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宁 《化工设计》2006,16(5):29-30,42
应用Mises屈服条件,考虑温差应力对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疲劳寿命的影响,从剪应力强度最小原理与剪应力强度均匀分布原则,分析得到最佳弹性-塑性交界面半径公式,结果表明剪应力强度最小原理和剪应力强度均匀分布原则是相容的。文中公式可供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秀波 《化工科技》2010,18(6):50-52
介绍了大庆石化公司高压聚乙烯装置的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运行、检验和重新自增强情况,提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进行检验和重新自增强的周期,为国内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在聚乙烯生产中使用广泛,逐渐成为高压聚乙烯生产装置的核心设备。但由于工作环境易燃、易爆、高压等特点,超高压反应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尤其化学腐蚀容易导致其发生裂纹、穿孔等问题,导致反应器发生爆炸很容易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给社会带来财产损失,给人民带来危害,因此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检测维修一直是重要工作之一。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内部的物料往往易燃易爆,在设备使用期间还会受到温度、压力、开工停工循环的影响,反应剧烈,超高压管式反应器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结合声发射等检测实验,对自增强中的反应器进行监测,并结合声发射特征时参量的变化,与涡流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利用声发射技术可以高效地监测到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缺陷,并具备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反应器长期在高温、高压的严酷条件下服役,受到压力波动、腐蚀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本文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模拟分析,针对某石化厂的现役超高压聚乙烯管式反应器,研究其自增强处理前、后,工况条件下反应器沿壁厚方向当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安全系数,量化评估自增强处理对反应器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谭立平 《化工机械》2014,(2):184-189
为了加强生产聚乙烯的管式反应器的使用和管理,对管式反应器所采用的设计理论进行选择,对设备自增强前、后的强度和应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 Tresca 和 V.Mises 屈服准则,综合考虑开式和闭式超高压反应管的操作压力及操作时的管壁温差应力,以及材质应变硬化,包辛格尔效应、材质不均匀性对自增强的影响,按反应器具有最低操作应力水平的原则,对目前计算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最佳自增强半径的理论公式进行了修正。经试验数据和工程实例验证,修正式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华南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对上海金山化工总厂塑料厂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及其管材AISI4340钢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以及大庆石油学院对大庆石化总厂塑料厂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及其管材30CrNiMo8钢所进行的细致研究工作,评价了包头特钢厂研制的新钢种G4335V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分析了超高压聚乙烯管式反应器生产的三大关键技术:(1)高纯度、高强度、高韧性的低合金钢生产;(2)管材的加工及检验;(3)自增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常,我们称100公斤力/厘米~2以上的压力为高压,而1,000公斤力/厘米~2以上的压力则为超高压。由于超高压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如何设计一个质量合格的超高压容器的问题也愈见其重要。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超高压容器系建成于1939年德国1,500大气压的聚乙烯装置。至今聚乙烯工艺仍旧是超高压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典型。以超高压管式反应器为例,其设计压力已达到3,000至4,000公斤力/厘米~2,设计温度达800~350℃,工作时反应器要承受高温、高压和脉动变化的载荷,因此对反应器的设计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 经过自增强处理的的厚壁容器,壁内应力分布均匀、疲劳寿命增长、弹性操作范围扩大、承载能力提高、平均应力降低,在愈来愈多的高压、超高压容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外不少的科学工作者对容器的最佳自增强进行了研究,由于他们观点上的差异,所得结论亦不一样。 自增强容器操作时的合成应力为操作压力下的应力与处理得到的预应力(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
管式搅拌反应器功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型管式搅拌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在冷态物理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管式搅拌反应器内的功率特性,以水作为介质,在流量0~3.6 m3/h,搅拌转速100~400 r/min范围内考察了搅拌转速对功率的影响,并对功率准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T型桨管式搅拌反应器的搅拌功率P与N1.3~1.4近似成正比;搅拌功率准数与雷诺数满足下列关系式Np=109.79Re1.6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华南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对上海金山化工总厂塑料厂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及其管材SISI4340钢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以及大庆石油学院对大庆石化总厂塑料厂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及其管材300CrNiMo8钢所进行的细致研究工作,评价了包头特钢厂研制的新钢种G4335V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分析了超高压聚乙烯管式的反应器生产的三大关键技术:(1)高纯度、高强度、高韧性的低合金钢生产;(2)  相似文献   

