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硫酸为主的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通过改变温度考察其对不锈钢抛光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温度范围;通过改变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中各组成的含量,考察其对抛光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既有较好抛光效果、抛光成本也较低的最佳化学抛光工艺为:H2SO4 20%-30%,HNO3 3%-6%,添加剂3%-6%,水余量,温度60-70℃,时间3-5min。  相似文献   

2.
铝及铝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常用的几种化学抛光工艺及其特点。对几种化学抛光工艺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验及应用发现:“两酸”化学抛光工艺对材料很敏感,而“三酸 ”化学抛光工艺适用材料广泛;指出改性“三酸”化学抛光工艺能有效控制黄烟的排放,保持传统“三酸”化学抛光工艺的各项优点。  相似文献   

3.
4.
铝及铝合金高亮度无黄烟化学抛光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化学抛光机理入手 ,通过大量试验得到高亮度的无黄烟化学抛光添加剂及相应的抛光工艺 ,在消除黄烟污染的前提下提高了无烟化学抛光的亮度 ,同时用电化学方法对添加剂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含铅青铜的化学抛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洪芳  纪立杰 《材料保护》2000,33(10):51-51
我们承接了一批材质为含铅青铜铸件的化学抛光 ,型号是一六六三。由于含有锡和铅 ,采用实用的HNO3 H2 SO4 工艺进行化抛 ,经酸蚀、出光、钝化后 ,表面形成一层黄色膜 ,干燥后外观及光亮度远远达不到用户要求 ,经摸索、试验 ,找出了解决办法。1 化学抛光工艺1.1 抛光工艺预浸蚀→光亮浸蚀→钝化→退膜。( 1)预浸蚀 由于是铸件 ,表面状况很不好 ,须预浸蚀。工艺条件为HNO31份 ,NaCl少量 ,H2 SO4 1份 ,温度 30℃ ,水 2份 ,时间 1~ 3min。( 2 )光亮浸蚀 工艺条件为 :HNO34 0 0g/L ,CH3COOH 4 0 0g/L ,H2 …  相似文献   

7.
马迪  徐龙贵  李树白  胡秀英  汪斌 《材料保护》2014,(9):54-55,69,8
如何得到优良的不锈钢表面,同时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已经成为当前不锈钢抛光研究的重点问题。回顾了不锈钢抛光技术的历史,介绍了化学抛光技术在不锈钢加工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国内外不锈钢化学抛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电镀铬对环境的危害,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含纳米氧化铈的镀铬工艺进行了优选,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改进后获得了低铬酸电镀硬铬的最佳工艺参数为:80.00 g/L CrO3、0.70 g/L H2SO4、3.00 g/L Cr3 、3.0 g/L CeO2、2.00 mL/L甲酸和0.15 mol/L碳酸钠,温度为30 ℃,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间120 min.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含纳米氧化铈的复合添加剂,不但大大降低了镀铬液中铬酐的含量和生产能耗,而且提高了电沉积Cr的阴极极化率,改善了镀液的分散能力,从而获得了光滑致密的镀铬层.  相似文献   

9.
周金保 《材料保护》1998,31(7):28-29
研究了一种用于3J1弹性合金的化学抛光溶液。介绍了抛光工艺及影响抛光效果的因素。抛光的合金表面几乎可达到镜面光亮度。新溶液用于生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钽片化学抛光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钽片溶解速度与化学抛光液中酸浓度的关系曲线.分析认为钽片产生自钝化必须满足:还原平衡电位远高于维钝电位,微电池的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大于致钝电流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抛光温度为40~45℃时,抛光钽片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经轧制后钽片表面达到了镜面光泽.  相似文献   

11.
焊接不锈钢的电化学抛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焊接不镑钢的电化学抛光工艺,确定了电化学去氧化铁及电化学抛光液的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为:H3PO4(85%)740~770mL/L,H2SO4(98%)180~210mL/L,CrO350g/L,明胶8~10mL/L,抛光液密度1.70~1.78g/cm^3,温度55~65℃,JA=35~45A/dm^2,槽电压10~20V,时间4~5min,阴极为铅板。该工艺不会使不锈钢基体产生点蚀,能使不锈钢表面及焊缝达镜面光亮。  相似文献   

12.
朱永华  潘国顺  刘岩 《材料保护》2011,44(7):47-49,8
目前,国产不锈钢超精抛光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其配方研制报道较少。为此,对不锈钢粗抛光后,采用超精抛光蜡进行精抛光,对其组分进行了筛选:以仪型氧化铝粉为抛光磨料;以混合硬脂酸作抛光内脂;利用油酸的润滑作用降低不锈钢表面的抛光温度,利用三乙醇胺与有机酸的皂化反应生成物润滑和清洁不锈钢表面;利用松香和石油磺酸钡提高不锈钢表...  相似文献   

13.
钢铁零件化学抛光工艺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斯雄 《材料保护》2003,36(1):63-63
化学抛光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特别是对不锈钢、钨及铝合金等应用广泛,工艺技术也较为成熟.化学抛光对钢铁零件特别是对低碳钢有较好的抛光效果,对于一些机械抛光实施较为困难的钢铁零件,化学抛光工效高,成本低.其作为电镀前处理工序或抛光后辅以必要的防护措施而使用都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表面耐蚀转化处理的不锈钢,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耐蚀能力提高80倍以上;中性盐雾试验测试表明,耐蚀等级达到10级。  相似文献   

