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在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在古陶瓷釉的呈色、分相釉、陶瓷釉中的气泡和坯釉过度层形成等的机理研究,并介绍了古陶瓷烧成温度和烧制年代测量的原理。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努力掌握这些新方法和新理论,并探索将其应用于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将有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众多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进一步肯定了原始瓷釉是在陶器涂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此类釉分为二类:富Fe2Oe原始瓷釉及富CaO原始瓷釉。这两类釉分别是后期黑釉以及青釉发展的基础。早在周代中晚期的富Fe2O3原始瓷釉中已存在液-液分相结构,这是目前所发现最早分相釉。  相似文献   

3.
赖德全 《陶瓷研究》1996,11(2):81-82
陶瓷釉上珍珠彩装饰的研究赖德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1前言“珍珠彩”装饰是陶瓷釉上装饰的新形式。它以新的材质,新装饰,新的艺术构成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它的研究与开掘,开拓了陶瓷釉上彩装饰艺术的新领域。“釉上珍珠彩”不但具有高温...  相似文献   

4.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青瓷素有“天青色”的美誉。从化学组成的角度看,汝釉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元素。汝釉具有低硅、高铝、高钙的特点,为汝瓷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理化条件。汝釉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成,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使釉面呈较纯正的青色。汝釉的烧成温度较低,降温过程可能较慢,有利于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而析晶—分相结构导致的物理着色作用有助于釉面表现出蓝色乳光。  相似文献   

5.
中温钛乳浊釉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春玲  罗宏杰 《陶瓷》1996,(4):39-44
采用Lan Currie调试方法,对K_2O-Na_2O-CaO-MgO-ZnO-Al_2O_3-SiO_2多组分陶瓷釉进行系统设计,研究TiO_2外加入量对乳浊釉形成的影响,并对典型釉料的形成过程进行讨沦,得到乳浊度及白度良好、烧成温度范围宽的中温分相钛乳浊釉。  相似文献   

6.
低温烧结工艺是目前陶瓷行业节约能源、降低燃耗、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低温条件下烧制陶瓷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大幅度降低烧结温度,采用磷酸钠代替基础釉中的二氧化硅的方法,促使液相在低温形成,成功研制了烧成温度为890 ℃的基础釉。当磷酸钠质量分数达到33.25%时,基础釉的烧成温度降低了290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和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钠能够显著降低陶瓷釉的煅烧温度。通过在基础釉中加入显色剂,实现了在低温下制备红色陶瓷釉,并且烧成温度降低了350 ℃。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钠在低温陶瓷釉的制备过程中起到降低温度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彩色陶瓷釉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玻璃体中发生多次分相的原理及分相后非晶态固体的微观形貌,分析了多次分相在古今颜色釉及乳浊釉中的应用原理及作用,指出了多次分相理论在硅酸盐玻璃及瓷釉中的潜在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无铅釉中的气泡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几种途径减少或消除陶瓷釉中的气泡缺陷。包括提高愈合温度、选择 合适的原料,使用球磨添加剂,减薄釉层厚度,烧成前充分干燥和以最佳烧成温度烧成。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ZnO在卫生陶瓷釉中可以降低釉的高温粘度,扩大熔融范围,降低热膨胀系数,提高釉层弹性,增强乳浊效果,提高釉面白度和光泽。因而,除个别色釉外,ZnO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卫生陶瓷及其它中温、高温瓷釉中。但是,直接使用ZnO配釉容易引起缩釉,特别是在使用量较大时更是如此。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权威的出版物[1][2][3]均认为是ZnO粉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体积收缩而致,因而指出,ZnO在使用前必须预烧,以消除其体积收缩。在生产与科研实践中,我们发现,烧成后出现缩釉的生锌釉釉面大多数在生釉层即已开裂,这些微细裂纹在高…  相似文献   

