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集体留用地是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补偿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权能的缺陷与模糊,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首先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传统法定规划空间管制、开发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了集体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抑制的表现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利用与“总规-详规-实施”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总结出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留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厦门、杭州、广州等城市多元化的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开发利用模式的联动创新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其编制实施与土地发展权密切相关.回溯了土地发展权概念的起源与演进,并对其背后的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在体制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管理、"三区三线";在社会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中微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针对多规并存阶段空间碎片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损失与区域分配不均问题,从体制场域和社会场域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在建立整体性空间治理框架过程中的策略建议:破解一统体制下的治理规模与有效治理困局,破解碎片化地方威权主义与反公地困局. 相似文献
3.
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新世纪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究我国品质导向的空间重构中的空间公平,以助力社会公平发展。在我国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自治村庄的非农经济发展造成了破碎、低效的土地开发。通过规划干预,实现集约紧凑的城乡空间格局已成共识。然而,从破碎到集中的空间重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庄土地权益重置的公正性。本文揭示: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造成了市场与公平的偏离,展现为村庄之间土地发展权益配置的差别。国土空间紧凑发展的规划蓝图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差别,形成了规划与公平的偏离。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偏离制约着品质化的空间重构,须配以公平的土地权益调节机制:空间重构的治理需从自治村庄上升到区县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应在区域尺度建立公平的初始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调节制度,使村民变居民前享有均等的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5.
6.
7.
借助土地发展权的理论视角,揭示纽约区划对公共空间的管控逻辑、手段,为国内公共空间规划管控提供借鉴。通过搜集纽约区划决议中关于高线公园规划管控的文件,梳理公共空间的管控逻辑、管控要求及手段。发现区划决议从土地发展权分配、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发展权奖励三方面实现了公共空间的规划管控。结合国内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与规划改革、控规对公共空间管控方式与实施管理,从土地使用权益赋权、公共空间管控要求、发展权修正补偿手段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空间规划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政策表达,因地域等因素的差异在各国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分析美国、法国和日本的空间规划体系的特征和发展模式,总结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的经验,基于此经验视角,总结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建议,以期为中国国土空间... 相似文献
9.
因土地发展权配置而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是城市更新中政府、社会、市场多主体复杂利益博弈的核心。土地发展权配置存在着法律上的“名义赋予”和现实中的“实际行使”两大过程,且“名义与实际”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本文将土地发展权的“名与实之差”定义为“产权差”,以控制权为理论视角,提出了影响土地发展权配置的三大控制权——政策制定权、博弈表决权和监督审批权,并以深圳湖贝片区更新改造为例,详细论述了多元主体利用三大控制权对土地发展权产权差进行争夺博弈的过程。从中发现,土地发展权的产权差争夺是城市更新利益博弈的关键,产权差大小伴随着控制权的强弱行使呈现出“抑制—释放—扩增—弥合”的演变特征,可以用来表征利益博弈的复杂激烈程度。产权差博弈为城市更新中的政策优化和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4)
作为空间资源管治的直接手段,空间规划关注的一大重点即央地事权的平衡与共治,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地区则成为平衡央地事权、集中体现央地"管控与发展"诉求的焦点。由于政治体制、社会发展阶段、空间规划体系的巨大差异,不同国家央地平衡与共治的前提、重点和举措各有不同。本文选取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荷兰兰斯塔德、英国大伦敦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求在"地方主导""央地协商共赢""中央强控"这三种类型的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地区管控的主要做法。笔者认为,不管在中央强控还是地方主导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央地双方都致力于通过"区域统筹"和"弹性机制"等方式,在土地发展和规划事权上不断博弈,在中央强控与地方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生态地区保护,以及如何在保护中谋求地方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超常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失落、城市病态主义与公共空间创新误区、疯狂复制速度与城市形象简陋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因此应从公共规划的视角进行城市空间的创新.空间功能性创新表现为城市功能的深刻转型,空间经济性创新包括空间的经济最大化价值创新和空间经济的性价比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评估自首次写入《城市规划法》确立其工作地位至今已近30年,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开展;规划评估的长期缺失导致规划角色的认知与规划作为的有效性得不到客观检验,尽管城市规划的角色与作为在业界一直被拷问,但并未诱发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性转变。城市规划评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证研究均浅辄即止,综合研究更为鲜有。空间规划是中国规划界最传统、最具法定地位、运用最为广泛的规划模式,现以广州空间规划定量评估为例,验证城市规划假设的真伪,检验空间规划作为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规划失灵的客观表现,对当前中国空间规划思想进行评析,希望藉此推动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思维模式从目标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空间规划的工作范式从传统空间美学向现代空间科学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理论解析与实践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源于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其本质意义是空间资源配置中土地产权和交易成本的变化.与增量规划是一个交易成本为零条件下的技术过程不同,存量规划的空间方案设计与产权交易方式选择是密不可分的,存量规划在进行空间设计的同时,还要参与制度设计.这种转型要求城市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必须进行重大转变:总体规划要由“以需定供”转向“以供调需”,在空间管制、结构布局、规模控制的重点和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控规要更尊重业主的权益,更加重视现状土地的产权分析和规划过程;基础设施规划要重视系统完善和能力效率提升.同时,规划转型对于现行规划管理制度体系也将带来全方位冲击,可能倒逼国家和地方的规划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重大变革:国家总体规划审批体制可能下放,地方规划管理重心下移并趋向分权,规划设计机构趋于多元化、市场化和社区化.最后,就规划转型对于规划学科研究、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总体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对城市规划决策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作为公共空间等资源的配置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成为博弈的参与方。博弈中的理性、博弈过程和博弈实效都将对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博弈论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平衡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利益,是保障城市规划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贵州永兴古镇的保护规划设计为实例,在分析古镇传统空间特色、归纳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贯穿设计之中的缝补古镇传统肌理,再现街巷空间特色,恢复古镇建筑风貌,改善古镇人居环境的理念,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城市中布局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国内外比较和实际调查,研究了高校空间积聚的影响因素、原则、类型及用地规模测算等问题,提出并分析了高校的三种集聚类型:分散型、集中型和综合型,按学科、专业集聚的三种高校组团类型:互补型、共荣型和综合型,并进一步提出了不同高校组团的用地规模.可供城市规划部门编制"十一五"规划和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大量出现的战略规划 ,本文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的视角和一个实践研究框架 ,并从概念、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角度对战略规划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城市内的土地规划由建设系统的规划部门主管,而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土地规划由国家资源部门主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村镇规划相脱离;城不城,乡不乡;城市规划上无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指导,下无建设图则的法律保障;国家的土地空间利用规划不成体系,这些问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在其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完善过程的剖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