15.
低碳钢在双氧水系抛光液中化学抛光时,双氧水易分解,温度不易控制,而在硝酸系抛光液中化学抛光会产生黄烟且能耗较大。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无黄烟低碳钢中温化学抛光液对Q235钢化学抛光,考察了化学抛光液组成及温度、时间对抛光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本工艺的化学抛光试样表面平整、粗糙度低,光亮度达3~4级;获得最佳抛光质量的化学抛光工艺为120~250mL/LH3PO4,100~200mL/LH2SO4,40~80g/LNaNO3,10~40g/LNaCl,20g/L复合添加剂,55~65℃,2~5min。  相似文献   

16.
新型准晶磨料与传统金刚石和Al2O3磨料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单颗粒模型,针对现实复杂工况情况,选取圆形、三角形、梯形和刀形四种典型磨粒形状,分别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切削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形状的磨粒,圆形磨粒对不锈钢纵向亚表层的影响最深。不锈钢表面经九次反复切削累积,圆形的等效应力是刀形的2.6倍,圆形的等效应变是三角形的5倍。磨粒反复切削工件表面后,针对不同磨料,准晶磨料对不锈钢亚表层的等效应力纵向影响深度大于金刚石和氧化铝。经准晶、金刚石和Al2O3磨料处理的表层最大的平均等效应变分别为77%、75%、45%。准晶磨料无论是圆形磨粒或尖角刀形磨粒,对不锈钢表面的作用机制都更倾向于塑变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焊接速度和层间冷却时间对成形件精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316L不锈钢焊丝在钢板上进行20层往复式堆积试验,设置了不同的焊枪运行速度和层间冷却时间,完成了4个金属薄壁墙体的制备,对沉积样品的形貌外观、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4组试样的制备过程都比较稳定,表面成形良好,层与层结合较为平滑,层间分明,无裂纹、塌陷等缺陷出现。当层间冷却时间达到一定值时,熔池凝固,样品的成形精度和高度较为稳定。单位时间内加入熔池的金属质量和热输入均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焊接速度下沉积样品的层高和层宽不同。由于焊接速度增大、热输入减小,试样的硬度略微增大,拉伸性能增强。沿薄壁件的构建方向,4组试样的维氏硬度曲线呈波浪形,从每个熔合层的底部到顶部逐渐降低。结论 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产品的成形质量、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都有影响,在保证成形过程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焊枪堆积速度能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无须模具、近净成形的先进制造工艺。不锈钢是一种在核电行业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实现不锈钢结构件的增材制造将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可为核行业带来革命性改变。以核电用316L不锈钢为例,系统阐述了不锈钢粉末增材制造研究现状,包括粉末制备工艺现状、增材制造成形工艺现状以及成形件的组织性能研究现状。目前,增材制造用316L不锈钢粉末的制备工艺主要为雾化法,粉末的物化性能受制粉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技术、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和等离子增材制造技术中,尤以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不锈钢的应用最为广泛。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存在各向异性,但各向异性可通过增材制造的后处理技术消除。目前增材制造最为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为热处理。与锻造316L不锈钢相比,经热等静压处理的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与辐照性能更优。目前,核用不锈钢的增材制造技术还处于起始阶段,后续应重点关注增材制造的成形机理及成形材料中子辐照性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莹  杨俊杰  易艳良  张治国  王小健  李卫  周圣丰 《材料导报》2021,35(23):23097-23105
各类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催生了各类抗菌产品研发和应用.抗菌材料按原料来源分类包括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天然抗菌材料和合成抗菌材料.不锈钢作为运用最广泛的无机金属材料之一,在抗菌材料的应用方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不锈钢获得抗菌性能的常规加工方法有两种,即表面改性和合金化处理.然而,表面型抗菌不锈钢经磨蚀后极易丧失抗菌效果,合金型抗菌不锈钢中抗菌离子利用率较低,这些都导致不锈钢的抗菌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者们除研究不同抗菌元素的抗菌机理外,还从提高抗菌不锈钢耐久性和抗菌效率方面进行了不同制备工艺的探索,扩大了抗菌不锈钢的使用范围.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抗菌不锈钢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抗菌性能.通过沉积法、渗透法和喷涂法等方式将抗菌元素被添加到不锈钢表面,可使抗菌层厚度增加,抗菌效果更稳定;适量抗菌金属元素被添加到不锈钢中,经抗菌处理后这些抗菌金属元素能够不断地向介质中释放抗菌金属离子,使不锈钢的抗菌率大幅提高.此外,为了满足抗菌不锈钢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使用需求,常在其表面引入羟基磷灰石、聚(L-丙交酯-己内酯)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物质,或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控制有害金属离子的释放浓度,以实现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有机结合.本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各种抗菌不锈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表面改性抗菌不锈钢和合金型抗菌不锈钢的抗菌原理、特点与制造方法.此外,针对常规制造法存在制备周期较长、材料耗损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本文结合增材制造技术的优势,试图寻找一种新型的抗菌不锈钢制备工艺,以其个性化定制、耗时短、精密加工等优势弥补上述缺点,并且介绍了增材制造抗菌材料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