10.
分相—析晶釉的组成结构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序言 瓷釉的分相与析晶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说它古老,是指其存在而言。据知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原始青瓷釉中已观察到分相现象。陕西省扶风周塬博物馆收藏的一片中晚周时期的原始瓷残片的釉局部也呈现出明显的分相特征。确凿的研究结果表明,1400多年前的梁唐怀安窑已生产了分相釉瓷器。我国在宋代就已享誉海内外的建窑天目则是典型的分相析晶釉。其制作工艺被日本人称之为“神技”,而耀变天日则被称为“神品”。以其玄妙的蓝色乳光和姹紫嫣红的艺术外观而令世人叹服的钧窑器则是典型的分相瓷釉。说它年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分相釉这个被中国古代陶瓷大师们无意而自然埋下的科学秘密在沉睡了数百年到千余年后,才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炎黄  相似文献   

11.
陶瓷釉上人物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宽松的艺术范围使釉上人物创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当代的釉上人物画创作正处在一个繁荣时期,是整个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陶瓷釉上装饰的工艺特点和釉上人物画的装饰方法以及釉上人物画的审美鉴赏等方面进行对陶瓷釉上人物画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2.
蒋优才 《陶瓷研究》1998,13(1):28-31
本文通过钒的应用,阐述了金光釉和凹釉的形成机理,并说明了其在陶瓷釉中所起的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的分相机理及其在陶瓷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建华 《江苏陶瓷》1998,31(4):18-21
阐述了玻璃体液相分离的基本概念、分相机理与分相范围 ,并以此为基础 ,对分相机理在陶瓷釉中的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凉寺窑汝官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析晶-分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石英、硼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氧化铁,采用普通的陶瓷釉制备工艺,制备了低温无铅砂金釉,研究了烧成条件及釉层厚度与砂金釉结晶性能的关系,采用SEM等现代测试手段表征了釉层的厚度及结构.结果表明:当釉层厚度约为400μm,1040℃保温75min时,可获得漂亮的棕底砂金釉,釉层中的晶体呈短柱状.  相似文献   

16.
陶瓷釉上彩源于宋金时期,初期的工艺落后影响其发展,加上釉兰彩未发明、发展的趋势一直缓慢,到清代以后,西方文化艺术和较先进的轻工业不断弓】入到陶瓷釉上彩的制作之中,使中国陶瓷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受西方工艺和绘画技法的影响,使清代陶瓷釉上彩风格与传统陶瓷釉上彩产生了显著差异,清代陶瓷釉上彩风格转型对现当代陶瓷釉上彩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演变轨迹颇值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彩是一种陶瓷釉上瓷装饰技法,属陶瓷釉上彩.从工艺上讲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合称为陶瓷三大类装饰.新彩装饰其主要特征是色彩绚丽明快,表现力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填色,又可以通过颜料的稀释调配作画,显示出色彩巧妙美观,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陶瓷釉下五彩装饰技法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国初期,以长沙窑的工艺为基础,再以高温色彩的成功研制为条件,推动了陶瓷釉下五彩装饰技法迈向更加成熟的阶段。时至今日,景德镇釉下五彩装饰技法在陶瓷艺术百花园中依然绽放无限的魅力,一方面它丰富了釉下彩绘的装饰效果,为人们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彩色世界;另一方面,釉下五彩所蕴含的"水墨文化"审美内涵贯穿其中,开启人们对陶瓷艺术审美的"新视觉"。本文以当代景德镇釉下五彩陶瓷创作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艺术学、美学等观点,探讨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内质、文化价值和工艺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桂琦  马小娥  白振福 《中国陶瓷》2003,39(2):32-33,25
通过引人压力罐和新型喷釉橱,对卫生陶瓷釉装置进行了新的设计,改善了施釉的工艺条件,提高了釉面质量,同时也加大了对余釉的回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陶瓷釉浆内部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来阐述浆料的稳定机理,进而指导低温色釉生产中,釉浆性能的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