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搜索雷达和敌我识别天线系统必须同速、同步旋转,以便使目标回波和敌我识别应答符号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方向角度显示出来。其表面嵌有六元L波段微带阵列的X波段双曲面反射天线,已由意大利罗马Contraves公司生产。把L波段辐射体校调和装定于能够反射X波  相似文献   

2.
反辐射导弹对抗诱饵系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M的自身弱点,曾研制了诱饵系统来对抗反辐射导弹。通过分析诱饵诱骗ARM的原理,提出了采用通过改变导引头的工作频率使之由微波波段适时跳变到毫米波波段的双模导引头,利用毫米波导引头的窄波束分辨目标,直接摧毁敌人的雷达或诱饵站,理论分析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现代毫米波技术的发展.使毫米波元件、器件、电路都十分丰富,具备了研制并安装这种导引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光电信息     
《兵器》2013,(11):5-5
敌我识别添新意 敌我识别(1FF)是避免友军议伤的根本手段,但传统的敌我识别器只在双方每次靠近时相互询问和应答,  相似文献   

4.
敌我识别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敌我识别(IFF)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系统,已成为21世纪战场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目标识别目前具有目标特征识别、目标成像识别、无源探测识别、激光雷达识别、毫米波识别、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识别等等方法.寻找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识别方法是研制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所必需充分考虑的问题,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是当前研究之重点,多传感器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是其有效途径.由用户直接识别未知目标(即直接分系统)和向用户提供有关目标信息(即间接分系统)两部分组成的敌我识别系统,是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探测技术在智能地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毫米波探测的特点及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论述毫米波探测技术应用于智能地雷的目标探测、定位;雷场通信,敌我识别;攻击装药的自寻的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与红外与可见光探测器相比,毫米波辐射计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毫米波金属目标辐射图像的分割识别是制导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首先根据毫米波辐射特性确定不同亮温目标区域,然后利用形态学复合算法对辐射图像进行预处理,最后采用分水岭算法完成图像分割。3mm波段辐射图像分割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对低亮温毫米波辐射图像进行有效分割,分割后的目标轮廓形状与光学场景相符,与特征模板库匹配后可用于不同目标识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美国和西欧,人们感兴趣的波段是毫米波波段(18千赫以上)。因为毫米波系统可提供高分辩率和精度,这两点在军用和民用雷达中,特别是在近距离内,都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恶劣的环境中,如雨、雾、烟中,毫米波具有超群的工作本领。人们普遍的认为,未来的毫米波系统将会越来越依赖单片集成电路,而其所用天线也将采用毫米波半导体偶极子天线。尤其在通讯系统中,这种天线是既简单又适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战争特点,简述了敌我识别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了复杂战场环境下各种单一敌我识别手段的能力局限,结合外军敌我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和联合作战需求,提出了发展基于C~4KISR系统的联合作战敌我识别体系构想,并对其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预计以后联合作战敌我识别系统架构会随着C~4KISR系统不断升级改进以及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向着更先进、更智能化、效率更高的技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微带集成倍频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制了一个适用于弹载毫米波探测器结构的Ka波段倍频器.该倍频器将厘米波信号通过三次二倍频提升到Ka波段,并获得有增益的倍频输出。采用了MMIC和HMIC.从而实现了倍频组件的耐高过载和小型化。实验结果表明.倍频放大组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康特拉夫斯公司自七十年代中期首次介绍“防空卫士”以来,已生产了300多个系统,卖给了十多个国家。现在,康特拉夫斯公司对“防空卫士”又作了新的改进。除了原有的X波段雷达和电视跟踪仪以外,在“防空卫士”系统上装了爱立克逊公司的毫米波(Ka波段)跟踪雷达,以便改善其目标分辨能力和自动跟踪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申晓红  相敬林  姜喆 《兵工学报》2010,31(9):1157-1163
