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鮰鱼鱼皮胶原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醋酸及胃蛋白酶从鮰鱼鱼皮中提取了胶原,并对其物理与化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胶原属于典型的Ⅰ型胶原,胶原的三股螺旋分子组成为[α1(Ⅰ)]2α2(Ⅰ)。氨基酸组成及变性温度的分析说明提取的鮰鱼皮胶原由于其自身亚氨基酸含量的特征,使得它的稳定性远远高于其他鱼类的皮胶原,但仍然比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皮胶原稳定性要弱。紫外扫描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及圆二色性研究结果证明提取的胶原三股螺旋结构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2.
分析过氧化氢诱导罗非鱼皮粗胶原纤维降解过程中,底物的力学性质、超显微结构、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存在下,鱼皮胶原纤维的抗穿刺强度随加热时间呈指数下降,其力学变化规律可用指数函数Y=851.0e-0.001x(R2=0.996)拟合,拟合性好。扫描电子显微镜说明了鱼皮胶原纤维降解经过纤维束外膜层破坏溶化、纤维束松散断裂、微纤维解旋暴露3 个阶段。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检测,说明加热使胶原分子内部作用力减弱,但未溶解物仍保持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3.
鲍士宝  王璋  许时婴 《食品科学》2009,30(10):101-105
研究了醋酸溶液溶胀鮰鱼鱼皮对鱼皮中胶原提取率的影响,发现先用0.5mol/L 醋酸溶胀鱼皮6h,再经组织捣碎机打浆后用稀醋酸溶解,最后用碱液中和沉淀得到粗胶原,胶原提取率可以达到92%,提取工艺简单,提取率高,耗时短。采用五种蛋白酶对提取的粗胶原进行水解以除去其中的杂蛋白,其中胰蛋白酶效果较好,除杂率为60% 以上。研究了水洗法对粗胶原的脱盐效果,所提取胶原的SDS-PAGE 显示其α链没有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胶原的圆二色光谱与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提取胶原基本保持了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没有发生变性。  相似文献   

4.
以牛跟腱和草鱼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提取I型胶原,研究两种胶原的结构特性及其自组装行为差异。结果表明:牛跟腱胶原和草鱼皮胶原均具有I型胶原的典型结构特点,具有相似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结构,但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其中牛跟腱胶原亚氨基酸(脯氨酸+胫脯氨酸)含量要高于草鱼皮胶原。胶原的自组装结果表明,当胶原质量浓度为2 mg/m L、温度为37℃时胶原自组装速率最高。而当温度过高(>42℃)时,相比牛跟腱胶原,草鱼皮胶原的组装受到更大地抑制,这可能归因于牛跟腱胶原中更多的亚氨基酸含量赋予了其更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增大胶原浓度可以提升胶原凝胶的存储模量,整体而言,牛跟腱胶原凝胶的存储模量优于草鱼皮胶原凝胶。  相似文献   

5.
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了皮胶原经过铝、铬、四羟甲基氯化磷鞣制前后的氢键变化,以及这3种鞣法得到的皮胶原湿热收缩前后的氢键变化。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分析结果均显示,鞣制使得胶原分子中的氢键数量增加;鞣制过的皮胶原在湿热收缩过程中伴随着三股螺旋中酰胺羰基氢键的断裂;拉曼光谱还可以观察到脯氨酸、羟脯氨酸氢键的断裂。这一结果支持了氢键在维持胶原(包括鞣制改性的胶原)三股螺旋结构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鞣制改性皮胶原的湿热收缩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尖吻鲈鱼鳞和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尖吻鲈鱼鳞和鱼皮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酶溶性胶原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氨基酸组成分析、差示扫描量热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Zeta电位以及溶解度研究,分析 和比较了其主要理化性质。冷冻干燥后鱼鳞和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干质量)分别为2.3 g/100 g和47.3 g/100 g; SDS-PAGE结果显示两种胶原蛋白构型均为[α1(Ⅰ)]2α2(Ⅰ),初步判断属于Ⅰ型胶原蛋白;DSC结果显示鱼鳞和鱼 皮胶原蛋白热变性温度(Td)分别为37.54 ℃和36.7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胶原蛋白经 胃蛋白酶处理后仍能保持其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Zeta电位结果显示鱼鳞和鱼皮胶原蛋白等电点分别为pH 6.40和 pH 6.64;溶解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胶原蛋白在酸性条件和低NaCl质量浓度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7.
