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在温度30 ℃和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对新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象虫口密度的增加和感染时间的延长,稻谷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玉米象的感染对稻谷的储藏品质尤其是脂肪酸值和电导率的影响显著.当虫口密度为4头/kg时对各储藏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当感染时间为2周时对稻谷储藏品质影响较为显著.说明玉米象取食对稻谷主要储藏品质指标的影响与玉米象的感染时间和虫口密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储藏条件对蒸谷米蒸煮特性的影响,以大米为对照,测定不同储藏温度下蒸谷米和大米不同储藏时间的蒸煮特性指标,探索蒸谷米品质特性变化与储藏时间、储藏温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同批次稻谷生产的蒸谷米的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米汤pH值、米汤固形物含量、米汤碘蓝值等指标均比大米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蒸谷米的吸水率和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粳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模拟中国典型储粮区域高温高湿环境,对我国主要粳稻谷产区的3种粳稻进行加速陈化储藏,测定不同储藏时间稻谷的营养组分、储藏品质、加工品质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粳稻样品水分含量、发芽率、粗脂肪含量、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则随着时间延长有所增加,还原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其中,江苏、吉林和原阳的样品发芽率分别在储藏第22周、18周和22周时降为0,还原糖含量分别在储藏16、18和20周时达到最高,丙二醛含量在储藏20周时达到峰值;发芽率、直链淀粉、粗脂肪、脂肪酸值、还原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整精米率在大多数储藏时期内的数值间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这些指标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储藏时期粳稻品质劣变的差异程度,可作为稻谷陈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稻谷在陈化期间其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的变化,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典型的高温高湿(35℃,RH 75%)储藏生态区的温度、湿度来加速陈化稻谷,在12个月的储藏期中定期取出样品分别制成米饭和米粉,测定其蒸煮和质构特性指标并对其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研究加速陈化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的米汤干...  相似文献   

5.
酶缺失稻谷新品种储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缺失的6个稻谷新品种样品及2个正常对照样品的陈化处理,分析研究了发芽势和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值、淀粉碘蓝值等在储藏期间的变化规律及与稻谷储藏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酶缺失的6个样品中,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酶缺失样品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对照样品;脂肪酸值、过氧化值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酶缺失样品的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对照样品.8个样品的淀粉碘蓝值变化差别不大.由此表明,酶缺失稻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缓稻谷陈化变质、有效延长安全储藏期的重要作用,也是利用稻谷种子寿命基因来提高储藏稳定性的新途径.但酶缺失稻谷新品种对稻谷中淀粉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以我国3个主要粳稻主产区的稻谷样品为研究对象,模拟高温高湿生态区的储藏环境条件,对不同储藏时间的3种粳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并做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粳稻样品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变化基本相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米饭的吸水率、膨胀体积和质构特性中黏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逐渐上升,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分别达到1 523,1 687,1 687后降低,而米汤pH值(最大值:7.23,6.88,6.88)、碘蓝值(最大值:0.321,0.311,0.281)、固形物(最大值:48.29,45.71,42.86)和米饭质构特性中弹性(最大值:0.72,0.7,0.72)和黏着性(最大值:0.46,0.283,0.216)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回复性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3种粳稻样品感官综合评分整体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最大值均为97)。储藏12周后,感官评分值均降至70分以下,继续储藏4~6周后,感官评分值降至60分以下。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米汤固形物、米汤pH值、米汤碘蓝值、吸水率、膨胀体积及米饭硬度、弹性、黏着性、黏聚性、胶着性和米饭感官评分可作为稻谷陈化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因稻谷陈化造成的损失,探究不同陈化程度稻谷的最佳食用方式,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中国典型高温高湿储粮环境(35℃,RH 80%),对来自我国粳稻谷不同主产地(江苏、吉林及原阳)的3种粳稻进行加速陈化储藏,储藏过程中定期取出,作为制作米粉的原料,测定米粉的蒸煮、感官品质及质构特性等相关指标,并做差异性分析,探讨米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粳稻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粳米米粉的蒸煮损失率整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复水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米粉感官评分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有所下降的变化规律,新鲜稻谷的感官评分最低(-4、-4、-3分),在储藏24周时达到最大值(8、6、6分),24周后开始有所降低;米粉的硬度、黏聚性和咀嚼性整体呈增大的趋势,弹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分别在第4、16、4周时弹性最低,黏着性呈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回复性变化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硬度、黏着性、咀嚼性、蒸煮损失率和复水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变化显著,其中硬度的变化最大,弹性的变化最小,变化显著的指标均有利于米粉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8.
