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Ru(CN)_6]~(3-)在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中的掺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4犤Ru(CN)6犦掺杂剂对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的掺杂量以及掺杂位置对乳剂的感光性能都有影响。当K4犤Ru(CN)6犦的掺杂量为3.1×10-8~3.1×10-9mol/g乳剂之间时,掺杂剂掺杂在乳剂的任意位置,乳剂感光度都有提高,表明K4犤Ru(CN)6犦是浅电子陷阱掺杂剂。掺杂位置接近表面或接近内核时效果相对较好,最佳的掺杂量为3.1×10-8mol/g乳剂。当掺杂剂的掺杂量小于3.1×10-10mol/g乳剂,且掺杂位置接近富碘区时,乳剂的感光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K4[Fe(CN)6]掺杂剂对溴碘化银颗粒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的掺杂量、掺杂位置以及在乳剂颗粒内部的分布区域对乳剂的感光性能都有影响。掺杂位置接近表面或接近内核时效果明显,掺杂位置接近富碘区域时,乳剂的感光度上升的不明显,较佳的掺杂量为1×10-6mol/molAgNO3。  相似文献   

3.
照相乳剂中Sn(Ⅱ)离子掺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在制备天文干版的碘溴化银乳剂中,Sn(Ⅱ)离子的掺杂效应,实验表明:在一成熟阶段往乳剂中加入微量Sn(Ⅱ)离子后,无论是0.05秒曝光或较长时间曝光,其感光度均有提高,灰雾则降低。另一方面,乳剂低照度互易律失效程度也由于微量Sn(Ⅱ)离子的掺入而减小,其程度与Sn(Ⅱ)离子掺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不同时期,依次加入不同量碘盐和一定量甲酸盐,制得了两个系列的溴碘化银乳剂:一系列为碘含量分别为乳剂颗粒总银量的0、2×10-2、3×10-2、4×10-2和5×10-2I-mol/Ag mol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另一系列为碘含量与上述系列乳剂相同,并掺杂有1×10-4mol/Ag mol甲酸根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敏化和光谱增感后,甲酸根掺杂的溴碘化银乳剂较未掺杂甲酸根的乳剂,感光度显著提高,在一定量的I-掺杂范围内(0—4×10-2I-mol/Ag mol),灰雾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Fe(CN)6]^4—在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中的掺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K4[Fe(CN)6]掺杂对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的掺杂量以及掺杂位置对乳剂的感光性能都有影响.K4[Fe(CN)6]的掺杂量在每克乳剂3.1×10-93.1×10-11mol之间时,乳剂感光度都有提高.最佳掺杂量为每克乳剂3.1×10-10mol.掺杂位置接近表面时效果相对较好,表明K4[Fe(CN)6]是浅电子陷阱掺杂剂.当掺杂剂的掺杂量大于每克乳剂3.1×10-8mol,且掺杂位置在乳剂颗粒较深内部时,乳剂的感光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K4[Ru(CN)6]掺杂剂对T-颗粒溴碘化银乳剂感光性能以及光电子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剂的掺杂量、掺杂位置以及在乳剂颗粒內部的分布区域对乳剂的感光性能都有影响.掺杂位置接近表面或接近颗粒几何核心时效果明显,掺杂位置接近富碘区域时,乳剂的感光度变化不明显或是下降.掺杂位置决定了掺杂剂的最佳用量,在66%-92%位置掺杂时,感光度提高最为显著.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最佳掺杂位置和最佳掺杂量乳剂的自由光电子与浅束缚光电子的寿命都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介电损耗法测定了(NH_4)_2IrCl_6和(NH_4)_3IrCl_6在不同加入量(10~(-8)~10~(-3)M/MAgX)时对物理成熟后的AgCl(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的影响。随着铱盐加入量的不断增大,介电吸收峰f_(max)不断向低频方向偏移。当掺杂量达到10~(-3)M/MAgX时,吸收峰明显变宽。(NH_4)_2IrCl_6和(NH_4)_3IrCl_6的加入量相同时,这两种铱盐所导致的f_(max)的偏移也相近。 铱盐对于调变已经物理成熟的AgCl(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率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测定了碘含量对板状碘溴化银微晶的光吸收的影响,并利用Dember光电效应、低温荧光、高低照曝光等光物理方法研究所制备微晶的固体物理性质,发现微晶中碘含量的增加使光吸收增加。在低照曝光时,所有的乳剂均发生低照互易律失效,而在高照曝光时仅是碘含量为18 mol%的乳剂发生高照互易律失效。板状碘溴化银微晶乳剂的Dember效应和低温荧光的实验结果表明,微晶中的碘含量增加使Dember光生电压值下降,光电压表减时间变短,荧光强度下降,说明碘离子掺入量的增加使微晶中的缺陷数目增加,导致电子陷阱数和填隙银离子的浓度增加,造成光电子被捕获。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单分散正八面体AgBr乳剂中加入不同量CdBr_2和KBr以后的介电吸收频谱。发现Cd~(2+)离子的表面掺杂使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峰向低频方向位移。这种变化在CdBr_2的加入量为0—2×10~(-2)mol/mol AgBr范围内尤为明显。说明掺杂Cd~(2+)使正八面体AgBr乳剂中AgBr微晶的介电电导率σ_2显著下降。能进入AgBr微晶表面层晶格中的Cd~(2+)离子的数量不仅与乳剂中Cd~(2+)离子的浓度有关,而且与乳剂中的Br~-离子浓度有关。通过简单的水洗,可以将掺杂的Cd~(2+)大部分除去。水洗后,样品的介电吸收峰又向高频方向回移。在本实验条件下,Cd~(2+)离子掺杂的这种“可逆性”表明进入AgBr微晶中的Cd~(2+)离子主要是处在AgBr微晶的表面层内。样品介电吸收峰频率位置的这种可逆变化表明: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在保持连续相不变时,受分散相颗粒表面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氧化锌为载体,采用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得了银掺杂纳米氧化锌(Ag/ZnO)及稀土铈掺杂纳米氧化锌(Ce/ZnO)光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Ag/ZnO粒径在18nm左右,Ce/ZnO粒径在20nm左右,离子掺杂有效提高了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并且Ag/ZnO试样的效果要好于Ce/ZnO试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已有将冠醚化合物用于卤化银感光乳剂中的一些报道。