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洁 《四川建筑》1999,19(2):35-47
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古城老化和衰退也日趋严重。近几年,丽江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新区与古城间的协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拥有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目前,丽江古城有文物古建筑4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2个,市级重点保护单位1个。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相似文献   

3.
杨桂芳 《中国园林》2012,28(9):121-124
通过对丽江古城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统计出应用于丽江古城绿化的园林植物共有59科84属110种,从园林植物种类和植物配植2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丽江古城的植物配植模式具有本地特色,但园林植物多样性不够丰富,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不高,成规模可应用的种类偏少。据此,提出应充分利用古城的地形和空间,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丰富古城园林植物种类,依据古城空间结构特征设计绿化景观等建议,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文化和美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丽江古城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特色以及延续与发展的综合价值。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充分体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艺术、宗教、文化价值 ,其建筑与城市环境是纳西族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构成了东巴文化体系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段松廷 《城乡建设》2002,(12):32-33
在中国现有的 2 8处世界遗产地中 ,云南丽江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是古城 (古建筑群 )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凡到过丽江和平遥的人们 ,无不赞叹古城的古朴、完整、真实和鲜活。作为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于1986年 12月 8日一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 12月 4日 ,又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成为中国 10 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排头兵 ,令世人瞩目之地。辉煌的背后隐藏着艰辛。丽江和平遥能被完整保存下来 ,曾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丽江神韵     
张泉 《城市开发》2003,(1):64-64
<正> 云南丽江古城在2000年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成了云南旅游热点,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山潮水潮不如人潮”。丽江的诱惑来自这里神奇美丽的风光风物和淳朴的民族风情。人们说:“走进云南,美妙自然;走进丽江,心驰神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游客看到的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海洋性冰川;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人间瑶池”的泸沽湖和摩梭人的母系社会遗  相似文献   

7.
在滇西北高原,有一方山川钟秀,人文荟萃的净土,有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它就是人口二十余万的纳西古城丽江。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不但创造了自己的“东巴图画文字”,而且善于学习和保留中原古代文化,最受世界瞩目的要数纳西古乐和保留了上百年的建筑——大研镇。 丽江古城——大研镇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中国的万里长城共同被称为人类有形的文化遗产。而人类最难保存和延续的无形文化遗产——音乐也被纳西人完美地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化景观,因而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李纲 《云南消防》1999,(2):18-21
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丽江大研古城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刚与柔、静与动、分与合、轻与重体现了最完美的组合,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又充满韵味,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她作为’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要分会场之一,将有大量中外人员到丽江古城旅游观光,消防保卫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笔者带着许多问题和疑惑来到古城丽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丽江古城自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至。2008年,丽江共接待中外游客50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11.
张松 《城市规划》1999,(7):50-53
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结合国外历史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维持管理的经验,探讨了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和历史环境保护的原真性问题,并对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平 《云南消防》1999,(6):24-25
1997年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大研古城以其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和富有生命的活古城享誉八方。来云南的人必定要去丽江走一走。 走在古城滑溜溜的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从黑龙潭引入的水在玉龙桥处分为东、中、西三流,这三股主流又分为无数股支流,穿街入巷。这个框架颇有利于灭火的条  相似文献   

13.
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吸引着每一个参观古城的人。无疑,丽江的发展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对于改造我们的城市现状,创造新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可以给予重要的启发。将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丽江古城独特人居环境的形成:首先分析丽江古城自然而生态的城市环境,并提出对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建议;其次分析了丽江开放而自由的古城空间,其中还分析了这两方面对于营造丽江生活氛围所起到的作用。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正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所缺乏的,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但刻意去模仿或者照搬丽江的模式,是绝对不会产生相同效果的。只有深层次地理解了古城空间与建筑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丽江古城的魅力,也才能从中真正获得对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建筑形式的变迁,是建筑技术变迁和建筑文化变迁的重要表征。同时,聚落又是"文化——生态"系统的一种物化形式,该系统是人利用自然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不同聚落的文化特性是由不同的"文化——生态"特性所决定的。丽江古城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为世人瞩目,笔者对丽江坝子的  相似文献   

15.
项目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文笔水库北岸美林基业集团有限公司、丽江雪山水城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2006年设计规划总占地面积120.03公顷本项目力求在距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南七公里的文笔海畔,打造一处既承袭古城文化精髓,又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型人居社区。  相似文献   

16.
丽江人家     
林卫  许凌  周云 《建筑创作》2005,(5):84-92
丽江玉龙县城“丽江人家”位于丽江古城南部2km处,是为政府公务员服务的住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63.88ha,总建筑面积约58万m^2。用地毗邻玉龙新城核心区,作为玉龙新城首期启动的住宅项目具有特别重要的示范意义。方案基于对丽江古城的研究提出“流绿水乡,人文家园”的设计主题,致力于延承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富于诗意的高原水乡。  相似文献   

17.
李立坚 《中国消防》2012,(20):38-39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消防安全工作,日前,云南省丽江市各级、各部门通过80天的“三到户”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对古城内9011户进行了地毯式消防安全排查整治,5万余群众接受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开创了丽江古城“社会参与消防、消防牵头组织、全民参与整治、管理模式创新”新局面,进一步提升了丽汀古城的消防安全水甲和群众消防安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平遥古城环城地带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学军 《山西建筑》2009,35(33):15-16
解读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历史、空间、城市依存关系,梳理了自然、人文、现状建设、景观视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功能的织补,从而为我们展现出平遥古城环城地带在记忆与梦想中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
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就是丽江。丽江市域面积 2.0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128 万,市区海拔 2466 米,城市建成区面积 19.28 平方公里,人口 12.86 万人。纳西族东巴教中有"人与自然是亲兄弟,必须和睦共处"的理念,因此,纳西族自古就有崇尚文化、崇敬自然、保护生态的传统,园林绿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是纳西族居住区的生动写照。这种理念代代传承,给丽江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献古籍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  相似文献   

20.
朱良文 《新建筑》2006,(1):12-14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技术手册》的制定,是针对丽江古城传统民居解决保护方法、落实保护措施的一种尝试。结合《手册》制定过程中的调查研究与思考,剖析了当前传统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指出:必须全面认识传统,防止非理性行为;深化内涵认识,保护传统的真谛;细化地域差异,保护本土的特色。同时也介绍了《手册》制定的基本思想、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