充氮气调对大豆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氮气调储藏的大豆抽提制油,以常规储藏为对照,研究大豆制油品质的变化.试验表明:大豆油的色泽、碘值、皂化值、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气相色谱分析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2%以上,其中油酸为20.68%,亚油酸为54.56%,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达12%以上;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上升趋势明显.在低温下储藏,大豆各制油品质指标变化缓慢,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豆原有的制油品质;高温下储藏大豆酸败速度加快;气调组变化比对照组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蒸煮特性及其米饭的食味和质构特性的变化情况,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为原料,对其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延长,两种稻谷的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均升高,籼稻膨胀体积上升趋势明显,粳稻膨胀体积上升趋势平缓;米汤的pH值、碘蓝值、固形物均下降,且下降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米饭食味品质变差,其中,随着储藏年限的延长,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在储藏4 a时,籼稻谷有60%的样品达到轻度不宜存的程度,而粳稻谷有90%的样品达到了轻度不宜存的程度。质构特性中硬度、咀嚼性逐渐增大,籼稻黏着性呈上升趋势,粳稻黏着性下降,其他变化不明显。从主成分分析可看出,籼稻中的吸水率、膨胀体积、感官评分、碘蓝值、pH值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为明显,粳稻中的感官评分、固形物、pH值、黏着性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水分含量(13.5%、15.0%、17.0%)的玉米,在不同温度(自然温度、18℃、25℃),不同气体(空气、98%N2、40%CO2)条件下建立正交试验并模拟储藏,研究玉米在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的变化呈由高到低的趋势;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呈由低到高的趋势;玉米含水量、储藏气体成分、储藏温度及储藏时间对发芽率、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有显著性的影响,对发芽率、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影响的大小均为:玉米含水量>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储藏气体成分;同时,98%N2和40%CO2气调储藏较常规气体储藏有显著的抑制玉米品质降低的效果,且CO2优于N2气调储藏.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水分含量(12%、13%、14%),不同储藏温度(15℃、22℃、30℃)及不同储藏气体成分(氮气、真空、空气)条件下建立正交试验模拟储藏,研究燕麦品质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燕麦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脂肪酸值均逐渐升高;燕麦含水量、储藏温度、储藏气体成分及储藏时间对燕麦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脂肪酸值均有极显著影响,其对燕麦电导率的影响程度为:储藏时间储藏温度水分含量储藏气体成分;对燕麦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储藏时间水分含量储藏温度储藏气体成分;对脂肪酸值的影响程度为:储藏时间水分含量储藏气体成分储藏温度。  相似文献   

12.
