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图像建构的互联网景观世界中,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人都可以拍摄图像创造景观的"泛景观"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建筑图像的广泛传播对于建筑空间性质造成了一种新的影响.通过拍摄,建筑成为一种"同质化"与"奇观化"的传播模因.建筑精神的深层次含义也在模因广泛传播中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图像作为一种精神维度,成为建筑精神性演化的一种新方式.其可以在虚拟平台上相对独立地进化,并最终反向影响建筑实体与空间,这将对建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景观"与"生态"2个概念分别出发,尝试对"景观生态"的概念价值予以深入探讨.以景观具有"生命性"和"形象性"2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过程是地球生命系统的运动与演化过程为基点,得出:景观为"地球生命系统的外部呈现",其实质是一种具体的现象;与之相对,生态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内在机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一起构筑系统视角下完整的生态学研究范畴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欧阳理 《规划师》2011,27(Z1):180-182,187
对美国华盛顿和中国南京的都市景观演变机制的研究表明,社会制度对都市景观演变机制有重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经济危机在起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起推动作用.这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弄清都市景观演变机制能为解决都市景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依据,为改进都市景观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支撑,为探索都市景...  相似文献   

4.
杨茂川  唐周 《工业建筑》2014,(4):52-55,82
千年瓷都景德镇,其最具代表性的街道——"瓷器街"的景观意象正面临着衰落。如何使其景观意象具体化、鲜明化,体现出时代的连续性,并力求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出发,着重对瓷器街所处的周边环境及其自身景观的演变衰落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景德镇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对瓷器街的整体空间形态及景观意象的重构提出设计策略,以保持空间维度上的"统一性"与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从而唤起人们对瓷器街历史的"集体记忆",为瓷器街传统活力与传统景观意象的营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强  魏宗财 《规划师》2009,25(3):70-74
城市景观格局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演变的重要研究领域.以斑块一廊道一基质为代表的景观生态学派"空间语言"成为其主要定性描述方法.近年来,有关景观格局动态的定量测评成为热点,浮现了大量景观模式的描述指标,但在研究方法上并未有新的突破.本文在评述城市景观格局既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建立在RS/GIS平台基础上的"总体性特征一梯度性特征"两步骤的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综合定量测评方法,并以西安都市圈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直接地发掘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言学中符号与意义的相关原理,将山地城市景观看作由自然态景观和社会态景观所组成的二元系统,通过对两者相对关系的实证调研和分析思考,指出其相对关系的控制因素,并进一步由此推导出强调相对关系这一核心概念的设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居住区景观中的"绿色"内容,从建设思路、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以及建立相关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对居住区景观建设进行思考,指出了建立居住区绿色景观体系是居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8.
汪伦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杭州凤凰山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登高游赏的绝佳选择,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观景胜地逐渐淡出游人视线。整理历史文献对凤凰山的记载,对自唐至清末游人在凤凰山欣赏西湖、钱塘江山水景色的游赏活动演变进行研究,将其历史景观演进划分为唐代初成、宋代兴盛以及明清稳定三个主要时期,得出杭州凤凰山“名因景成,景借名传”的重要原因为文化熏陶。其次,对凤凰山观景点视域进行分析, 总结凤凰山眺望景观的古今特征,从建设活动、观景点位置、植物环境、文化活动四个角度阐述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情况,认为杭州凤凰山观景优异的重要原因为地理位置与人工建设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面临大量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问题,将工业遗产地转型为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上海M50创意园是这一实践路径的杰出案例,以城市历史景观(HUL)为方法论,从时间维度"动态层积"的价值识别和空间维度"整体关联"的保护方法,对该项目进行多元价值"层积"的分析,并详细归纳了平衡...  相似文献   

11.
景观形态之理性建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滨谊  刘谯 《中国园林》2010,26(4):61-65
探讨景观设计中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采取平移建筑形态设计的方法易于忽略景观维度与尺度,而模仿艺术设计又偏于形态视觉效应而无视实用与技术.景观设计学科里的"形态"设计,无论是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更加复杂,影响条件更加多元.设计实践已凸现出探讨景观专业自身设计方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形态建构的逻辑、秩序、模式3个支点展开论述,将看似感性的设计方法纳入理性的框架,探寻、建构景观形态的有效设计方法,以启发创作主体从理性角度构筑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2.
景观“意、境、流”概念及其语义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的"意、境、流"概念是设计理论中提纲契领的重要因素,对它们的把握和解读决定了景观设计的层次和命运.中国传统的意境相关理论可分为3类,一类源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一类应用于绘画理论,另一类来自禅宗思想,由于中国唐代以后文人的特殊性而产生3类之间的互用与模糊.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提出景观"意"的概念,将其对应于文学,比喻为不同体裁与手法的层次.境有3种层次:物质的环境、事件的情境、熨帖于内在的景观心境.景观不是静止不动的图片或是瞬间的东西,它本身是复杂的体系,提出"流"的概念是为了强调这一体系性,它的层次包括空间序列上的流,观赏方式组合的流,时间历史溯源的流,以及更高层次上的流.  相似文献   

