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崂山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及水体营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崂山水库水质状况,2008年对崂山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为: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5属6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48.39%和27.4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3月份硅藻种类最多,7月、8月和10月绿藻种类最多。库区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 Bory.)、实球藻(Pandorina morum Bory.)、隐藻(Crytomonas Ehr.)、小环藻(CyclotellaKtz.)。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2.8×105个/L,8月份最高,达到40.5×105个/L。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05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6。总体来看,水库水体已经呈现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长江干流宜昌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水文要素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5年对长江干流宜昌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月度监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1属,其中蓝藻门7属,隐藻门1属、甲藻门2属,金藻门、黄藻门各1属,硅藻门14属,裸藻门2属,绿藻门13属。春季优势种为绿藻,夏季为蓝藻和硅藻,秋季为硅藻,冬季为绿藻和硅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显示宜昌断面主要为中污染和轻污染状态,该结果与水体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可知,在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成为影响现阶段宜昌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蓄水量发生剧烈变化,对密云水库库区浮游植物结构变化进行探究,寻找规律。结果显示:密云水库蓄水量的大幅上升,浮游植物种属数量增加26种,蓝藻增加11种,绿藻增加8种,硅藻增加4种,其他藻类增加3种;水体环境的变化使得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增加,优势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但仍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蓝藻数量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绿藻数量比例下降,硅藻数量比例先大幅上升后小幅下降,密云水库由蓝-硅-金藻类型水体转变成硅藻型水体;蓄水量大幅上升,导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下降,由970万个/L下降至580万个/L;蓄水量上升的过程中,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6~1.04、0.72~9.91和0.48~0.89;水温和营养盐是密云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蓄水量快速上升使得密云水库表层水温在不同时期和季节均略有下降,浮游植物密度下降;营养盐中氮元素含量的上升与磷元素的稳定为密云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提供充足的支撑。分析结果能为密云水库高水位运行模式下水质水生态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5年5月、9月、11月和2016年5月,湖北省十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大九湖关键断面选取9个监测点,对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采集,同时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大九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48属,其中绿藻门17属,占35.4%,硅藻门14属,占29.2%,说明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依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分布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判断大九湖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水中氮磷营养盐越高,浮游植物数量越多,因此控制营养盐成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西河湾2019年3~11月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西河湾水质状况为V类水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各采样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3.9~49.6之间波动,西河湾整体达到中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58属116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在种类上占据优势,分别占藻类种类数的41.38%和31.03%.各采样点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全年波动于0.35×10~5~180.6×10~5ind/L之间,平均为19.7×10~5ind/L. 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西河湾水体的污染程度3月、9月高于5月、7月、11月. 3种多样性指数对西河湾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显示该水体几乎全年处于中污型状态,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于 2014—2015 年对丹江 口水库进行为期 1 年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共 8 门 76 属 101 种,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占总种数 90.10%,绿藻门种类数最多(45 种),其次是蓝藻门(26 种)和硅藻门(20 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有所 不同:夏秋季节生物量明显高于冬春季节;优势种在冬季以颗粒直链藻、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铜绿微囊藻和小 环藻为主,春季以球衣藻、薄甲藻属及小环藻为主,夏季以简单颤藻、单胞衣藻原变种和球衣藻为主,秋季以类颤 藻鱼腥藻、简单颤藻、球衣藻和小环藻为主。应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Pielou 均匀度指数 J′、Margalef 丰富度指数 Dm评价水质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夏秋季水体营养化程度更高。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 总氮、总磷等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夏秋季受温度影响蓝藻、绿藻数量逐渐增多,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受水区生态变化风险。本研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变化及生物迁移风险提供 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平湖水体营养化状况,从2019年7月开始在东平湖开展了6次水环境和水生态调查实验,获取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及水体理化指标等数据,采用浮游植物指示生物法、丰度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了东平湖水体的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蓝藻门和绿藻门占据优势地位;不同时间不同监测点出现了不同的优势物种,但以蓝藻门物种为主,且均指示水体呈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上,东平湖水体呈现"轻富营养"水平,特别是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更高,达到"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冯雪瑶  李兴  刘瑞霞  王文达 《人民黄河》2021,43(9):100-105+170
冰封期水体中营养盐等环境因子随水体结冰而发生迁移,其分布状态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改变。采用聚类分析、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2018年1月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共有6门38属69种,其中硅藻和绿藻数量最多,其次是蓝藻;乌梁素海冰封期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279万个/L,浮游植物密度整体趋于稳定;浮游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相似性较高;TN、TP、NO-2-N、NH+3-N、COD、pH值为影响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冰封期浮游植物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与透明度、DO、pH值显著正相关,绿藻优势种与TN、TP、NH+3-N、NO-2-N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冰层厚度的空间分布与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在冰封期叶绿素a浓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同沙水库水生态状况,于2021年8月在同沙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质状况的调查。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8种,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47.9%,蓝藻门次之(27.1%),优势种以蓝藻门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微囊藻(Microcystis)为主,蓝藻门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均高于绿藻门。夏季同沙水库各采样点水质类型均为清洁—寡污染型,水体营养状态为富营养型,pH和NH+4-N是影响同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对常熟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尚湖开展了4个季度的浮游植物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采样定量检测到尚湖浮游植物8门79属141种,其中绿藻(56种)、蓝藻(33种)和硅藻(32种)为物种数较多的门类,主要优势种属有水华束丝藻、肘状针杆藻、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狭细颤藻、极细微曲壳藻等;全湖藻类密度与生物量大小按季节排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尚湖不同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子存在差异,DO、TN和SD对于取水口所在的东南半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在西北半湖,TP和NH_3-N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更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新乡定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7年7月、2017年10月、2018年1月、2018年4月对定国湖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定国湖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09种,其中绿藻门和蓝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浮游植物丰度、相对丰度以及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秋季浮游植物丰度最高,以蓝藻门的大型集胞藻为绝...  相似文献   

12.
