双城地区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断裂特征及典型构造,研究形成机制,探讨构造形成期次与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双城地区经历了营城组末期挤压、泉头组末期走滑和嫩江组时期抬升三期改造作用。其中,泉头组末期走滑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左行走滑构造,形成了以NNE、NW向断裂为主的一组共轭断裂,且在走滑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方位具有不同的次级应力,形成一系列走滑伴生构造,兼具张性、压性的不同性质,其中NNE向断裂具有压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正向构造,而NW向断裂为张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负向构造。通过热史模拟表明双城地区在青山口组末期进入生烃高峰期,晚于泉头组左行构造形成时期,结合构造性质和成藏条件,明确了三个NNE向构造带为近期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笔架岭地区以复杂断块油气藏为主。断层的阶段性活动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断层的封闭性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赋存层位在平面上的变化 ,断层的形态和组合控制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雷利安 《河南石油》1995,9(3):11-16
在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形成发育对油气生成、运移、分布富集的控制作用。指出桥口构造油气分布富集宏观上受背斜构造背景控制,局部油气的富集则主要受断裂的形成发育控制。由于断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的阶梯状活动,控制了含油气层系由东向西、由老到新、由深到浅的阶梯状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区凝析气藏特征及天然气类型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油区40个已知油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分析和单井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统计学原理,建立了根据不同烃类系列组分识别天然气类型的统计方程。这些方程能够有效地区分辽河油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中的溶解气、气藏气、油气藏气和凝析气藏干气,为辽河油区天然气储量评价和天然气高效合理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河西部凹陷船舱式油气运聚系统特征初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发育2套区域性异常流体超压封盖层,将凹陷分隔成上、中、下3层各自独立的层状流体封存系统。因超压封盖层深度较固定,不随层位变化,将其称为“船舱式流体封存系统”。下舱的顶板深2900~3300m,是形成最早、演化程度最高的油气发生器,生成的油气最丰富,大部分已向上运移到中舱和上舱;中舱深度为1200~2900m,具有广泛分布的高孔渗优质储集层和良好的超压封盖层,并发育良好的圈闭,最有利于油气成藏;上舱为1200m以浅,是开放式油气赋存系统,其边缘开启带处于湖盆岸线附近,是上、中、下3层舱泄漏油气的共同排放带,油气来源丰富,成为稠油富集带。西部凹陷应加强中舱的勘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以寻找岩性等隐蔽油气藏为主;在上舱,应注重寻找浅层气和稠油;下舱勘探以寻找各凹陷的低潜山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气分布的差异性,系统分析了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形成、有效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差异控制优势运移通道的发育,断层面在纵向上和走向上均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有效性,油源供给条件、断层分布位置、断层性质、断层活动性和流体压力等是影响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层系和横向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描述了该凹陷石港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研究了其构造演化规律,定量计算了石港断裂带的断层活动性,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结果表明,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地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和近东西走向的2组断层。石港主断裂沿走向呈3段,即北段、中段、南段,北段主要为雁列式断层、负花状构造,南段以帚状断裂、阶梯状断裂为主。石港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阜宁期走滑伸展主断层活动阶段、戴南三垛期强伸展走滑负花状构造发育阶段、新近纪第四纪构造稳定阶段。石港断裂带的油气藏主要受构造的控制,一系列次级断层与主干断层形成断鼻构造与复杂断块圈闭;戴南三垛期断层活动性强,有利于聚集来自三河次凹的油气,形成油气藏。结合断层封闭性及裂缝预测结果,认为石港断裂系的东侧断裂夹缝带、石港和桥河口地区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气测录井在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区的特种油气藏十分发育,但油藏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增加了其发现与评价的难度。气测录井在部分特种油气藏的解释与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将气测解释与评价技术应用于裂缝性等一些特种油气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下采油树中油气流动的通道很多,流体对生产通道壁面的冲蚀会导致其失效。借助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研究生产通道模型的冲蚀特征,并应用BP神经网络对CFD模拟得出的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再将上述BP神经网络模型并入遗传算法GA中,从而建立起基于GA–BP的过流通道结构优化模型,以最大冲蚀率的极小值为优化目标对生产通道进行结构优化,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滩海油气开发特点,从海域地理环境、环保要求、生产资料、劳务价格等方面分析了滩海油气开发成本较高的原因,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潍海油气生产成本的对策,对于降低滩海油气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通道钻完井技术及其在我国海上油气田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单通道钻完井技术的基本概念、适用条件及主要特点,并简要介绍了UNOCAL公司在泰国湾应用该项技术取得的成果。UNOCAL公司在泰国湾进行单通钻完井作业时,对许多配套技术和管理理念进行了优化,使该项技术的整体效益更加突出。应用单通道钻完井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钻完井费用。初步分析了单通道钻完井技术在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以粗面岩为主 ,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风化裂缝、各种溶蚀孔洞和气孔组成。储集层的性质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与裂缝相连通的气孔和半充填的杏仁孔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储集空间 ,因此常规的测井解释不能客观地反映火山岩储集层特性。针对该区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 ,在进行储集层参数解释时 ,应用裂缝孔隙度表征储集层物性 ,对测井资料进行了特殊处理 ,得到了与试油一致的结果。本项研究不仅在本区识别出 3个新的优质储集层发育段 ,而且为指导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