13.
郭宏峰  李辉 《华中建筑》2007,25(3):149-151
该文针对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中"视觉至上"的倾向,阐述并分析了声环境研究领域中"声景观"这一新理念的特点,及其给景观设计带来的新的切入点和设计手法.同时,以浙江省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声景观的设计要素、正负设计手法、声景观的空间构成、声景观要素的功能等声景观在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该研究不仅对声景观的解析及其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可以为景观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4.
王长松  邹文卉 《风景园林》2022,29(1):129-134
城市作为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被赋予一种"想象性的现实",城市物理空间、想象性与读者认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景观.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世界文学之都,充分体现了其在文学界的卓越地位.借助数字技术探索古代南京城市景观的意象维度、景观意象层级和景观意象的网络结构.研究结论包括:宋代诗词对南京景观的塑造对...  相似文献   

15.
刘滨谊  马玥 《中国园林》2004,20(1):42-44
景观环境尺度直接影响人们的景观感受,鼓浪屿以其特殊的景观尺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结合<鼓浪屿发展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项目实践,以鼓浪屿街道景观环境为主线,提出了景观环境尺度的五个维度,详细分析了视觉景观空间与时间四维尺度和第五维听觉景观尺度作用影响,针对鼓浪屿现状问题和发展需要,阐述了鼓浪屿五维景观的保护与拓展的规划设计方案、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段建强 《风景园林》2023,30(6):54-60
【目的】尽管后工业景观的价值维度和保护理念在当前研究和实践中被不断深化,但后工业景观在城市更新中所蕴含的历史观念,亟须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分析】基于20多年来有关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就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念进行总结。以雅克·朗西埃3种历史“诗学”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解析出“对象物”“整体形象”“即临景观”3种历史观念,在后工业景观设计实践中,通过具体景观实践分别以“符号生成”“现实增强”“场所氛围”的方式实现对当代历史的景观建构。【结论】这3种历史观念伴随后现代景观的形成而产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历史阐释和价值建构范式,对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术  郑云亮 《华中建筑》2007,25(6):93-94
从大连市特定的文脉结构切入,从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协调发展;凸显自然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观不应仅限于纯物质景观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动人群相关活动的、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场所.  相似文献   

18.
围绕滨水居住的价值,矛盾及空间策略,以三个滨水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水居住空间形态中,利于居住者观景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城市景观建构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了"岸线垂直模式"这一"理想"原则在滨水居住中观景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杰克逊、克雷和其他相关人士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及文献中包含了大量道路景观的内容。然而,交通廊道的保护实际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他们长且窄的这一特点:虽然道路的结构(路基、路肩、涵洞)相对单一,且管辖权往往属于同一机构,道路本身维护相对简单。然而,廊道环境的保护通常很难,不仅由于它耗资巨大,利益相关者庞杂,还因其快速的变化。道路景观是社会环境下庞大的通讯、交通网的一部分,加之迅猛的技术变革对其产生的影响,使得道路成为"快速变化"的景观,即其使用方式、使用感受和自身特征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考虑到如此的变化,长距离交通廊道的保护应该如何完成或根据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来自美国本土的4个研究案例阐释了在地方、区域和国家尺度上道路景观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公园道、风景道和高速路的保护方法,及在这种保护方法下资源的动态转化与演变。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维度是从具有关联性的整体层面对当前复杂建筑、规划与景观现象的一种认识与解读手段。在区域维度下,设计的视角从客体内部的系统建构转移到区域系统的关联建构上,诸条件要素由离散状态演变为区域维度内的关联状态,提取结构性特征,塑造主导秩序;区域维度从观念上来说是建筑、规划、景观一体化的共生视野,从实践角度来说是"淡化个体、循序演进、内外协同"的设计路径,以期为设计创作和专业教育提供一种理论补充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