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荷载、规模等特点以及地区建筑经验分析比较,对乙类建筑物建议采用灰土挤密桩整片处理,处理厚度需达到地面以下14.70 m,工程实践证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200 k Pa。对于丙类建筑可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 mm厚的灰土垫层,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根据地基土特性和建筑物特点,从技术、经济、适用的角度,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灰土挤密桩法和垫层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高栏岛成品油储备库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全场地1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关键建筑区域灌注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在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多道瞬态面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1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并完成了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测试、钻芯法试验、超声波透射及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对灌注桩桩身质量及桩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地经过强夯和灌注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在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该强夯能级的有效影响深度为20 m左右;此外,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检测结果反映的软弱区域,适当地补充后续加固措施,以达到工程设计及安全性要求。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定输入泵站站址位于白洋淀泄洪区,站场须回填素土达到防洪标高,为满足储罐地基承载力和不均匀沉降要求,工程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对2×104m3内浮顶储罐地基进行处理,在工程中对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及地基检测验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套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储罐通过充水试验沉降观测,观测点差异沉降量很小,满足储罐使用要求。CFG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用面广、效果好等特点,CFG桩复合地基成功应用于锦州—郑州成品油管道保定输入泵站储罐地基处理,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庆油田的地域特征,结合长庆油田多年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湿陷性黄土、液化砂土、杂填土等油田建设工程地基处理实例,论述了长庆油田从强夯法、垫层法、灰土挤密桩、DDC法(孔内深层夯扩挤密桩法)到CFG桩(中心压灌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等一系列地基处理技术。针对长庆油田地基处理技术方面目前存在的规范如何合理运用、砂土地区水撼法和场地加湿技术亟待研究等问题,指出了长庆油田地基处理技术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化工行业土建设计中,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常用的换填垫层法、强夯置换法、冲击成孔钻孔灌注桩等地基处理方案,结合经济、施工、工期等方面考虑,认为强夯(置换)处理法比较合理,具有施工快捷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桩土共同承担荷载,既发挥了桩体材料的潜力,又利用了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且施工工艺简单,适应范围广。但是,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为刚性地基,需配刚性承台,造价较高。在日照—东明原油管道工程末站原油罐区的土建工程中,油罐(直径80 m,高20 m)罐基础采用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配柔性承台的方案。素混凝土桩桩径0.5 m,有效桩长18.0 m,桩间距2.0 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桩顶增加了直径1.2 m的桩帽,且还增加了桩顶处柔性垫层的厚度,在柔性垫层下铺设了土工布。充水预压结果显示,观察点的最小沉降量为70 mm,最大沉降量为100 mm。罐地基沉降均匀,沉降量与计算值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近一年的安全运行证明,此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8度抗震设防的雅丹地貌回填土打桩,回填面积大,时间短,土质为盐渍土,土粒间强度差,选择冲击成孔打桩工艺,经过试桩、施工方案审查、技术交底等事前控制措施,整个施工中成孔较好,成功进入基岩900mm以上;由于采用干孔灌注混凝土,经大小应变检测后,证实混凝土桩身质量好,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和监理旁站记录,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濒临海湾、地基均由填海造地而成的某生产装置区和原料罐区的地基处理效果。对该地基采用了强夯加固、在强夯地基上打桩、振动碎石桩和混凝土灌注桩多种地基处理方法。该工程现已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结构稳定,沉降量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四川丘陵山地上建设天然气净化处理厂场平施工中,针对高回填区回填层回填物主要为风化岩土质的情况,如何利用强务施工先导实验提供土建施工指导、缩短检测间隔时间、提高时效、节约成本,着重介绍了强夯法处理高回填地基的方法、处理后效果快速检测,为以后类似高回填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后桩承载力检测时发现承载力严重不足。文章针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措施,以较小的代价处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开孔对单桩基础水平方向和轴向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大直径单桩基础桩身开孔数值模型。结果显示:桩身开孔对大直径单桩基础的水平承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当水平载荷为1 050 kN时,开孔桩桩顶的水平位移为0.030 m,无孔桩桩顶的水平位移为0.026 m,两者相差13.3%;桩身开孔对大直径单桩基础的竖直承载特性影响不明显,当轴向载荷小于12 000 kN时,开孔对桩的竖直承载特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桩身开孔导致应力集中现象,竖直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4.2和1.1。研究成果可为海上风电施工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先锋  於庆丰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6):98-100,111
拟建的原油储库储油罐组由10万m3储油罐组成,库区绝大部分场地为填海造地所形成,因此研究确定采用强夯法处理该基础,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文章从库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力学性质、强夯技术参数的确定与施工方案、强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论述了新建储罐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的施工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常在一些建筑场地,存在土质不均匀和软弱的土层以及拟建建筑物下部发现障碍物等情况,这样就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制定出以使拟建建筑物的沉降达到均匀和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为原则的具体的处理方案。1.局部换土垫层法局部换上垫层法,主要用于处理回填士、基穴、淤泥层、生活垃圾等软土坑。当软土坑范围较小时,可挖除软土,使之四壁及坑底均见天然土层,然后回填与天然上压缩模量相近的材料。例如天然上层为砂土时,可用级配相近的砂土回填,回填时分层沥水夯实,或用平板振捣器振密。当…  相似文献   

14.
