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本平 《山西建筑》2006,32(15):350-351
针对西安市大量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点沉降过程曲线模型和地下水位监测井水位升降曲线模型并编制程序,并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内插外推计算、分析和研究,进而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本平 《山西建筑》2006,32(13):357-358
应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西安市地面沉阵和地下水位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建立了各种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的有关模型,进而建立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西安市地面沉阵和地下水位进行了动态变化趋势模拟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区持续扩展,抑制了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地面沉降的危害程度,本文评价了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的现状,研究了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量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地面沉降变化趋势与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地面沉降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保障供水的同时提高地质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是打破地下水循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灾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淮北平原地区的临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技术监测该地区2018年1月20日至2019年12月29日期间的地面沉降,获取了该地区空间连续的地面沉降场,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时空特征分布的影响,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临泉县城区各区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最大沉降速率达56mm/yr,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110mm。对该区域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沉降严重的区域周围有大量采水井分布,而无采水井分布的区域沉降情况则相对轻微,表明该地区地面沉降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区域内的形变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可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6,(11):127-131
基于大量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的历史监测数据,对北京东部地面沉降区第四系含水层多年的水位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沉降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8年以来,研究区第3、4层地下水超采比较严重,是主要的地下水开采层,目前这两层地下水的降落漏斗都在管庄—通州一带;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开采强度的分布以及开采深度的变化都与地面沉降的发展具有较强相关性,地下水的开采是引起该区域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受地下水开采深度的影响,研究区的地面沉降在逐渐向深部发展,而且深部地层的压缩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朱俊逸  覃进 《城市勘测》2014,(1):63-65,69
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及监测数据的处理是当前城市勘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南京市浦口新城核心地区沉降监测项目为例,简单论述该项目所搭建的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运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建模技术以及空间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的高效管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砂土液化现象、地面沉降现象、潜水位的上升现象、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说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并对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测的应对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应对措施、根据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如果基坑开挖深度超过该区的地下水位则需要首先采取地下水的控制措施,工程降水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常采用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大量抽取地下水必将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本文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后广场工程为依托,以水文地质试验为基础,辅以孔隙水压力监测及变形监测,应用MODFLOW软件,建立基坑地下水渗流模型与地面沉降的数学耦合模型,并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反演识别了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对降水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对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进行定量评估,以更好的指导基坑工程降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回灌试验表明地下水水位对地面沉降有直接的影响,当进行地下水回灌时,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地面产生回弹。地面沉降规律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为一致,水位回升越大,地面回弹也越大。地面沉降和回弹较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与所在点周围的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时空对应关系。基坑降水设计可采取地表水回灌措施有效抑制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程降水引起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地面沉降,基坑降水中选择坑内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对坑外回灌井通过密闭管道在还原环境下实施回灌。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工程勘察》2009,(12):70-73
针对原有地下水管理系统软件之不足,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地下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该方案为基础构建北京市浅层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为地下水信息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和科学依据。探讨了组件式GIS的概念,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GIS组件,结合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C#语言,开发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实现了GIS的基本功能,又实现了数据计算与管理以及图形编辑和制图输出等功能,满足了地下水监测工作对数据管理、分析的需求,为地下水监测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满足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修复、控制以及地下水资源超采综合治理等需求,在河北平原近40年来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及动态研究工作基础上,广泛吸纳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研究经验,利用近十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圈定方法,并应用于河北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动态研究中。以期统一和规范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圈定方法,降低认识和方法差异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2)
地下水位动态是地下水动态最主要的指标,对地下水动态预测是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形成及其性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区间灰数Verhulst模型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动态的预测,具有运算方便、易于检验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阜阳市城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及超采现状,分析了由于中、深层的超采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水利设施受损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地下水大面积开采或抽取影响,郑徐客运专线沿线地下水降低引起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问题,形成了多个以城镇为中心的大型降水漏斗。通过对沿线地层及含水层特点、地下水开采状况、地面沉降现状、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渗流场变化等调研分析,依托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流场及降水漏斗范围,并通过建立地面沉降数学模型,来预测地下水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发展趋势。根据评估结果对沉降严重的重点地段建立了沉降监测系统,综合监测以及预测评估成果分析评价沿线区域地面沉降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和应对措施,供类似高铁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养护阶段决策应对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城市勘测》2015,(6):38-40
为了使北京市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地下水远期最高水位的预测模型预测成果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服务,将GIS技术与地下水位预测的专业模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地下水位预测管理信息系统,使抽象的地下水位预测工作变得生动、直观和全面,使地下水位预测管理工作走向智能化和科学化,从而全面提升地下水位预测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滞后性,利用控制理论中KP模型的迟滞非线性特点,建立了地面沉降的KP滞后模型。实例分析表明,KP滞后模型模拟预测精度高,可以应用到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的模拟和预测中。  相似文献   

17.
庄立贤 《城市住宅》2021,28(2):145-147
针对福州盆地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勘查、钻探、GNSS、精密水准、InSAR、土体分层沉降标组建设、传感器、自动化监测采集、地下水监测网和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技术,构建多源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以查明福州盆地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为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庄立贤 《城市住宅》2021,28(2):145-147
针对福州盆地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勘查、钻探、GNSS、精密水准、InSAR、土体分层沉降标组建设、传感器、自动化监测采集、地下水监测网和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技术,构建多源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以查明福州盆地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为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多年来德州市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量的关系分析,得出了地下水的超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地面沉降造成的建筑物裂缝,分为斜裂缝、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严重的将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要降低沉降危害,应以预防为主,进行地下水开采时应制定回灌方案,将抽汲的地下水及时回灌到地下,并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鸡西虎林灌区地下水开采过量引起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的非线性流变理论,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机理进行了分析及沉降预测。结果表明,整个应力期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同步性,土体只发生部分回弹变形,存在残余变形;渗透系数,孔隙比及泊松比与地面沉降变化呈正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同,先减小后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压缩系数与水位变化呈负相关,参数变化趋势滞后于水位变化;预测到2016~2025年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速率逐步减缓,至2025年中心区地面年均沉降速率已基本上低于15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