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异丙醇/水、氟化石墨分别作试剂和原料,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出氟化石墨烯。所制氟化石墨烯呈二维、无定型的多孔结构,其中F含量高达49.7%。氟化石墨烯丰富的C-F键及其超薄的二维纳米结构有利于Li+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存储和扩散,因此所制氟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有较大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2.
不可充锂电池作为性能优异、绿色环保的一次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我国不可充锂电池及材料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面对十一五能源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不可充锂电池的宣传、资金投入。以及关键材料、新型锂电池体系等的研发,必将提升我国不可充锂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编按]  相似文献   

3.
兼具有机与无机材料双重特性的有机硅材料及其广泛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有机硅材料的优异性能、分类,已成为蓬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及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NaOH为活化剂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1mol/L(C2H5)4NBF4/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为活化剂可制备出比表面积943mol/L~2479mol/L、比电容57F/g~167F/g的活性炭电极材料。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不仅取决比表面积,而且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有关。孔径为2nm~3nm的中孔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扩散阻力,提高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利用率,从而使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4 锂电池电解质的技术现状 锂电池电解液的主要由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组成,其中溶剂主要有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EC)、甲酯等;电解质则包括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里(LiBF4)、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砷酸锂(LiAsF6)、三氟甲基硫磺酸(LiCF3SO3...  相似文献   

6.
PMTES/Fe_(2)O_(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E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MTES)、氯化铁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 ,制备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三氧化二铁(PMTES/Fe2 O3)有机 -元机杂化材料。研究溶胶 -凝胶体系的电化学性能 ,探索 MTES与 Fe2 O3杂化机理 ,并对该材料进行 IR、SEM、TG、DTA、XRD测试 ,结果表明 ,PMTES/Fe2 O3 杂化材料耐温性能优良 。  相似文献   

7.
无机材料的某些性能不仅取决于化学组成,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结构,包括显微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电子构型。本文将探讨某些性能与电子构型间关系,为寻找新材料与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共价有机框架具有强健的骨架、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便于金属离子传输的可控孔道以及利于优化电化学性能的可调控的分子结构,因此是理想的下一代可充电金属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此外,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没有传统无机电极材料价格昂贵及含有毒金属的问题,也不存在有机小分子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在下一代可充电金属离子电池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总结了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并着重讨论了通过调节共价有机框架的骨架结构、孔道、活性位点和电子结构提高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的策略。为了开发高性能的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未来的工作需着重于优化它们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进一步提高它们的工作电压以及探明它们的储能机制。本文将有助于开发用于下一代金属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KOH活化高温裂解的菠菜叶,制得分级孔活性炭。低温氮气吸脱附表明利用KOH活化所制活性炭材料含有微孔、介孔和大孔,且比表面积高达2616m2/g。FE-SEM和FTIR表明,分级孔活性炭呈颗粒状,且表面含有富氧官能团。采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对分级孔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分级孔活性炭在CV曲线中呈现良好矩形特征的双电层电容行为;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下,其比电容值为238 F/g。利用该分级孔活性炭所组装的水系对称双电层电容器,其电压可达到1.2 V,同时具有可观的能量密度,较高的放电倍率及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涂层材料的断裂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基体厚度相比,涂层很薄,因此细观力学模型可把基体作为半无限弹性体。由于涂层和基体材料的膨胀系数及弹性系数不匹配,涂层材料中残余热应力的解析解为 E_c/(1-γ_c)·(α_s-α_c)△T。用有限元法校核,该应力和解析解吻合得好。通过对涂层产生裂纹驱动力和断裂韧性的讨论,提出了抗裂涂层厚度公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对微纳尺寸器件的需求日益凸显,微能源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而微型超级电容器则是其中一种基于电化学电容实现储能的微型能量存储器件.设计了一种基于氧化钌功能薄膜的三维微柱阵列电极,并进行了相关的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谱(EIS)测试.测试表明在2 mm×2 mm的硅片上,直径为50μm、高为100μm的三维微柱阵列电极的比电容为2.43 F/cm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与同容量的二维平面电极相比,基于三维结构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具有明显的小尺寸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烧结合成方法合成了Li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Ni0.8Co0.2O2,试验分析了合成温度、时间、预处理方式和Li/(Ni+Co)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各影响因素,制得LiNi0.8Co0.2O2正极材料,其松装密度大于2.0g/cm3,首次放电容量大于160mAh/g。  相似文献   

13.
唐致远  崔燕  薛建军  陈玉红  谭才渊 《材料导报》2005,19(Z1):245-247,256
微型可充锂锰电池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微型可充锂锰电池所用正极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不同晶型的纯MnO2材料的可充性都比较差,对MnO2材料进行改性得到的复合二氧化锰(CDMO)可显著改善电池的循环性和稳定性.掺杂铋元素后所得到的CDMO可达到微型蓄电池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含不同取代数的硬脂酰基硅酸乙酯制备了有机-无机层状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有3种取代数目的硬脂酰基硅酸乙酯的水解产物都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同时随着长碳链酰基的数目增加,2θ向小角方向移动,层状材料的层间距变大,并对酰基链的排列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无机基有机复合光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民权 《材料导报》1998,12(2):56-60
无机基有机复合光功能材料研究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信息材料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本文系统总结、评述了无机基有机复合光功能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的进展、前景和面临的局限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无机材料种类众多、应用广泛,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科技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先导和推动作用。2016年9月25~26日,"2016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先进无机材料论坛"是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学术联盟主办;由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承办;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蚌埠工业玻璃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相似文献   

17.
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伟  顾嫒娟  梁国正 《材料导报》2007,21(10):27-31
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类通过化学作用或者物理作用将有机相和无机相在纳米级别上结合起来的具有优良热性能的材料,其集成了有机相和无机相的优点,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加工性、电性能等,在许多领域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按照该类杂化材料的组成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逐类介绍了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现有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仍以共混或添加型为主,含硅和(或)硼元素及其衍生物的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优异的性能,将会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等,介绍了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机有机材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系列填料改性型聚氨酯(PU)弹性体,比较了几种无机填料(如硫酸钙晶须、白炭黑和蒙脱土等)和不同比例的有机材料如聚苯乙烯(PS)对PU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无机填料均能使弹性体的撕裂强度和耐热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只有硫酸钙(CaSO4)晶须对提高拉伸强度有贡献.用不同比例的PS改性的PU弹性体,随PS含量的增加,耐热性有明显的提高,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20.
骨组织重建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国内外当前非金属骨植入与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其复合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认为对界面结合的研究、新的智能型材料的研究是今后非金属复合骨重建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