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W级大功率白光LED发光效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李炳乾 《半导体光电》2005,26(4):314-316,361
研究了1W级大功率白光发光二板管(LED)发光效率随功率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在0~0.11W的范围里,发光效率随功率迅速增加;功率达到0.11W时,发光效率为15.6 lm/W;当功率大于0.11W时,发光效率随功率增加开始减小,功率继续增加时,发光效率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器件额定功率1 W附近,发光效率为13 lm/W.发光效率随功率增加而下降主要是由于芯片温度升高、电流泄漏等导致的载流子有效复合几率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白光LED封装设计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封装设计、材料和结构的不断创新使发光二极管(LED)性能不断提高.从光学、热学、电学、机械、可靠性等方面,详细评述了大功率白光LED封装的设计和研究进展,并对封装材料和工艺进行了具体介绍.提出LED的封装设计应与芯片设计同时进行,并且需要对光、热、电、结构等性能统一考虑.在封装过程中,虽然材料(散热基板、荧光粉、灌封胶)选择很重要,但封装工艺(界面热阻、封装应力)对LED光效和可靠性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大功率白光LED封装的前景和其主要功能,然后对大功率白光LED封装的关键技术,包括荧光胶封装工艺、外封胶选取、大尺寸晶片封装、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方面做了阐述。并对光斑改善和光通量提高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大功率白光LED 的发光效率有长足的进步。从原来的401m/W 提高到60lm/W、又从60lm/W 提高到80lm/W、某些1W 的冷白光 LED,在350mA 时其光通量≥100lm、即其发光效率可达100lm/W 以上。冷白光LED 的发光效率达到60~80lm/W 的水平是一个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及工艺技术的发展,各种LED的性能不断地提高,价位却不断地下降。在各种LED中,大功率白光LED的发展是最快的。利用大功率LED能发出各种鲜艳颜色及具有很高亮度的特点,在城市的各种建筑及景点装上了大功率LED的饰灯,使城市在夜间更亮丽;利用大功率LED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及极长的工作寿命的特点,开发出各种照明灯具,并有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光LED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已从手机照明及液晶屏的背光等传统应用扩展到汽车室内照明、手电筒及店铺陈列照明等大功率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丰田汽车于2007年5月推出的高档混合动力车"雷克萨斯LS600h",其前照灯使用了白光LED。  相似文献   

7.
刘希 《光机电信息》2011,28(6):44-47
以大功率白光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利用光学软件Trace Pro模拟设计出满足特定功率和照度要求的路灯照明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该模拟系统对实际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色LED与照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白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下一代节能照明光源已崭露头角。利用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InGaN,AlGaInP)开发了电光转换效率非常高的LED,从而使具有极高发光强度的固体光源实用化,发光效率在10年中约提  相似文献   

9.
驱动电流对大功率白光LED荧光粉转换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4种1W白光功率LED进行了100~900mA的变驱动电流光学特性试验。分析了荧光粉转换效率随驱动电流变化的内在机理,一是由于驱动电流增大导致蓝光芯片内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引起峰值波长蓝移,致使蓝光与荧光粉的匹配程度降低;二是由于驱动电流增大导致器件温度升高,荧光粉的非辐射增多,且其激发态能级分裂加剧,导致部分能量降低,黄光波长出现红移现象。通过分析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得出了荧光粉转换效率随驱动电流变化的规律,并据此提出改进白光LED驱动电流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祖明 《无线电》2010,(10):12-14
LED灯就是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射灯。传统射灯多采用卤素灯,发光效率较低比较耗电,使被照射环境的温度上升,使用寿命短。LED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照明产品。而且LED发光的单向性形成了对射灯配光的完美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今日电子》2006,(12):117-118
  相似文献   