胃蛋白酶提取马面鱼皮胶原蛋白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面鱼皮为原料,优化胃蛋白酶提取马面鱼皮胶原蛋白工艺,并对所提胶原蛋白进行结构分析,为马面鱼皮胶原蛋白的制备提供实验基础。得到提取最优条件为胃蛋白酶加酶量16?800?U/g、缓冲液pH?3.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21.5?h,马面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27.6%。氨基酸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垂直电泳分析表明,所提胶原蛋白符合I型胶原蛋白特征,保持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然风干、烘干和盐渍3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斑点叉尾鮰鱼皮,并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保藏10、30、60和90 d。在鱼皮保藏结束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定期测定鱼皮的收缩温度,提取鱼皮酸溶胶原并测定各胶原的红外光谱性质,利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胶原分子的分子质量分布,以此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及保藏时间对鱼皮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处理后的鱼皮经保藏一段时间后,复水后的鱼皮和其酸溶胶原的特性与新鲜鱼皮及其酸溶胶原的特性最为接近,表明风干处理的效果最佳,从中提取所得酸溶胶原结构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酸-胃蛋白酶结合法,从猪腱中提取I型胶原。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得I型胶原的形貌特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所得I型胶原分子质量的分布。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超灵敏差示扫描量热仪(US-DSC)和圆二色谱(CD)的分析,与市售Sigma I型胶原对比,证明了所制备产物为I型胶原,且很好地保持了I型胶原所具有的天然三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醋酸(AA)、酒石酸(TA)、柠檬酸(CA)提取的罗非鱼皮酸溶性胶原(ASC)的结构和性质。利用圆二色光谱(CD)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分析胶原的二级结构,利用差式扫描量热(DSC)仪测定胶原的热稳定性,并比较分析ASC的成纤维能力。结果表明,AA-ASC、TA-ASC、CA-ASC的提取率分别为15.87%、17.69%和28.63%。CD结果表明AA-ASC和CA-ASC的三螺旋构象含量接近,高于TAASC。FTIR数据表明AA-ASC的氢键含量最多,其次是CA-ASC和TA-ASC。根据DSC结果,发现三种胶原热转变温度(Tm)没有明显的差异,但AA-ASC、TA-ASC和CA-ASC的焓值分别为1.18、0.73和0.35 J/g。根据成纤维实验结果,发现AA-ASC的成纤维速率和吸光度值最大,其次是CA-ASC和TA-ASC。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种类对胶原的提取和性质影响可能与羧酸数目和解离常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许氏平鲉鱼皮中制备胶原蛋白及胶原肽,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氨基酸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鱼皮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制备不同分子量胶原肽组分SCH 1(Mw2000 U)与SCH 2(Mw2000 U),测定其起泡性、吸水性及对H2O2诱导L929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氨基酸分析表明鱼皮胶原蛋白亚氨酸含量为16.7%;FTIR表明样品基本保持了天然三螺旋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冷冻干燥胶原蛋白具有多孔状结构。大分子量SCH 1的起泡性较好,而低分子量SCH 2具有较好的吸湿性。SCH对H2O2引起的细胞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许氏平鲉鱼皮胶原蛋白为I型胶原蛋白,其胶原肽具有良好的起泡性与吸湿性,可有效抵御H2O2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以大目金枪鱼鱼皮为原料,利用酸法提取获得酸溶性胶原蛋白(ASC).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氨基酸组成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重金属组成分析等分析其主要理化特性.根据SDS-PAGE结果初步判断所得胶原蛋白属于I型胶原蛋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胶原蛋白仍有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的标准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草鱼为原料,采取酸-酶结合法提取鱼鳞及鱼皮中胶原蛋白,经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比其结构性质,采用浊度实验、聚集程度实验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比较2种胶原蛋白的体外自聚集行为。结果表明,提取的2种胶原蛋白均具有2条α链,为典型I型胶原蛋白,并保持了良好的三螺旋结构,鱼鳞、鱼皮的变性温度分别为34.99℃和39.75℃。在30℃的中性盐溶液条件下,2种胶原蛋白均可产生自聚集行为且鱼皮、鱼鳞胶原蛋白的聚集程度分别为28%和27.33%。经SEM观察到2种来源胶原蛋白均能自聚集形成交织状纤维,其中鱼鳞胶原蛋白的网状纤维结构更加明显并具有胶原原纤维的周期性横纹D带,而鱼皮胶原蛋白自聚集的胶原纤维结构有一定坍塌且无D带。  相似文献   

14.