对100 dam3储油罐地基处理特点、强夯地基处理机理、施工中常遇问题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通过现场试夯和室内外试验确定设计方案,夯击能分别采用3.5 MJ和8.0 MJ,最佳夯击数分别为:第1,2遍11~13击;第3遍8~10击;满夯2击,最后2击平均下沉量不大于5 cm和10 cm,主夯点间距分别为7 m×7 m和9 m×9 m。强夯后,实验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 kPa,平均压缩模量不低于15 MPa,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12 m。罐体充水试验观测结果:沿罐壁圆周任意10 m弧度内的最大沉降差为11 mm,任意直径方向的最大沉降差24 mm,最大一点累积沉降量45 mm。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天津南疆建造5万m3大型油罐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过程,从适用条件、施工方法、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了预制桩、普通灌注桩、柱锤夯扩桩处理大型油罐地基的优缺点,探讨了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大型油罐地基的处理方法。根据天津南疆的具体情况,最终选用了预制桩、柱锤夯扩桩相结合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油罐投入运行两年多,基础沉降仅为93mm。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例,介绍了强夯置换+半置换双层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过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了底层、顶层强夯半置换的效果;另外还采用复合地基和夯墩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半置换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底层、顶层经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6 000 kN·m和顶层8 000、10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4、6.7、8 m;顶层强夯半置换有效加固深度大于底层强夯置换顶面,实现了加固深度的连续,克服了单层处理达到相等有效加固深度需更高能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1.工程概况 大庆南三油库新建8座50000m^3原油储罐,新罐区设在老罐区东侧,成2排4行平行布置,两排中心线相距122m,行中心线相距82m,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两次建成投产。原油储罐的地基基础主要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如下:原油储罐基本尺度直径φ59m,高度24m,采用环梁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环梁内有沥青砂垫层、碎石垫层、中粗砂垫层、素土层。素土层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沥青砂垫层、碎石垫层、砂垫层均采用10t压路机碾压成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强夯地基处理中多采用单层强夯法,少有涉及双层强夯法。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存在溶洞时,单层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层强夯加固处理地基。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背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方法,分析了底层强夯加固效果;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及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如下:场地底层强夯后,除少数测点和部分深度外,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顶层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和顶层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和15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3.5、6、6、7、8、10、12和14 m。期望上述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型石化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十分复杂。文章以中委广东石化2 000万t/a重油加工工程为背景,详细地介绍了全场地强夯+关键建筑区域桩基(CFG桩或钻孔灌注桩)处理的联合地基处理方案,并对已经强夯处理的地基进行了检测,基于平板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此外,提出要根据实际地层情况和检测结果适当地补充后续措施,以达到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实测结果,对沉管灌注桩和沉管爆扩灌注桩的承载力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合沉管爆扩灌注桩的施工步骤,说明在施工机具、材料用量、施工时间、桩身长度等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沉管爆扩灌注桩的承载力是相同条件下沉管灌注桩的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