12.
从LED特性看未来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萧弘清 《现代显示》2007,(3):33-37,21
1前言 1968年问世的单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由于光强度低及单色缺乏全彩化,仅限于电子、电机设备的仪表与电器产品上的状态显示或观赏点缀等用途:虽然红黄绿LED已上市20多年,但由于光输出不高且亮度不足,发光效率又偏低,加上电子产品不耐热及易受屋外气候影响.因此难以发展为实用的照明光源与灯具。因全球能源短缺,节能新光源的研发成为全球的焦点,由此发展出了高亮度的LED(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亮度蓝光LED(1993年)及白光LED,逐步实现了LED的全彩化。直到在消费电气商品领域找到新市场,才真正刺激了光电产业全心投入研究发展,开始大幅提升LED的光输出及红黄绿发光效率,从而成功地运用于交通信号灯及屋外的广告和各类型指示灯。从此,LED光源正式走入各类民生用途,包括汽车交通、通讯与信息产品、便利照明。近几年来更是在农业生产与生物医疗的生物产业上大放异彩,已为农作物栽培燃起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3.
大功率LED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环保等优点。基于MAX16832C芯片设计了一款高精度LED恒流源驱动电路。MAX16832C是降压型恒流高亮度LED驱动器,为汽车内部或外部照明、建筑和环境照明、LED灯及其他LED照明应用提供极具成效的解决方案。本设计以CREE公司的Q4型大功率白光LED为负载,供电电源为输出电压为24 V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满足大功率白光LED照明的电压电流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白光LED应用于室内照明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光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环保等很多其它传统照明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取代白炽灯跟荧光灯最具潜力的照明光源。本文根据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GaN基白光LED应用在室内照明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视觉指标、光学参数、封装技术、价格等方面出发,指出了白光LED在日常照明普及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针对现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对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沈培宏 《光电技术》2005,46(4):1-10
半导体照明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之一,白光LCD将成为21世纪的新一代光源——第四代电光源.可以替代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压气体放电灯等传统光源,白光LED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本文阐述了LED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发展及应用前景,并介绍了白光LED的市场和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白光LED封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详细分析了照明用大功率LED的封装技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独特的封装结构.介绍了在色度稳定性与均匀性、改善散热条件等方面所作的探索,并对LED驱动电流和发光色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电子与电脑》2011,(3):85-85
首尔半导体天宣布推出一款名为"Acriche A7"的交流LED芯片。近来,首尔半导体已经连续推出两款全新的高亮度白光LED产品。据悉,首尔半导体计划在2011年每个月都推出一款新品。  相似文献   

18.
准确测量大功率LED的热阻,关键是准确地确定LED的结温增量.首先利用正向电压法获得LED的结温;通过测量LED的降温曲线,计算获得LED稳定工作时底座的温度,从而得到LED的结温相对底座温度的增量.然后,再与注入电功率相除,即可得到准确的热阻.与常规方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测量LED底座温度中界面热阻的影响,使得测量LED的热阻更加准确、方便.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测量贴片封装LED等常规方法难以测量的LED以及用于分析大功率LED二次封装时引入的热阻,为评价大功率LED的封装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唐政维  关鸣  李秋俊  董会宁  蔡雪梅 《微电子学》2007,37(3):354-357,363
提出了一种热传导高、热膨胀匹配良好、低成本、大功率、高亮度LED封装技术。该技术采用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利用背面出光的LED芯片,倒装焊接在有双向浪涌和静电保护电路的硅基板上。由于在封装中引入了热膨胀过渡层,在保证良好热膨胀匹配的同时,热阻增加少。采用该封装技术封装的白光LED,发光稳定,光衰小,长期寿命高。  相似文献   

20.
刘全恩 《电视技术》2012,36(24):46-53
介绍了发光二极管(LED)的构造与发光原理,对不同光谱的LED制备材料与发光原理进行了介绍,解释了与LED有关的一些术语及性能指标,如显色性、发光效率等,介绍了LED在照明、显示、电视、投影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LED作为背光源在液晶(LCD)电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