鲢鱼皮、鱼鳞胶原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鲢鱼皮、鱼鳞中分别提取并纯化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得到四种不同的胶原,并分析四种胶原在分子组成、空间结构、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同,为基于淡水鱼来源的胶原材料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四种胶原的紫外图谱、红外图谱和圆二色谱图相似,即空间结构类似,均具有天然的三股螺旋的空间构象,符合典型的Ⅰ型胶原的特点;四种胶原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接近;酸溶性胶原(ASC)的分子结构中二聚体β链含量多,且α1链和α3链的分子量相同,酶溶性胶原(PSC)的分子结构中二聚体β链含量少,三条α链区分明显,且鱼皮PSC和鱼鳞PSC的α链分子量分布不同;ASC溶液的粘度大于PSC,鱼皮ASC溶液的粘度大于鱼鳞ASC;四种鲢鱼胶原的热变性温度不同,即用不同方法从不同部位提取的胶原热稳定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草鱼鱼鳞、鱼皮和鱼骨酸溶性胶原蛋白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草鱼鱼鳞、鱼皮和鱼骨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对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紫外光谱和电泳图谱结果显示,3种ASC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位置与I型胶原蛋白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分子结构都至少含有两条α链;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草鱼鱼鳞、鱼皮和鱼骨ASC在酰胺A带的N-H伸缩均以氢键形成缔合体,酰胺Ⅰ带和酰胺Ⅲ带的特征吸收峰表明鱼鳞和鱼骨ASC的α-螺旋结构保存较完整,鱼皮ASC的α-螺旋结构已经被破坏;3种ASC在热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热变性温度鱼骨ASC(34.5℃)鱼皮ASC(32℃)鱼鳞ASC(31℃),可能与胶原存在的组织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天然胶原高提取率的皮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李国英  许燕 《中国皮革》2006,35(1):28-31
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对黄牛皮进行预处理以提取保留了天然结构的胶原,在比较了它们对黄牛皮的脱毛效果、皮纤维的分散情况以及天然胶原提取率的基础上,选用两步处理法对黄牛皮进行预处理。考察两步法中过氧化氢浓度、作用时间、pH值对皮胶原纤维分散的影响,所处理的皮采用酶法提取天然胶原时提取率较高。采用电泳及DSC分析了所得天然胶原的分子质量和变性温度,结果表明:所得天然胶原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其变性温度为38.5℃,为保持了三股螺旋结构的天然胶原。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金鲳鱼加工副产物——鱼皮的利用率,本研究在前期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加酶量、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三个单因素建立模型,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实验,优化了胃蛋白酶法提取金鲳鱼鱼皮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的提取工艺,并与酸溶性胶原蛋白(ASC)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基本理化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金鲳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1.5%、液料比23∶1 m L/g、酶解时间27.5 h。此条件下通过实验验证得出,金鲳鱼鱼皮胶原蛋白实际提取率为64.68%,与响应面模型理论预测值65.17%基本一致;此外,本实验提取的PSC有较高热变性温度(30.44℃),与金鲳鱼皮ASC有相似的电泳性质和红外峰型,初步鉴定为I型胶原蛋白。该实验为金鲳鱼鱼皮酶溶性胶原的提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半滑舌鳎在沿海地区被广泛养殖及食用,其鱼皮可能成为制备食品胶原的良好材料来源。本研究以胶原得率为指标,考察了酶提法提取鱼皮胶原的影响因素(蛋白酶添加量,酶提取时间,酶提取温度),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鱼皮胶原蛋白得率最优提取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06%,提取温度为4℃,提取时间为19.5 h。在此条件下,鱼皮胶原提取率为42.1%。进一步的营养分析发现,提取的鱼皮胶原中粗蛋白含量为89.76%,灰分含量为1.37%,脂肪含量0.81%,水分7.52%。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究了三种淡水鱼皮胶原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和胶原α1链一级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利用罗非鱼皮胶原制备的蛋白膜的抗拉伸强度可以达到51.24 MPa,高于鲢鱼和草鱼皮胶原制备的蛋白膜,且色泽更接近白色。在三种鱼皮胶原溶液的圆二色光谱(CD光谱)中正负吸收峰强度比的绝对值(RPN值)存在明显差异,但在胶原蛋白膜的CD光谱中RPN值却较接近。另一方面,利用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了鲢鱼胶原α1链(COL1A1)基因,结果获得COL1A1c DNA全长4923 bp(NCBI序列号:KJ848743),编码144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鲢鱼和草鱼COL1A1序列属于同一分支,与罗非鱼的遗传距离较远。根据三种胶原α1链一级结构的分析结果,发现罗非鱼胶原α1链的C-前肽和三螺旋结构域中G-X-Y序列中含有更多的Pro,因此罗非鱼皮胶原可以形成高强度的蛋白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鱼皮胶原蛋白ASC(acid soluble collagen)和PSC(pepsin soluble collagen)的提取和性质进行研究.经过SDS-凝胶电泳初步确定其为Ⅰ型胶原,蛋白的组成为(α1)2α2,氨基酸分析两种蛋白质都具有胶原蛋白的典型特征.两种蛋白之间在分子构型、氨基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从黏度变化、DSC分析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推测差异产生的原因与蛋白质制备方法有关,非螺旋区域对三螺旋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非螺旋区域的分解大大降低了PSC对热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