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此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开发遗址公园已成为一种保护和利用文化古迹的重要方式。文章从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的视角,对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现存的问题。文章指出,遗址公园应该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方式,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感受;遗址公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建设,创造丰富的园内空间,进而持续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遗址是特色古城凝固的历史,从九江现存的寻阳古城遗址着眼,在研究其他遗址公园的利用状况后,探讨寻阳古城和新九江之间的联系,提出寻阳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5.
阿房宫始建于秦代,是我国历史记载中最大的宫殿建筑。秦代盛行夯土建筑,且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秦国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现存的秦国建筑遗址多为秦统一天下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建筑,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建造的朝宫,在秦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地位,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对人们了解秦代宫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阿房宫遗址考古资料和阿房宫遗址地区相关规划的研究,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来寻求如何实现遗址保护、秦文化传承与展示,同时又能以史为鉴,让后人铭记“秦因奢而亡”的历史教训,利用公园绿地为古都西安的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体验打造城市公园场所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实现了遗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跳出了"就保护而保护、就展示而展示"的旧圈子,为国内"大遗址"的保护探索出新的经验。作为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自开园三年半以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值得研究。文章以普通游客的游览感受、西安市民的使用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使用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在已有的保护与展示基础上,试图发掘遗址与公园之间更深层的联系,让公众了解遗址、传承文化,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使用和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城市中的老旧工业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工业区被迫关停或搬迁后留存的工业遗迹承载了工业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多方重视,保护方式也多种多样,工业遗址公园是后工业区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城市修补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从功能修补、交通修补、空间修补三方面梳理总结工业遗址公园的发展策略,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建伟 《风景园林》2012,(2):151-151
历史遗迹往往记录着一个城市、一段历史的荣辱与兴衰。人们在一方土地上生息繁衍、辛苦耕耘,用汗水和智慧建造自己的家园。每一块土地上都留下了一些动人的故事。对于那些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这些故事就是这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琳  张迪昊  许凯 《规划师》2010,26(10):47-52
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规划以复制、展示唐长安城市规划布局形制为表现重点,由北至南根据里坊划分为7个分段和3个广场,由东向西以城墙为界分为城内和城外两部分,以南北两处端头节点和延平门遗址为代表性节点,以道路为骨架组织8个主题表现大唐文化,采用原址上方标示性复制展示的方法表现遗址原貌,实现了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带状绿化公园的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明故宫遗址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明故宫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对场地内景观的更新设计,使人们在了解过去的同时,重塑一个美观、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旅游景区,实现遗址景观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姚浪  丁华 《城市建筑》2021,(3):38-4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城市遗址公园不仅肩负着遗址保护的重担,而且也是展示历史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公共场所,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提供高质量的历史经验也是其重要责任.本文旨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对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保护范围、文化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遗址公园的分类看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中外建筑》2009,(7):73-75
遗址公园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和保存,还要处理好其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通过对十余个遗址公园情况的综述和整理,初步提出类型归纳,并探析了其保护与开发中涉及的一般性原则方法,为相关的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州建设》2010,(19):61-63
南阳市永庆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重视其城市历史积淀,挖掘城市文化素材,以城墙保护为宗旨,将其设计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本文总结了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为使唐大明宫遗址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宇  姚军  成斌 《安徽建筑》2012,19(1):55-56,61
目前,我国正积极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然而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是实践操作先于理论研究的新生事物。文章尝试对考古遗址公园概念中的"考古遗址"与"公园"的定位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突出了考古遗址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且分析总结各阶段的特征,同时对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政策和纲领性文件进行整理,使读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识,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和阐述了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保护规划设计的背景、范围、区位现状.以及保护规划原则、保护措施及保护展示结构.着重介绍了其主要节点详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遗址公园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2,(2):148-149
遗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具有存在价值,值得保留及彰显。遗址中的"遗"意为"遗存"、"遗留",由于历史原因,遗址通常与其历史原貌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遗物与原物之间存在残缺与不完形,遗址空间往往具有沧桑感,凡此种种成为遗址公园空间属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