12.
一、绪论管式反应器问题为化学反应工程学科中的中心问题之一。研究本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求管式反应器内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寻觅最适宜的设计方法和最佳的操作条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管式反应器在其操作上具备一般连续反应器的优点,而动力学状态又与间歇式反  相似文献   

13.
黄安智 《磷肥与复肥》2004,19(3):13-16,26
单系列年产磷铵40万t以上称为大型磷铵装置。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密苏里建设了世界上第1个磷铵装置以来,国外磷铵装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开发完善了多种磷铵生产技术,关键区别在于管式反应器和预中和反应器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不同磷铵技术的优、缺点。管式反应器加预中和反应器混合工艺是两者优点的有机结合,既具备管式反应器反应热利用率高的优点,又对湿法磷酸的质量有较强的适应性,此工艺为发展大型磷铵装置的最佳工艺。并介绍云南化工设计院设计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公司60万t/a磷铵装置,实践表明:该工艺是可国产化的大型磷铵装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4.
孙冰  余雏麟  高炳军  王传志 《化工机械》2021,48(3):359-363,479
针对超高压反应器设计特性和失效模式,利用ANSYS分析工具,并依据ASME相关标准,对有缺陷超高压反应器进行静强度和内应力分析,通过与原始设计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判定缺陷反应器的安全可靠性,提出整改建议,为化工装置的及时复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最新专利     
<正>一种生产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纺丝溶液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式连续法生产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纺丝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清式管式反应器为缩聚反应器、双螺杆捏合机为中和反应器串联的方法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夹套结构尺寸对反应器热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膨胀节不能降低夹套结构的应力水平,从而不能提高反应器的疲劳寿命.随着夹套封头外壁到设备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反应器换热面积减小,反应器的疲劳寿命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距离,使反应器疲劳寿命最高.  相似文献   

17.
刘国际  王光龙 《化学工程》1990,18(3):50-55,49
通过对不同液速、气速、管径、安装形式、流体物性与流体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磷铵管式反应器的流动可用Pe=20~50之间的扩散模型来描述;液速对返混的影响远大于气速;竖直安装比水平安装增大返混20%~30%;粘度变化虽使流速对Pe的影响发生逆转,但在管式反应器操作液速范围内,没有数量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正> 经过自增强处理的单层厚壁球形容器,具有壁内应力分布均匀、疲劳寿命长、弹性操作范围广、承载能力高、平均应力低等优点,现已在石化和冶金工业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曾对使用压力为105MPa(1050kgf/cm~2),直径为3050毫米,重达118吨的冷成型球壳进行了自增强处理。 在给定的工艺条件下,如何确定球壳的最佳自增强半径是迄今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没有考虑温差应力的条件下,曾对球壳的最佳自增强半径进行过探讨。但是,温差应力对自增强容器疲劳寿命的影  相似文献   

19.
超高压反应器剩余残余应力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光  徐彦廷  李伟  张颖 《化工机械》2001,28(4):207-210
在某石油化工厂超高压反应器中 ,选择工况条件最差的超高压自增强反应管进行了水压试验过程的内壁应变测试和声发射监测。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增强理论 ,总结出了利用声发射技术和应变测试对该种超高压自增强反应管进行检测与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可对这类反应管是否存在活性缺陷以及残余应力的衰减情况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机场道面达到设计寿命前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提出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于机场道面工程.采用后张法对机场道面混凝土小梁施加预应力,设计三分点弯曲加载方案对96根混凝土小梁进行弯曲、抗折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后,竖向荷载作用下小梁的挠度减小了2.99%~5.56%,拉应力数值及拉应力区显著减小;抗折强度提高了11.26%~59.42%,裂缝数量和宽度都明显减小;平均疲劳寿命增大了3.18~5.99倍,且随预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预应力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Weibull分布,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反映应力水平S和疲劳寿命N关系的双对数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