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薄膜层吸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金属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模拟计算了太阳能电池中不同厚度的硅薄膜层吸收特性,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的矩形Ag纳米粒子与Ag背反射膜对增强太阳能电池吸收效率的影响作用。计算结果表明,硅薄膜层厚度为500nm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通过调整Ag纳米粒子的相关参数,有效地降低了太阳电池硅薄膜表面的反射损耗,取得最大吸收增强因子为1.35。Ag背反射膜有效地降低了Ag纳米粒子硅薄膜结构的透射损耗,其最大的吸收增强因子达到1.42。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项目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动工。据悉,这一5兆瓦的光伏电站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将采用5.7平方米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太阳能源公司宣布中标该项目,为其提供双结硅基薄膜组件、配件产品及其他相关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3.
《光机电信息》2011,(2):43-44
不久,一种更"给力"并实惠的能源将走入寻常百姓家。日前,首台代表着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位于上海张江的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这台设备的研制成功和下线,大幅降低硅薄膜电池生产成本,打破了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评述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主要介绍了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它们各自在价格成本、光电转换效率及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集成电路应用》2009,(12):13-13
11月17日,杜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宣布其位于深圳的硅基薄膜光电组件生产厂正式启用。杜邦太阳能生产设施占地5万多平方米,配备了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年产能50兆瓦,计划于2010年第一季度投入全规模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亚楠  褚君浩 《红外》2010,31(5):1-7
硅基薄膜电池主要包括氢化非晶硅电池、氢化微晶硅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以及硅薄膜叠层电池.本文归纳了硅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讨论了硅基薄膜电池性能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比如,氢化非晶硅抗反射涂层、晶粒为几个纳米的微晶硅材料、中间插入反射层的新型叠层电池结构以及具有高稳定性的多晶硅薄膜电池CSG.  相似文献   

7.
微晶硅(μc—Si:H)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综述了微晶硅的基本特性,器件质量级材料的表征参量,材料的生长技术,微晶硅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有效利用新能源的新型光伏器件。本文综述了硅基类、化合物类以及染料敏化三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顾聚兴 《红外》2004,(12):32-36
光通过人工周期介质和穿孔的金属薄膜进行传播,这在多年前就已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介电常数中的周期性使可用的电磁波传播模式产生带结构。也就是说,介质周期性在晶体的频谱中产生带隙。这些带隙的存在遏止了光在这些频率处的传播。孔径相当于入射光波长的穿孔金属薄膜允许入射光(来自下面的硅)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振子通过共振进行耦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原理及其结构特点,并从材料成本、制作工艺方面分析了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分别对几种太阳能薄膜电池从原理、材料、光电转换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其优缺点。总结出有机太阳能薄膜电池在薄膜电池中的优势以及发展前景,为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是金属纳米结构非常独特的光学特性,对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纳米结构体系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即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可以利用金属纳米颗粒光散射、近场增强以及高度局域的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增强薄膜太阳电池光吸收,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当前,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应用于太阳电池的设计已成为国际上光伏研究迅猛发展的一个热点。文章主要介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薄膜太阳电池光吸收的原理及其在光伏器件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新奥太阳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5.7 m2电池板日前在美国最大的并网硅基薄膜电站中得到规模应用。该项目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艾伦镇,总装机容量达2 MW,全部采用硅基薄膜电池组件,于7月12日完成了并网。  相似文献   

13.
日前,我国首台代表国际尖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上海理想能源设备公司(下文简称“理想能源”)成功下线,打破了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并有望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 采用在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正背面分别集成硅介质光栅和铝金属光栅的方法, 并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法软件仿真研究了两种光栅的周期、厚度、占空比对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和光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可得当正背面光栅都处于最优值时(介质光栅占空比F=0.8、介质光栅周期P=0.632μm、介质光栅厚度hg=0.42μm; 金属光栅占空比F1=0.9、金属光栅周期P=0.632μm、金属光栅厚度hm=0.005μm), 短路电流密度可达35.15mA/cm2, 转换效率为43.35%;将最优光栅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传统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对比, 无论是光程路径还是吸收效率, 光栅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都有显著的提高。这为以后制备高性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偏压下的量子效率(QE)会呈现非常不一样的结果.对不同波长范围内偏压量子效率的分析可以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窗口层区域杂质补偿情况、主结势垒高低、背势垒高度等,还可以得出耗尽区宽度以及少子扩散长度等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量与理论分析,给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耗尽区宽度(W)和少子扩散长度(Ln)与偏压量子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合耗尽区宽度(W)和少子扩散长度(Ln)的方法,探讨了偏压量子效率测试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的刻蚀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进行了硅基材料的刻蚀技术研究,进行了沟槽刻蚀实验,得到了较为陡直的侧壁.制作了精细图形,等离子体损伤较低.  相似文献   

17.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附近的光散射可以有效的增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效率.基于等离激元方法设计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光吸收,并且减少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厚度从而减小体积.本文针对等离激元增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原理进行介绍,并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分类,比较了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与传统固态结太阳能电池的优劣,得出了虽然目前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还无法与传统固态结太阳能电池相比,但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光子吸收效率高等潜在优势,极具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电子与电脑》2009,(3):104-105
欧瑞康太阳能和富阳光电于近日联合宣布了40MW的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提前一个月到达了满量产。这次安装包含了欧瑞康太阳能创新的LPCVD TCO前和后连接技术,它无疑证明了在先前6个月里达到满量产的能力。平均每个模块的能量产出都超过了合同所订的目标。富阳光电在2008年10月拿到了IEC证书。富阳光电满量产的实现是太阳能行业里第一条成功完成端对端的薄膜硅电池生产线的安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低电阻率、高透光率的掺铝氧化锌(ZnO:Al)透明导电薄膜,经过稀盐酸腐蚀制绒后,作为前电极应用于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详细讨论了溅射和腐蚀工艺参数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制备出的AZO薄膜具有高散射能力的表面形貌,其透光率在81%以上(380~1100nm范围),方块电阻和雾度分别为11Ω/□和41.3%。AZO薄膜作为前电极应用于a-Si:H/μc-Si:H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小面积电池的初始转换效率达到了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