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存量建设阶段,大量高架桥下的附属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如何激活城市高架桥下的消极空间,重塑空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畸零空间活化为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文章论述了中国发展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国情背景,基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准则,提出高架桥下空间改造应遵循基于需求而设计、使用安全性、高可达性、美观性和文化性五项原则,并有针对性地结合实践案例讨论了具体设计策略及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多种可能性。研究能为我国高架桥下空间利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存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越来越追求精细化、高质量。高架桥下空间作为畸零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我国对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已有较多相关实践值得借鉴和学习。文中通过查阅大量国外案例,将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按不同功能划分为开放空间、商业空间、交通辅助三种模式。通过分析总结不同模式的要点,为我国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高架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其桥下空间资源的空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国内对于高架桥下空间的研究未成系统,而厦门地区此空间的利用也较为不足。因此,本文对厦门地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辅以厦门市沙坡尾市场的笔者实践案例进行阐述,以期探索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共性思路改善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是特殊的空间形式,对城市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在对桥下空间形态和利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6座典型高架桥进行实地调研与评价,量化分析其空间形式及利用方式所占比例后发现:①桥阴空间形态较规则,多为有顶半封闭的长方体空间,以交通类利用为主。②匝道下空间是三角锥状"落坡空间",起始端的低空部分为停车或闲置,其他多数与高架围合空间融为一体进行绿化利用。③匝道围合空间形态多样,规模大且开敞,常见大面积的绿化种植,利用价值较高。④苜蓿叶型桥下空间利用方式丰富度高出环岛路型桥2.5~4倍;⑤郑州桥下空间利用方式排序为:绿化车行交通静态停车市政设施休闲商业居住体育,可以得出,其绿化较好,但商业、居住与体育等利用较缺乏。根据以上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多样化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罗聪  付军 《城市建筑》2022,(5):155-159
由于建设高架桥的性价比高,轨道交通逐渐改建成地上高架桥,但伴随轨道高架桥建设而产生的附属空间往往会被忽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探究如何利用景观手段对附属空间进行优化利用,使其成为城市中的积极空间,通过对北京13号线地铁实地调查研究,梳理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优秀案例,提出景观设计改造策略。文章将利用现状问题和发达城市中附属空间再利用的案例,从交通、绿化等四个方面探讨对高架桥附属空间再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陈宽明 《福建建材》2023,(11):49-51+69
城市高架桥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与开发,从而出现搁置、荒废状态。以马尾魁岐互通桥下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归纳了高桥下空间利用原则与形式,提出了整治高架桥下空间、活化利用、环境重生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探究了一种可推广意义的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再利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特殊城市空间形态,有效加以利用会对城市发展会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以昆山中环高架桥下空间为例,分析不同类型的高架桥下空间,有效利用,构建复合型、参与型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占非常重要的组分,对于城市交通及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从目前我国高架桥的情况来看,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度不够充分,使得很多地方空置,并且缺乏合理的规划及管理。本文针对目前高架桥利用空间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开发,提出几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架桥在提供快速交通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高架桥下消极空间的产生,在城市空间外拓受限的情况下,针对桥下空间的存量规划势在必行。本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梳理其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融合"共享"理念,提出针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策略与建议,以提升空间品质和活力,打造高质高效的服务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高架桥,曾经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被大量建于城市之中。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机动车高架桥的产生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对城市的贡献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给城市和市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引入城市“灰空间”的概念,探讨了机动车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加以案例分析。希望可以为高架桥下部空间的改造提供依据和借鉴经验,以使得城市空间恢复活力,给市民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褚天舒  赵建彤 《居业》2023,(1):82-85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以城市高架桥下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化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梳理了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进行公共化利用后形成的空间模式,对常见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填补、连通、织补、延伸、链接五种类型,分析总结不同的模式要点并绘制图例,期望为日后我国同类型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活化提供一定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有所缓解,特别是高架桥的出现使快速交通飞快地融入城市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一类独特的、易被忽略的空间——桥下边角空间。此类空间是我们当前设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文章通过三个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三种有益的设计手法,以期对此类空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探索,为未来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高架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也对城市空间和景观造成了割裂和破坏.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高架桥下空间环境整治也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研究总结了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及利用类型,提出桥下空间环境整治的策略,并以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的项目实践为例,以期为今后桥下空间的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颂  肖宇 《风景园林》2012,(1):95-97
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进程。市政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高架桥作为现代城市演进的必然产物,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城市问题。本文将城市高架桥在景观语境下进行剖析,从高架桥自身形态美化、废弃高架桥的景观利用与再生、拆除高架桥后的生态修复3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实践案例,提出了城市高架桥的景观优化途径,并倡导在中国推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景观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架桥下空间特点,对利用高架桥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探讨研究,针对城市高架桥下公共停车场建设,提出有效应用此技术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广大行业的从业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转向步入存量更新时代。桥下空间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载体,其在城市中占据着大量的灰色地带而长期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状态,对桥下空间的集约利用与品质提升,是城市更新板块中重要单元。提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应从系统决策视角出发,从目标设定、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分析,到提出针对性策略,进而形成空间构想并塑造景观场景。通过对实践案例合肥市文忠路桥下空间利用设计项目的深入剖析,阐述如何将割裂的城市灰空间逐步转化为桥下绿链公园,旨在为同类型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0,(Z2)
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其桥下空间资源的空置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应在总结分析其利用存在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构成因素,结合周边土地利用的现状,选择适合当地文化等特点的利用形式,塑造一个生活环境高质量、土地资源利用高效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高架桥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桥下失落空间。本文通过对重庆滨江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实态、面临的问题等的分析,提出结合山地滨水特色,将重庆滨江高架桥下部空间塑造成城市有机空间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建筑技艺》2022,(5):62-71
以北京城市空间和生活为研究对象,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出发,选取老城公共厕所、传统寺庙、封闭小区的围墙、慢慢消失的菜市场、闲置的高架桥下空间、巨大的公交场站、年轻人居住、缺乏存在感的公园等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八种空间创想,以期为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提出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20.
常宏  赵建彤 《城市建筑》2023,(1):216-220
“El-Space计划”(El-Space:elevated space)首次提出在城市范围内处理高架桥下空间的综合方法。文章梳理分析此计划从筹备,设计、开发到反馈过程中各阶段的设计与构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如下针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整体性改造的方法:前期采用实地调查法分析全市高架桥下空间,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中期使用GIS软件、分类调查和多方参与协作等方法进行设计;实施阶段采用渐进式的项目推进方式,并将后期的评估纳入整体策略中。最后,基于以上方法,为我国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整体性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