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天山北坡城市群8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根据模型构建的3种水资源配置方案,对2017—2043年城市经济社会用水量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提出了要解决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用水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区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水定产、生态优先,通过保护好天山北坡城市群水生态等多项举措来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面向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西北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的模式,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和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其水分与生态结构及其驱动关系的剖析,认为:该地区的合理开发模式为建立水资源利用的社会公平性、高效率和高效益;高效利用模式为保证基本生态用水(50%)、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和开发替代性水资源;保护体系为在上游产水区建立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体系、在中游用水区建立用水与排污总量的平衡体系、在下游耗水区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高效利用体系,在保障措施方面,应树立新型资源和生态价值观、加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和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最终达到在西北地区建立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务件相匹配的经济结构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异和来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76个主要地级市数据,采用协同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处于初级、中级和良好协同的城市数量分别为30个、33个和13个。各城市协同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除呼包鄂榆城市群外,其他六大城市群协同度绝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黄河上游和下游内部差异呈下降趋势,中游内部差异呈上升趋势;上游和中游间差异最大,且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上游和下游间差异逐渐缩小。呼包鄂榆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小,关中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大;关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小,晋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发挥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就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管理保护对策。对政府加强和制定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相关政策有一定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区域水资源保护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13,(23):43-45
面对我国水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严重和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亟须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省区水资源保护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问责制,处理好人水关系。对区域水资源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省区水资源保护状况进行试评价.为有关部门加强水资源保护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菊 《人民长江》2024,(2):109-115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推进城市群水资源科学利用,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利用中国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2012~2021年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了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四大城市群10 a来人均水资源、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活、人均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3种用水生态足迹中,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比超过50%,人均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占比不足20%。(2)长三角城市群人均水资源及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最高,京津冀城市群最低;2015年后成渝城市群的人均水资源、人均生产用水及人均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均超过珠三角城市群。(3)京津冀城市群人均水资源承载力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群,而人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及人均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压力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2017年后成渝城市群的人均水资源承载力超过珠三角城市群。(4)研究年份内京津冀城市群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珠三角、成渝城市群水资源为生态盈余状态,长三角城市群总体为生态盈余状态。(5)随着水资...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问题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极端干旱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近些年来对干流开发利用缺乏全面规划 ,上、中游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 ,加上源流来水量减少 ,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塔里木河干流治理要以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绿色走廊、保护生态平衡为目标 ,采取必要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加强节水工程建设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控制上、中游耗水 ,增加下游生态用水 ,逐步恢复下游生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水景观消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水资源、加强地表水污染防治、依法保护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延津县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做了简要的分析,为该地区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及制定相关保护水资源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问题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极端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近些年来和对干流开发利用缺乏全面规划,上、中游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加上源流来水量减少,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塔里木河干流治理要以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绿色走廊,保护生态平衡为目标,采取必要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上,中游耗水,增加下游生态用水,逐步恢复下游生态。  相似文献   

10.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额尔齐斯河是横跨中、蒙、哈、俄四国并最终注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本文分析其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沿程变化过程,在合理评价中游地表水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干流为主线,构建了额河干流中下游水量沿程变化过程,以4个关键水文站为节点分析了额河中游干流的耗水量。最后,对额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斋桑泊水位变化与生态保护和中游水资源配置对下游俄罗斯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文化资源丰富地区.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核心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特点、水土环境和经济发展基本状态,以及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管理机制矛盾和公众参...  相似文献   

12.
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事矛盾加剧等问题,选取黑河中游地区6个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建立了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模型相比较,验证了物元可拓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干流的水资源管理因其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的制约性作用而倍受世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当地不注重该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水资源的利用供需矛盾突出,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管理好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对塔里木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今后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灌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涵养区,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南水北调工程稳定运行作用巨大。此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老灌河中游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定量评价,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水土保持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06—2020年间,老灌河中游水资源盈余状态年份约占总年份的86.67%,老灌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较好;充分拦蓄水土资源是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由于水土流失、污染物的偷排乱排、水资源的浪费、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原因导致其水质恶化、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为保持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流域进行整体综合治理;进行水功能区划,加强排污总量控制和审批制度,加强水质监控,健全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科研,提升水资源保护的技术能力,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流域与区域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健全联合保护的长效机制,使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得到改善。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川东北城市群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使川东北城市群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川东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 a间,川东北城市群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由0.187 8 hm~2上升到了0.295 8 hm~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较大(R0.8,P0.01);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0.274 8 hm~2下降到了0.141 4 hm~2;水资源生态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但2015年和2016年上升明显;川东北5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大,南充市2016年已出现了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大;广元、达州、巴中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优势明显,但呈减少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建义川东北城市群应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提高各行业的用水效率,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马书梅 《山西水利》2007,23(3):23-24,26
通过对长治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以保证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宁夏清水河流域生态水量确定及保障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治水思路下,生态水量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越来越重要。对清水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等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清水河流域生态流量和生态水量,结合清水河功能目标和保护要求等,确定区域的生态水量,提出生态水量保障措施,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且较为简便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该改进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时空分布情况,可作为对区域水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评估的参考依据。对台州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表明,台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为稳定,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全市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的分布极不对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21,(9)
正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核算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目的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定量描述,揭示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淮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统计年鉴、历年水资源公报、水利普查成果等已有成果和有关资料,收集近年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分析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核算现状水资源承载负荷。摸清淮南市各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