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3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Graetzel M小组提出用溶液旋涂两步法,依次在纳米多孔Ti O2薄膜上沉积Pb I2和CH3NH3I,以合成钙钛矿CH3NH3Pb I3多晶薄膜,显著改善了薄膜的均匀性,使电池效率跃升到15.0%[5]。同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Liu Mingzhen等[6]采用双源共蒸发技术制备CH3NH3Pb I3-xClx  相似文献   

2.
耿新华 《太阳能》2011,(16):32-35,51
本文综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光伏产品现状基础上指出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稳定效率较低,面临大幅降价的晶硅电池,其发电成本不具备优势,导致其市场份额不高。详细分析了影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原因,阐述了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稳定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是:发展新型高吸收系数宽带隙和窄带隙光伏材料、采用多结叠层电池结构和光管理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能源与环境的发展状况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充足的清洁能源的供应,才能避免因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要使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对社会进步不良的影响,尽量少用才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系统叙述了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与工艺流程,以及最新技术进展与未来展望,并简单介绍了国内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晓丹  赵颖  熊绍珍 《太阳能》2012,(23):21-23,20
热动力学损失:光照产生的光生非平衡载流子,即使电子和空穴回到其能带底或顶的稳定位置,但系统仍处于非平衡态,系统将通过载流子的产生、输运、复合才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状态使用电子或空穴的最大化学势μe和μh来描述。最大化学势可在开态下得到,即(μe+μh)oc=eVoc,它与电子空穴对的自由能之比即为热动力学损失,记作ηthermodynamic=。eVoc<εe+εh>能量传递损失:系统处于开路或短路对外并不做功,只能算是能量储存器。电池对外做功的最大输出与其极端状态(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下所做最大功(Voc×Isc)的比值,即为其对外输出能量的传递损失FF=JmpVmp/JscVoc。  相似文献   

6.
张晓丹  熊绍珍  赵颖 《太阳能》2011,(13):13-17
二减薄电池的发展1厚度减薄问题的提出减薄材料厚度除成本优势外,还会带来什么好处以及相应难点?事实上减薄厚度有利于增强PN结电池内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美国RCA的DavidRedfield等[3,4]于1974年首先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厚度提出"疑议",明确提出减少晶硅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7.
2绒面透明导电膜绒面透明导电膜是实现光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是薄膜电池研究中的重点课题,尤其在对有源层材料的研究近乎日臻完善的状况下,光利用就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对过去很少关注的掺杂层和透明导电层自身的光吸收问题也已经提上日程,说明效率的提高已经到了需要精益求精的程度。这与单晶硅电池研究后期正  相似文献   

8.
张晓丹  赵颖  熊绍珍 《太阳能》2012,(19):15-18,8
三单结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结构在常规的单晶和多晶太阳电池中,通常用p-n结结构。但对于硅基薄膜电池,所用的材料通常是非晶和微晶材料,由于非晶硅内存在大量尾态和悬挂键等缺陷态,载流子的迁移率很低,扩散系数也很低。如果采用通常的p-n结的电池结构,光生载流子在n型和p型中性掺杂区的扩散运动非常小,将直接影响短路电流。此外,由于非晶硅p-n结耗尽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态,会导致势垒区内光生载流子的大量复合。为此,硅基薄膜电池  相似文献   

9.
四TW级/年制造的材料可获取性随着太阳电池制造年产量即将达到1TW,将使光伏行业面临原料是否充足的问题。Te和In这两种核心原料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它们分别是铜和锌矿冶炼时的副产品。Te和铂族元素一样同属于稀土元素,然而随着人们对Te角色认识的变化(批评到节约,再到寻求替代),致使对其资源的评估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和极大的不确定性。主流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所涉及的关键材料及其结构、电学和光学特性,同时结合高效率电池发展的趋势,对多结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子电池带隙选择和影响其效率的隧穿结和陷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拟为获得高效率的硅基薄膜多结电池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2018年国内外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有机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量子点太阳电池等新型太阳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4)传导到TCO的电子流向外电路。(5)该电子最终经由外电路回到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6)处于氧化态S+的染料分子从电解质(氧化还原电对I/I3)的I离子中得到电子回到基态S,而电解质的I失去电子被氧化成I3:S++e→S(3)I2e→I3(4)(7)处于氧化态的氧化还原电对I/I3中的I3扩散到对电极处,从对电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I离子:  相似文献   

13.
孙云 《太阳能》2011,(3):17-19
一前言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率、高稳定性、低成本是太阳电池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太阳电池薄膜化、生产制造低能耗、组件生产规模化连续化、缩短产业链均是降低电池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B=Ti,V,Cr,Mn,Fe,Co,Ni,Cu)系列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并采用了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确定了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条件,同时研究了催化剂对于N2O分解及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按确定的制备工艺路线可合成出立方晶系的纯钙钛矿结构;在稀土钙钛矿催化剂LaBO3中,B位离子的d电子结构决定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