为发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黄河下游地区典型水库中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两种山区与引黄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黄河下游地区山区(卧虎山、锦绣川)和引黄(鹊山、玉清)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采样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55种属,以蓝藻、绿藻和硅藻门类群为主;常见属种包括脆杆藻属(Fragilaria Lyngbye)、浮丝藻属(Planktonema)、小环藻属(Cyclotella)、小球藻属(Chlorella)等。4座水库浮游植物丰度为42×10~4~4566×10~4cells/L,季节差异较大,丰水期丰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期,以卧虎山和鹊山水库丰度较高。统计分析显示,山区和引黄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分别受TP、水温的限制,两种类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水体来源及类型关系密切。将数据汇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离子类型、营养状态、氮磷营养盐组成及水温是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山区与引黄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取江西省鄱阳县自然湖泊道汊湖、城市景观湖东湖、养殖湖上土湖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1年每年的春季(5月)、秋季(10月)进行采样。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3种,浮游植物优势门类均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为蓝藻门。道汊湖的主要优势种有色球藻、微囊藻、平裂藻、鱼腥藻、长孢藻;东湖的主要优势种有衣藻、十字藻、盘星藻、色球藻、微囊藻、长孢藻;上土湖的主要优势种有微囊藻、平裂藻、鱼腥藻、长孢藻。研究期间,三个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其变化主要是浮游植物优势种属间再分配。影响道汊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WT)、透明度(SD)、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影响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SD、TN、TP、CODMn;影响上土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WT、SD、光照强度、DO、叶绿素a(Chl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降雨事件对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2年5月和6月分别在两次不同强度降雨期间进行浮游植物采集调查。结合浮游植物门分类和功能群分类方法,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探究两次降雨以及降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差异性,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析(VPA)探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9属125种,功能群划分为11种,其中S1、SN、MP和N为主要功能群。降雨Ⅰ和降雨Ⅱ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降雨Ⅰ期间由蓝藻向硅藻演替,且雨期硅藻占优;降雨Ⅱ期间由蓝藻向硅藻和绿藻轻微演替,但蓝藻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雨期功能群SN和S1丰度百分比减小,而MP或N丰度百分比增大,与蓝藻向硅藻或绿藻演替的变化特征一致。冗余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混合层深度(Zmix)、水温和营养盐共同驱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且门分类比功能群分类能更好地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本文可为降雨条件下浮游植物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2种。2014—2016年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49 mg/L、3.89 mg/L、1.54 mg/L;年平均丰度分别为9.45×106 cells/L、7.76×106 cells/L、3.91×106 cells/L。优势种主要集中在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种类。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解释率为25.32%,水位、透明度、电导率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水质评价表明,鄱阳湖夏季水质处于寡污至中污染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研究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17年4月(非汛期)和8月(汛期),对岳城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探讨岳城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岳城水库以及其它同类型水体的水质监测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非汛期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38种,汛期调查发现浮游植物4门25种;非汛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0.57×106个/L,汛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12.26×106个/L;非汛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45~0.98,汛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53~0.69。浮游植物类群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岳城水库水体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赵艳锋 《海河水利》2023,(3):19-25+35
为研究汾河水体营养状态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21年5—10月对汾河柴庄站进行连续6个月水生态调查监测,评价汾河水体营养状态、水华等级、浮游植物群落特征,采用Pearson检验法进行藻密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采用DNA分子测序技术诊断微生物群落状态。结果表明:汾河柴庄站5—7月水质为Ⅴ类,8、9月为Ⅳ类,10月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氨氮和化学需氧量;5—10月水体营养化程度均处于富营养状态,8、10月为轻度富营养,5、6、7、9月为中度富营养;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6属52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次之。藻密度与Chl-a、DO、CODMn正相关,与水温、TN、TP、NH3-N相关性不显著。分子测序诊断柴庄站水体细菌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主,真菌主要是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Chytridiomycota(壶菌门),其中Aspergillus(曲霉属...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18,(12)
正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生生物类群,常年分布于不同的水体类型当中,不同水体类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会有差异。河流型通过大部分支流回水区构建成水库型,水库形成缓水区。经过长期演化,河流、水库形成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体系,通常情况,水库型水体浮游植物以绿藻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库区不同水文与营养状态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库内以硅藻门小环藻、直链藻以及蓝藻门微囊藻和假鱼腥藻为优势种的浮游植物,其丰度受库区降雨、水位调节、营养盐水平和气温等因素共同影响,从入水口开始往下游方向存在明显纵向梯度分布,且呈现夏、秋季节高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丁玲  吴兴华  徐凌云 《水利学报》2023,54(5):554-562
针对水库型水源地——金泽水库运行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点并结合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基于Mike3软件的Ecolab模块二次开发,构建了可描述硅藻、蓝藻、绿藻3种不同藻类以及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碎屑等在水体中相互作用过程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对不同种类浮游植物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金泽水库运行初期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季节演替表现为春季以硅藻、绿藻为主,8—9月蓝藻大量增殖,10月蓝藻生物量快速回落后以绿藻和硅藻为主的特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有两个峰值,且春季峰值高于秋季,冬季生物量最低,温度是影响金泽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生消演替的重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表明,不同库区的流速和光照条件差异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库区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的竞争关系以及沉水植物的克藻效应有效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