为了改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性能,我们将合成的一种新冠醚——N-对甲苯磺酰基-7-氮杂-1,4,10,13-四硫杂环十六烷(NTsTTH)用于卤化银乳剂中,发现它能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 [Ru (CN) 6]4-在溴化银立方体乳剂中的掺杂 ,[Ru4(CN) 6]4-作为 1种浅电子陷阱掺杂剂可有效地改善乳剂的感光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掺杂位置和用量 ,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银影分散法增强照相影像是基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使再次形成的银影像颗粒缩小到原颗粒的约 1/100,提高银遮盖力从而增强照相影像。明胶层中来自卤化银晶格的银离子 Ag+ 在非催化还原过程中的络合作用决定银颗粒缩小程度,因而也是决定银遮盖力的关键因素。银离子的络合作用受乳剂层结构和经常规方法显影后生成的影像银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 本方法突出的特点是通用性和高效性 ,各种用途的黑白卤化银感光材料 ,包括工业和医用胶片,它们对电离辐射感光度可以提高 6~ 8倍 ,并保持影像原有的细部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葛明  陈蕾  杨光 《广州化工》2014,(12):47-4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单斜晶型BiVO4,研究银对BiVO4光催化活性的影响。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率低,而Ag+的加入大大增强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归结于Ag+的存在抑制BiVO4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XRD、TEM和EDS证实回收的BiVO4表面沉积金属银,形成Ag/BiVO4复合材料。Ag/BiVO4的光催化活性强于BiVO4。引入的银起到双重促进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可控双注仪设计并制备了三种系列共二十种片状多层结构溴碘化银乳剂及其外延体。用X射线能谱仪和电镜验证所所设计的碘离子多层分布和氯化银外延体的位置,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和感光性能,发现外延AgCl对主体微晶性质的影响随层次结构和外延位置不同有很折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Wagner极化法研究了掺杂K4[Fe(CN)6]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溴碘化银T-颗粒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并与未掺杂的晶体样品进行对比,分别考察了实验温度、掺杂剂用量、掺杂位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杂剂用量的增加,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都相应增加,这说明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但其抑制作用却因掺杂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掺杂量一定,掺杂剂掺在碘区附近时,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的变化较明显。随着实验温度的增加,乳剂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不同Si/B比含银可溶性玻璃结构与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RD测试分析手段对制备的Si-B-Zn-Ca-P-Ag-O系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Si/B比的不同,抗菌材料结构发生从晶体到玻璃体的变化过程,并且在Si/B=3和5(molar ratio)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MIC(最小抑菌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100mg/L.同时把生成的抗菌材料放在80℃的水中做耐久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g离子是随着时间缓慢释放出来的,Si/B=3和5时的溶出量(3.00mg/L和2.35mg/L)明显高于Si/B=1和8.4时的溶出量(0.85 mg/L和0.53 mg/L).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clay mineral-based adsorbent for Ag(I) ions extraction was obtained by modifying hectorite with 2-(3-(2-aminoethylthio)propylthio)ethanamine (AEPE-hectorite). The modified hectorite was used to recover Ag(I) ions from wastewater for further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hectorite.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silver ions extraction by AEPE-hector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adsorbent could extract Ag(I) ions from solution in a wide pH range (1–8) and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were achieved in the solution pH ranged from 4 to 9. AEPE-hectorite showed a good selectivity toward Ag(I) ions over Co(II), Ni(II) and Cd(II) ions and the solution ionic strengt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xtraction efficiency. The adsorption of Ag(I) ions onto AEPE-hectorite followed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with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of 49.5 mg g 1. The adsorben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recover silver ions from a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silver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hectorite was obtained after reducing with NaBH4. These results show an alternative in the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c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