为了在海战中提高水中兵器敌我识别(IFF)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舰艇"声纹"标志的水中目标IFF方法。该方法将约定的秘密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后,采用混沌序列跳频(FH)图案的快FH技术,以实现第1级信息隐匿;以舰艇噪声的主要频带选取FH的工作频带,FH信号不但将舰艇噪声作为其掩护信息,而且其频谱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线谱,以实现第2级信息隐匿,形成"声纹"标志。在作战所需的时空范围内,依据该"声纹"标志识别我方目标。仿真分析表明:在多径及强舰艇噪声为干扰的背景下,当SIR=-10dB,SNR-4dB时,该方法对FH信号的误比特率小于10-6,3km距离的水库试验结果为均能正确IFF.该IFF方法不但简单灵活、识别速度快、准确性高,而且还具有隐蔽性好、抗截获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毫米波的频率介于微波与红外频段之间,兼有二者的优点,是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较为理想的工作频段.介绍了毫米波技术的优点、环境条件对毫米波传输的影响以及在制导系统中的应用,对毫米波最大作用距离进行了研究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毫米波技术能够适应战斗导弹、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军事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说明了毫米波系统有着较微波、红外、光学系统不同特性的优点.针对涂层隐身问题,研究了探索毫米波被动辐射计探测涂层隐身技术.考察了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的定位与计算方法.给出了毫米波被动探测距离公式,以及毫米波被动探测定位概率原理研究.然后根据探测的目标天线温度数据,给出了探测目标辐射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定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设计了一种弹载毫米波敏感器目标识别系统,说明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和步骤,给出了目标识别算法流程图,由于AT94K系列SoC的高速和内嵌的特点,实现了目标识别系统快速和可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被动毫米波探测技术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因此被用于反装甲导弹和末制导寻的领域.天线温度对比度是被动毫米波探测的核心参数.通过对装甲目标建模,导出装甲目标天线温度对比度的公式,结合典型地物目标视在温度的特征,得出装甲目标被动毫米波探测的最佳角度、距离和实用公式.实际测量显示,该公式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作为制导武器探测和设计的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勇  肖泽龙  许建中  彭树生 《兵工学报》2015,36(10):1867-1874
为尽量减少末敏弹中毫米波被动探测器野外试验的频率,采用室内半实物仿真代替野外试验。根据毫米波被动探测器探测装甲目标的原理与过程,建立了室内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与野外探测过程的模型进行了等效处理,研制了一款Ka波段被动探测器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将半实物仿真结果与高塔实测结果比较,表明了该毫米波辐射计半实物仿真系统和所建立的模型等效关系的正确性,可用于末敏弹研制及量产测试过程中的半实物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7.
Mode 5敌我识别系统是Mark XIIA系统的核心,对Mode 5信号的性能特点、工作模式、信号格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Mode 5信号的时域特征和编码特征,提出了一种Mode 5信号的识别方案;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Mode 5信号的分选识别,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谢驰  周肇飞  蔡鹏  张涛 《兵工学报》2007,28(11):1377-1381
针对大型工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问题,研究了一种激光跟踪测距方法。由双模热稳频He-Ne激光器产生的双频信号,通过拍波后,以拍波波长作为“光尺”,拍波零点对位确定拍波节点数,以同轴光路组合形成的双频激光干涉测量尾数。跟踪定位采用自适应跟踪,控制跟踪反射镜沿水平轴和垂直轴的转动,定位信号由CCD采集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偏移量。同时,驱动系统带动两个光栅编码盘输出跟踪反射镜转动的水平角度值和垂直角度值,实现空间尺寸测量。研究的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跟踪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用于空间光通信的宽带LiNbO3行波调制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空间光通信的宽带LiNbO3行波调制器,采用变频技术将Ka频段的信号变频到较低频率,再直接调制光波.并通过理论分析、分布电容求解及CPW结构的优化得到Ka波段微波光调制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其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之间采用激光链路,并论证了宽带LiNbO3行波调制器用于空间光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K波段定向耦合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微带定向耦合器传输损耗大,不适合工作在毫米波段,金属波导定向耦合器体积大难以集成加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K波段定向耦合器。该定向耦合器利用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微波传输结构,工作于K波段,具有2GHz的工作带宽,通过调整公共窄壁缝隙的宽度可以得到具有不同耦合度的定向耦合器。实验结果表明:该耦合器在较宽的工作频段内具有很高的传输系数,并且与微带平面电路匹配良好可以集成加工到平面电路中去,隔离度和耦合度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