以两优系列优质稻为材料,探索在常规水分含量(13.5%、14.5%)和温度(15、20、30℃)条件下储藏的稻谷细胞内各项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防御系统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变化,观察稻谷胚细胞结构,探究储藏条件对稻谷细胞衰老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环境温度的增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肪酸等有害物质的积累,破坏了稻谷细胞的代谢平衡,生物酶合成能力降低,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的量大大减少,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细胞衰老加速。储藏后期,高温条件下的稻谷胚细胞形态变形较严重,细胞壁出现溶解,细胞膜内陷并出现了破损,原生质体内缩严重,核膜溶解破损,核仁变形出现分裂,细胞核异染色质凝聚加深,异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稻谷胚细胞超微结构破损严重;低温条件下的稻谷胚细胞细胞壁结构无明显褶皱,细胞核膜清晰,细胞核仁形态正常,染色质凝聚,颜色稍有加深,胚细胞结构较完整。低温低水分储藏条件有利于优质稻的品质保鲜。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油葵籽各储藏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油葵籽的粗脂肪碘值没有明显变化,其酸值、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则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温度越高、水分越高,其变化趋势越明显.即低温、低水分是减少油葵籽储藏期间发生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条件.储藏条件的最优组合为水分含量5%、储藏温度15℃、储藏方式为N2气调储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常温下不同储藏方式的谷糙对照储藏试验表明;稻谷与糙米的储藏品质变化和粮情变化因储藏方式不同差异明显,而相同储藏方式与储藏条件下的稻谷糙米之间却差异较小.常温下的早籼稻谷,当水分在安全标准(13%)以内时,其糙米双低储藏与常规储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冷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为了解冷等离子处理后大米品质的变化,以在广州、常州、黑龙江常规储藏半年的稻谷加工的大米为研究对象,采用120、320、520 W的氦气冷等离子分别处理60 s,研究冷等离子处理对大米蒸煮品质、物理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W氦气冷等离子处理60 s后,广州籼米、常州粳米和东北粳米的蒸煮时间显著减少,分别从18.83、19.00、19.50 min降低至13.67、14.50、14.00 min,水分吸收比率和蒸煮损失增加,米粒水滴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加,破碎指数增加,游离脂肪酸和丙二醛含量减少,巯基含量呈增加趋势,新鲜度指数增加,破损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很小。氦气冷等离子处理对大米的品质影响较大,并可改善大米蒸煮品质和新鲜度,有望用于延长大米的储备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偏高水分对优质稻的影响,对3种含水量的闽北甬优15在不同温度下的储藏指标(发芽率、脂肪酸值、电导率)及加工指标(出糙率、整精米率、出米率、碎米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5的品质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储藏过程中偏高水分(14.5%)的优质稻储藏品质下降较快,但保证了优良的加工品质,含水量为13.1%和13.8%的闽北甬优15的储藏指标变化相近,含水量为13.8%和14.5%的闽北甬优15的加工指标变化相近,且15℃和20℃可以延缓优质稻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京都大学粮科所相原茂夫为首的日本学者对稻谷的新储藏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分析稻谷的生理,热风干燥的组织变化,储藏中的代谢作用等来研究品质劣化的主要原因。发现稻谷储藏时由厌氧呼吸而生成乙醇蓄积;烘干时糊粉层细胞组织发生变化而引起脂肪的  相似文献   

18.
糙米在低温高海拔地区的储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低温季节自然通风和高温季节保温密闭措施,对糙米储藏环境及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仓内低温环境控制良好,可以实现糙米安全储藏3 a.糙米储藏3 a后,脂肪酸值增量为13.7 mg/100 g,年平均增量为4.6 mg/100 g,变化幅度基本满足设定的变化要求(变化幅度≤5 mg/100 g.年,脂肪酸值≤37 mg/100 g),符合籼稻储存品质轻度不宜存(≤37 mg/100 g)的要求.糙米发芽率略低于稻谷,但差别不大.糙米储藏3 a与同期储藏的稻谷相比,食味品质变化不大;糙米水分未降低,反而有所升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充二氧化碳气调解除后大米储藏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中国典型储粮区域高温环境,并以常温储藏为对照,对大米的理化特性指标(水分、还原糖、脂肪酸值、降落数值、丙二醛、电导率)、酶和微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解除气调后大米在各模拟储藏条件下其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活性都随储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常温(平均温度20℃)储藏75 d的大米品质变化相对缓慢,品质仍然新鲜.在35℃,80%RH和30℃,70%RH条件下变化较快,其中35℃,80%RH条件下储藏75 d后大米的脂肪酸值>25 mg/100g,已超出大米的安全储藏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储藏方式对籼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温度下,对常规储藏和气调储藏的籼糙米各项储藏品质指标的研究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籼糙米的生活力、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逐渐降低;脂肪酸值、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低温时,两种储藏方式对籼糙米品质影响区别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除生活力和发芽率比常规储藏降低较快之外,充氮气调的其余指标均比常规储藏的变化缓慢.35℃下储藏120 d后,常规储藏糙米的电导率已由46.3 μS/cm增至97.6 μS/cm,而气调储藏仅增至88.4 μS/cm.因此,低温可较好地保持籼糙米的品质,充氮气调可以有效减缓高温对籼糙米品质的影响,但不适用于种子粮的储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