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21年将成为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化妆品市场增速将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快速控制好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外资化妆品品牌挽救业绩的重点市场。2021年,我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中国化妆品类零售规模达3 000亿元,已跻身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08年—2013年国内化妆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0.41%,位居全球第3,中国化妆品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有4 0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50多家,超过5亿元规模的本土品牌更是屈指可数;同  相似文献   

3.
2004年可谓是中国日化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外资品牌全面反扑,以宝洁、利华为代表的外资品牌轮番降价,与本土品牌在二、三线的低端市场展开了对攻。同时以巨资投放广告于央视,构筑传播壁垒,采取高空打压、地面低价紧逼的战略全面渗透城乡市场。全方位压制本土品牌。同时由于大环境的原因,上游原料、包材价格猛增,有的甚至翻了—倍,本土品牌承受着外资品牌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如何突破困局,成为行业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快速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更考验品牌的市场贴合度和市场引领能力。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中国品牌在这一领域的迎头赶上,和高铁等中高端制造  相似文献   

5.
<正>化妆品市场是一种品牌占有的市场,目前我国约有2万个化妆品品牌,但只有约4 000家具有生产能力的化妆品企业。化妆品代加工又称化妆品OEM,化妆品品牌市场的蓬勃发展造成化妆品生产企业OEM业务的繁荣。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三分之一的OEM业务转移至中国,同时促使更多的世界著名厂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外资化妆品公司若想以较低的成本开拓中国市场,在中国寻找化妆品OEM工厂是一条快  相似文献   

6.
原料是化妆品品质不断提升的关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化妆品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同往昔的变化与波动,直接影响了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2021年甚至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掌握着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命脉的十大原料企业,以及其主打产品、市场布局等。同时,根据企业需求,详细讲述了2020年中国化妆品细分原料市场中的爆款原料与走势,以及2021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欧莱雅在华销售总额为132.8亿元,较2012年增长10.2%,这是欧莱雅中国连续13年实现2位数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2013年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策略方面有较多的调整,引进了2个高端品牌圣罗兰和科莱丽,将大众化妆品部的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并宣布收购中国本土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对于2014年欧莱雅的发展策略,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分管亚太区)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瀚青表示:"2014年欧莱雅中国的目标是继续保持高于市场的增  相似文献   

8.
《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35(1):51-52
玉兰油营销受热捧伽蓝领先半步,回归基本2010年立白销售额120亿元亲戚牌打下农村市场遇瓶颈立白:抢夺外资品牌的商超"话语权"以功效铸口碑滇虹日化渐耀眼奥妮重启市场试销情况尚未总结品牌升级助力拉芳飞跃浪奇携手广州地铁春联征集继续深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妆品高端市场被外资品牌抢占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与合资品牌占中端、国产品牌占低端的局面遥相呼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观察这三者不难发现,随着中国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庞大的化妆品市场已经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化妆品品牌纷纷进入,以期自己在其中能占有一席“淘金”之地。有数字表明: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外资化妆品企业有450家,只占中国内地化妆品企业总数的14%,可是其销售额却占到国内市场的40%,显城市。据透露,2002年雅芳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0%,其CEO钟彬娴更是由于让雅芳起死回生的神…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2015,中国化妆品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零售寒冬之说蔓延,行业略显浮躁。值此2016开年之际,希望通过一些数据和一些观点来窥见行业未来之方向,预见未来之机遇。据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规模将超2 000亿元。这一庞大市场,吸引了众多人士为之"前仆后继"。笔者结合2016中国美容博览会的参展品牌与品类以及市场反馈,总结2016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1 本土品牌崛起,外资品牌转型在即  相似文献   

11.
1.受本土消费市场倒逼因素影响作为为化妆品产品企业提供原料的上游公司,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受本土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较大。而目前就国内化妆品消费市场来看,中高档化妆品品牌几乎被欧美日等国际大牌垄断,欧美日等国际大牌品牌溢价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3月2日,上海盛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日化协会携手联合举办的首届化妆品之感官评价交流沙龙召开,此次沙龙邀请华东地区的各大本土企业重要的化妆品感官评价师,一起分享感官评价在化妆品配方及市场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构建一个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交流平台,通过相互沟通推进行业标准建设,促进国内化妆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向同行介绍上海盛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感官评价体系。参会人员分别来自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贝泰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伽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沉浮。从最早外资进入中国掀起的第一轮合资热潮起.一些著名企业随之销声匿迹,以广告开路的外资企业开始鲸吞市场.眼睁睁地盯着宝洁攫取的财富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一些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终于在1998年前后开始发力,加之宝浩公司自身战略决策的失误,本土日化品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高。一时间.像雕牌、舒蕾、拉芳等不下几十个品牌开始闪亮登场.活跃在中国日化市场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伊始,当日化行业还未从露华浓正式退出中国的消息中走出来,另一个外资日化巨头欧莱雅也宣布自己旗下的护肤品牌卡尼尔正式退出中国。接二连三的外资品牌退出中国,这些消息吹皱了刚刚进入2014年日化市场的一池春水。和外资日化巨头先后遭遇经营上的困境不同,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却风景这边独好。以上海家化、相宜本草及自然堂等为代表的本土护肤品企业,强劲的增长势头,让外资企业也感受到些许压力。来自宝洁的消息称,他们注意到近年来国内护肤品企业的发展给玉兰油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全年,全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1625亿元,同比增长了13.3%。2013年,100年润发品牌旗下的男士洗发水系列在市场上成功突破,崭新的品牌地位不断提升。2014年,纳爱斯将以市场为龙头,争取新发展,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再提升1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美丽经济”正在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中国化妆品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从外资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到本土品牌快速崛起,正在销售、渠道、产品等各个赛道完成自我的超越,“国潮美妆”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美欧相继出台化妆品技术措施。2013年3月,美国纽约州法案规定,市场上销售的防晒化妆品均要附上产品标签;2013年7月11日起,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化妆品必须强制遵守Regulation No.1223/2009法规。受美欧实施化妆品技术措施的影响,我国化妆品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出口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今国内的化妆品市场进行了分类和预测,概述了国内的化妆品市场中,化妆品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策略,同时阐述了中低档化妆品的热点和趋势,举出了一些新世纪的化妆品——果蔬。最后,总结了外资品牌给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彩妆以前在中国一直被看为化妆品配角,近年来随着护肤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彩妆消费市场基本成型。一直由护肤品所主导的中国化妆品格局正在悄然变脸,彩妆越来越受到现代都市女性的青睐。有数据表明,国内彩妆每年正以超过40%~50%的速度增长,彩妆被称为化妆品里面的最后一块蛋糕,无疑将成为未来日化行业爆发的引擎点。本土彩妆企业要打破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相比美发与护肤品类,突破禁锢的难度更大,表现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平稳增长 ,化妆品市场的细分化和品类的细分化逐渐明显 ,新产品层出不穷 ,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品牌来看 ,1999年体现了如下特点 :(1)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是化妆洗涤用品市场的主角中国人口众多 ,化妆洗涤用品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国外不少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品牌竞争激烈 ,国产品牌、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三分天下 ,而国产品牌的阵地正在逐步缩小 ,合资、国外品牌从崭露头角 ,到唱市场主角也只是近十来年的事 ,有的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年的功夫。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结果看 ,合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